•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首阳山岩书和崇山石祖林与寿光51号骨刻一脉相承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2年前 (2012-01-10) 238次浏览 0个评论

  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不仅在昌乐发现了许多骨刻文字,还在县城东10华里的首阳山南麓考证了古东夷先民岩书,还在附近发现了崇山石祖林。刘凤君教授介绍,2008年12月,他率领考古人员前往进行了考察,这次考察取得了重要成果。因此,笔者赋七律一首为记:低山高树掩重楼,石祖成林育万秋。宝石晶莹铺重镇,仙湖碧透泛轻舟。首阳岩画书新意,都府骨文序旧由。更喜刘君识古字,华章再现数风流。

  (一) 首阳山岩书。刘教授考证:是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距今约有4000多年,古东夷先民在这里祭祀时刻划记录下来的一些文字和符号。整个岩书分前后两个时期刻划完成。第一期刻划线条较细,为图画象形文字,多数是动物的形象,鸟头的刻划较多,与昌乐骨刻文有一些相似之处,可能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或岳石文化时期的遗存;第二期大约是商周时期或以后的遗迹,阴刻线条较粗深,有的刻划在一期图案上面,字的造型较简单,笔划较少,应为符号文字。

  此处岩书虽然以符号为主,但也发了一少部分类似骨刻文的影子,例如“祖”字,只是较之少了一个小球,而与甲骨文差不多。刘凤君教授为其命名为昌乐“首阳山岩书”。

  笔者认为:首阳山岩书应是4200年前东夷人的创作,是陶刻文的延续,是中国文字的萌芽,骨刻文就是岩书的继承和发展。

  笔者实地考察认为:(一) 此处岩书虽然以符号为主,但也发现了一少部分类似骨刻文的象形字。(二) 从这处岩书分析,不可能同一时期完成,更不是一次完成。(三) 画与文字符号有根本的曲别,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及江苏等地发现的属于岩画,而该处岩书属文字符号。因此,首阳岩书还要更早,应是4000~5000年前东夷人的作品。首先,首阳岩书的刻记符号与陶文近似,应该是陶刻文的延续,而陶文在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其次,从汉字发展的规律看,汉字的形成始源于象形字,其发展的顺序是骨刻文——甲骨文——金文,而首阳岩书介于陶文之后、骨刻文之前。因为东夷骨刻文出现于大汶口文化后期,所以说,首阳岩书最晚也应该是大汶口文化中期的作品,东夷骨刻文则是首阳岩书的继承和发展;还有,骨刻文记录的人物有炎、黄、蚩尤等,也说明骨刻文稍晚于炎黄时期,而首阳岩书对炎黄等历史人物的记载尚无发现,也说明极有可能在炎黄之前。

  例如“祖”字,只是较骨刻文少了一个小球,而表声表意的形旁与甲骨文相差无几,这对于研究中国早期文字的发展演变是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 石祖之林。刘凤君教授在首阳山附近崇山发现了一处造型奇特、极似男性阳具的石林,经考证认为:这是石祖,昌乐石祖应是龙山文化晚期的遗物,是东夷文化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盛期的性器官崇拜作品,也是巨石文化崇拜时期留下的奇迹,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与昌乐骨刻文的年代大体接近。性器官崇拜,在今天看来有点不可思议,然而巨石雕刻年代是父系氏族社会发展的盛期,这个时期的人们对人类增长的渴求促进了对男性生殖器的狂热崇拜,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雕刻大型的男性生殖器艺术,应在情理之中。因此,刘凤君教授遂命其为“崇山石祖林”。

昌乐崇山石祖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典故人们都会知晓。这些石祖的雕刻技术非常特殊,没有任何的一点金属工具刀刻斧凿痕迹。所以,长期以来才使许多人认为是地下冒出来的,是自然形成的,没有引起重视。仔细分析这些石祖的造型和制作工艺,特别是对保存较好的一根石祖详细观察后,发现石祖的雕刻技术非常古典高远,他们是远古时期雕刻工艺的代表作。这些石祖是如何雕琢而成的?4000多年前虽然发明了铜器,但铜的硬度还不能攻克如此坚硬的石头,刘教授在昌乐发现了一些比石祖还要硬几倍的玉石,东夷人可能就是用这“它山之石”完成了这些旷世之作。笔者根据对昌乐地质、地理情况观察认为:这可能是半天然或基本天然、人工略加雕琢而成,因为昌乐有火山遗存100多处,而这里到处都有柱状岩石,甚至有些还裸露于地面。这处作品的形成时间可能在4200~4500年之间,因为这段时间正是父系社会的鼎盛时期,可能这时人们正好在崇山发现了这些极似阳具的柱状岩石,并将其竖起而形成了今天的景象。

  2011年2月27日,笔者陪同地理研究专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祖陆教授前往实地考察。张教授认定:石祖林的石材性质为火山岩,出自于崇山,这些柱状岩石是火山爆发时期岩浆流淌时凝固而形成。

《彭翦拜祖》,寿骨51

  (三)、“彭翦拜祖”。纵观这处石祖,好象还与彭翦有着颇为密切的联系,因为在这附近发现了“祖”字和“彭”字的记载,在距昌乐不远的寿光骨刻文中就有“彭”和“祖”的组合图。这组图就在寿光51号骨刻上,笔者发现这块骨头上有一组耀眼的象形字图像,一眼可以看出,左侧是一个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祖”字,而这个“祖”字是由一根形象的男性生殖器和根部一个圆形的小球组成,这就是一组完整的象形“祖”字。右边又有一位长寿老翁,正在躬礼合掌相拜这人类的神圣之“祖”,可能当时彭翦曾专程到昌乐石祖林进行朝拜,是不是创作者就是根据人们的这段记述,给这位人间长寿巨星绘制的一幅画卷呢?因此为其取名“彭翦拜祖”图。根据史料记载,笔者实地考察、研究发现,崇山古代就是一处祭台,可能从石祖林形成前后人们就开始在这里举行祭奠仪式。而这个人物的形象和阳具的造型被甲骨文所借鉴,有的写法多了一竖或两点,而在金文、篆隶中均增多了三撇。

  (四) “长寿之祖”。在51号骨刻右上角连刻两个围绕“彭”字的刻纹,仔细研读,确是两个“长”字,这“长”字被甲骨文和金文所借鉴,可见这“长”字与长寿巨星彭祖是密不可分了。彭祖,名翦,史称篯铿,又称彭寿、彭铿,祖籍山东,生于彭城(今徐州市铜山县大彭镇,亦有四川彭山之说),晚年定居犍为郡武谋(今四川彭山县东),病故后葬于此。彭祖系颛顼的玄孙,父亲是吴回的长子陆终,因擅长烹饪野鸡汤,受帝尧的赏识,后受封于大彭,是为大彭氏国(今江苏徐州)。自尧帝起,历夏、商朝,商代时为守藏史,官拜贤大夫,周代时担任柱下史;相传他活了八百八十岁(据说这个年龄是根据六十天为一个甲子算的,即是按照现在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的话,彭祖的实际寿命为一百四十多岁彭寿,也是人间长寿者的象征。他的养生之道被后人整理成为《彭祖养性经》、《彭祖摄生养性论》传世。《史记》等史书也有关于他的记载;道家更把彭祖奉为先驱和奠基人之一,许多道家典籍保存着彭祖养生遗论。

  笔者在寿光骨刻与昌乐骨刻观察、研究中发现,据目前发现的资料比较分析,两地出土的实物图文内容、表达意境均有较大的不同。寿光骨刻文以记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较多,而昌乐骨刻文以图腾文化、鸟兽及民间生活为题材较多。例如:寿光骨刻1号4500多年前东夷地区概况和与东夷地区接壤周边形势图,2号东夷始祖炎黄、仓颉、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的群英图,11号中的黄帝耕作图,51号中的彭翦拜祖图等。再如昌乐1号中“龙”字图,7、10号中“凤”字图是表现的图腾文化;2号狼鹤为伍图,66号中羊鹤图,67号中的“牛”字图,72号中的幼鹿图,3号中的“狐”,14号中的“马”、“犬”,16号中的“鸟”,42号中的“兔”,67号中的“牛”等表现的是鸟兽文化;6、13、35等描写的是狩猎文化;41号“摔跤”图等是表现的体育文化;19号“春游”图则表现的是我国最早旅游文化。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首阳山岩书和崇山石祖林与寿光51号骨刻一脉相承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