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记东夷骨刻文破译学者丁再献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2年前 (2012-02-14) 177次浏览 0个评论

  记东夷骨刻文破译学者丁再献

  丁再献名片

  丁再献,字章甫,号北海。1952年生于山东省沂南县。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山东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客座教授。知名书法家,东夷文化学者,破译骨刻文字第一人。

  丁再献现任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任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顾问、山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山东省服务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成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著述颇丰,拥有《山水平仄》、《旅游小百科》、《东夷文化与山东》,与女儿丁蕾合著有《旅游礼仪》、与王志东合著有《泱泱山东旅游大省》等专著。

  作为省内知名的学者,热心社会活动,身兼多职的丁再献先生,很多人熟悉他是从他的职务开始的,其东夷文化著名研究学者的身份却鲜为人知。近几年,他一直潜心研究东夷文化与旅游,其中在骨刻文研究和破译方面有了重大突破,让后世更深入了解东夷文化有了入口,对这种古老文明的重见天日来说意义非凡。骨刻文是古代东夷人创造的文字,山东则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在省内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大环境下,东夷文化,这种山东独有的旅游资源的研究挖掘会使其成为山东旅游的新亮点。

  山东发现骨刻文

  史料记载,东夷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学者们认为:发祥于山东半岛,与当时的中原华夏族、南方苗蛮族鼎足而立。东夷族曾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化,后来在夏、商王朝时期人口锐减、文化退步。西周初期东夷文化并入了齐文化而再度辉煌。齐文化作为我国先秦文化的主流文化又引领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进步。太昊伏羲、炎帝、黄帝、蚩尤、少昊、颛顼、帝喾、舜帝、后羿、伯夷等均是东夷族部落首领。

  古老的民族也成就了古老的文明。中国新石器中晚期考古文化有六大系统,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及龙山文化不仅处于领先地位,且向周边辐射。当大汶口文化已经进入父系社会时,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尚处于母系社会时代。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东夷人就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并出现了国家和家庭,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因此,东夷文化堪称同期最先进文化。

  愈先进的文化越需要载体,文字即是最出色的载体。在甲骨文发现之前,金文是国内学者认为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把我国始创文字的历史又往前推进了数百年。甲骨文不仅为研究考定古代史、语言史和文字史提供了新的珍贵文献,而且也为古文字书法艺术和书法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真迹资料。从金文到甲骨文,让学者们对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探究变得更谨慎。那么,会有更接近中华文化源头的文字吗?

  学者们考古研究发现,在安阳发现甲骨文之前,是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在昌乐、寿光、桓台、章丘、邹平、淄博、青州和诸城等地(内蒙赤峰、关中等地也有不少)发现的骨刻文。刘教授根据他发现雕刻图文符号的兽骨研究,认为这是距今3300年~4600年前的中国早期一种文字,这应当是龙山文化时期产生和流行的文字,而其晚期与甲骨文形成的早期是交叉使用的。因此,定名为“骨刻文”,比安阳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

  点点斑斑皆字符,肢肢胛胛尽文章。几年前,在山东省集中出土了数百块兽甲骨,刻着近千个图文符号,结构和布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这些符号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虽然尚处于画(符号)与字的过渡状态,但是二者却具有十分明显的某种传承关系,是解释中国汉文字起源的新依据。

  手握东夷文化的钥匙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属于当时比较成熟的文字,之前还有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郭沫若在研究了甲骨文以后,推测甲骨文从初创到成熟,起码要经历1500年以上。其后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郭沫若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

  在丁再献看来,探讨汉字的发展史,探讨华夏文明的源头,是一件十分艰苦但又颇具成就感的事情。对骨刻文的认识和破译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其间争议不断也属正常。2005年至今,刘凤君教授已发现了八个象形字,由于没能书写成文,对此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佐证太少,甚至给予否定。丁再献并不这么认为,为此他于2010年9月5日登门拜访,当他接触到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的骨刻文研究时,对骨刻文中一组一组的形象图案产生了浓厚兴趣,凭其多年来对古文字、书法、书法理论和篆刻的研究知识,不仅从130件骨刻上破译了190多个象形字和会意字,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山东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东夷人首先创造的骨刻文字,很可能是汉字的源头!

  丁再献研究发现,中国文字不仅依据动物、飞禽及物体形象而创造了象形文字,就连炎、黄、蚩、颉、昊、颛、喾、尧、舜、禹和彭翦等东夷始祖们的形象也成为汉字的原型,甚至还发现了一些半象形、会意字。按照中国文字发展和演变顺序,他还用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书体,每字前附有骨刻原图方式,以书法的表现形式创作了十多幅题为“中国文字演变过程”的书法艺术作品。

  丁再献对刘凤君教授这一重大发现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骨刻文是刘凤君教授继100多年前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来,中国文字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是中国文字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重大贡献。骨刻文的发现将对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刘凤君教授可称为当代王懿荣了。

  推动东夷文化旅游研究

  丁再献从事旅游30多年,一直勤耕不辍,繁忙的工作之余,撰写出版了多部与旅游相关的书籍。他的新书《东夷文化与山东》也已面世,书中一系列独到、全新的东夷文化论述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将东夷文化与齐鲁大地绵远悠长诉说不尽的关系展现在世人面前。而正在紧张撰写整理的《骨刻文释读》将展示他在骨刻文方面的研究成果,一些汉文字前人没有发现、未能解读或欠准确的解释,以及骨刻文的出处、与甲骨文和金文的关系等,都将在丁再献的笔下一一解读。届时,人们可以通过他的骨刻文研究、破译和解读,对汉字的演变过程,追溯中国文字的源头,一定会有崭新的认识。

  丁再献东夷文化和骨刻文的研究与破译,对我国古代文字发展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中国旅游报、大众日报、济南时报、山东电视台、中国文化月刊及诸多网站进行报道,他的重要成果不但被广大普通读者认可,而且也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因此,被誉为东夷文化学者、破译骨刻文字第一人。

  于悠远的历史中找到文明的源头,翻阅浩如烟海的史料,于细微处明察秋毫之末,剥茧抽丝严谨论证,他在散落一地的文明碎片中拼凑出一段古老的传奇。在无数个孤灯长明的寂静夜晚之后他终于拥有了开启那段文化宝库的钥匙。丁再献为东夷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山东旅游文化内涵更加厚重,东夷文化旅游开发变得意义深远。(《时代地理》 杨鑫)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记东夷骨刻文破译学者丁再献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