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青岛名人故居探访 欧式老房讲述岁月故事(图)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1年前 (2013-06-25) 190次浏览 0个评论

  寻访地点:

  天游园(康有为故居纪念馆) 福山支路5号褐木庐(原宋春舫戏剧图书馆)福山支路6号

  俯瞰黄海之滨,在郁郁葱葱的鱼山之麓上,一片红瓦顶的欧式老建筑仿佛是这座城市中那些心里装满了故事的老人。

  就在这片建筑当中,一条并不偏僻却格外幽静的小路——福山支路上,两栋相邻的建筑因他们曾经闻名于世的主人而在青岛的文化史上占据了特别的席位:一栋位于福山支路5号,雕栏玉砌,遗留着当年主人的显赫与富华,它的名字叫“天游园”,是晚清名士康有为的故居,如今已修复开放为纪念馆;一栋位于福山支路6号,简约清淡,连“名牌”也寻不见了,好像藏身于市的隐士,而当年它却是赫赫有名的私人戏剧图书馆“褐木庐”,创办人为我国著名的海洋科学家、戏剧家宋春舫。

  康有为在青岛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四年,是他从历史颠簸中转而亲近自然、感怀宇宙的四年。宋春舫在青岛的十年岁月也是他人生中最后的繁华。两位名人虽不同期,却跨越时空比肩行走在福山支路的曲折小径上。

  走上一道木质的旋转楼梯,到达纪念馆的二楼,康有为的书房“天游堂”里还留存着他周游世界时一直随身携带的书箱。两侧的几间厢房里,他的书法艺术陈列,他在“世界之路”上搜集的各种藏品展,让人见识了那个在青岛潜心研究书法碑学开创 “康体”的人文大家,看到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之路上的比较文化史观的形成。

  浏览过程中,偶遇在友人陪伴下来参观的美国客人吉姆,这个对东方文化十分感兴趣的外国人,盯着康有为的遗墨,久久没有离去。

  故居纪念馆馆长李群毅介绍说,纪念馆1987年就局部开放,2000年9月经修复后正式对外开放,成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元旦,纪念馆改为对外免费开放,游客数量一下子激增,每年都有超过6万人次光顾。在故居一楼开辟的一处“万木草堂”书吧,汇集了200多种康有为文化史料及几百种青岛地方文化史料,连普通游客也会进来问一句“有没有康有为的 ‘大同书’?”至于有些珍贵版本的 《康有为海外游记》,如今已经脱销。

  “天游园”里的文脉

  康有为故居前临汇泉湾,后依小鱼山,是一栋砖石结构的三层德式楼房。走进 “天游园”,铁艺大门之内仍保留着当年的石板路,路旁一丛丛的绿色灌木,开着不知名的白色小花,散发出一阵阵幽香。正是六月初夏的好时节,枝繁叶茂的树下藤椅上,有人正娴静地品着茗茶,絮絮地聊天。

  抬步走上纪念馆前的户外石阶,正对面的门厅里是一尊康有为的青铜塑像。他表情凝重,炯炯的目光好似看着很远的地方。馆内工作人员指着门外与纪念馆一墙之隔的文登路小学说,以前并没有这些建筑,从康有为故居往南走一百米就是大海。想来,这应该是康有为选择这一居所的主要原因吧。

  从纪念馆前厅向左侧依序前进,走廊上一幅康有为肖像油画,题字“大同一梦君先觉”,让人恍然回到晚清。走过狭窄的长廊,“康有为生平史迹展”浓缩了他作为维新运动领袖、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一生。展厅对面是复原的客厅,里面只有几把古香古色的太师椅和简单的古董陈列,据说这里是康有为当年与晚清遗老们时常会晤的场所。

  对康有为颇有研究的青岛文史专家巩升起介绍,清宣统帝退位后,士大夫阶层多流寓青岛,当时避居青岛的晚清朝臣就有数十位之多,其中不乏硕学巨擘。于是,在青岛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文化混融现象,遗老遗少们与西方传教士进行了复杂的文化对话,而这也是康有为1917年第一次青岛之行的一重文化背景。

[1][2][3][4].css_page_content_list{line-height:30px;color:#333;width:100%;text-align:center}.css_page_content_list a,.css_page_content_list a:link,.css_page_content_list a:visited{color:#a4005b;font-weight:normal}.css_page_content_list a:hover,.css_page_content_list a:active{font-weight:normal}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青岛名人故居探访 欧式老房讲述岁月故事(图)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