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善卷洞国山碑

苏州旅游 猫王 2年前 (2022-01-26) 192次浏览 0个评论

宜兴善卷洞风景区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首。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全洞分上中下后四洞组成,洞洞奇异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长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为一乐事。进入洞中,宛如进入一座地下宫殿。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厅。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点一滴的石乳聚积而成,每30至50年长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万多年。石厅内可容上千名游客,高大宽敞,上面挂满各种形象生动的石钟乳。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态逼真。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要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23℃,因而又称暖洞。环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万古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缝间细流潺潺,落地汇成水潭;顶部石乳,倒映潭中,奇异天成。下洞约180米,宽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过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长约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通舟。游人至此,可乘游船。轻舟一叶,荡漾其间。出洞处有一座古老的碑亭中耸立着唐代司空李蠙所书的“碧鲜庵”石碑。重建的晋代祝英台“读书处”英台书院,院内秀丽古朴典雅的一组园林建筑与怪石林立、竹影摇曳、相互映辉。山上正在恢复的圆通阁,拜斗坛,喜雨亭等景观,并匹配400米缆车和800米滑道。附近有三国时所立的国山碑称“江南第一碑”,被列为国家保护文物,雄峙山巅,蔚为壮观。景区内有五千年善卷洞文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及旅游服务中心,提供阳羡景区一条龙服务。一座三星级涉外宾馆“螺岩山庄”坐落在螺岩山脚,与善卷洞交相辉映。善卷洞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洞景巧夺天工,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从古到今,胜景似绣,游人如织,历代名贤雅士、文人墨客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的诗文石刻。

善卷洞国山碑

1、成人票市场[1]价120元免费预定价75元

2、儿童票40元,老年人持老年证60元/人(1.1m以下免票,1.1-1.4m买儿童票)说明:门票包括善卷洞(含水洞船票)、陶吧(作品可以带走)、缆车、滑道、梁祝文化园(免费看演出)、开心乐园

1、开放时间8:00-16:30

2、善卷洞最佳旅游时间4月至10月为黄金旅游季节,陶瓷艺术节时去最好

3、在洞内游玩灯光比较昏暗,地面也比较湿润,观赏美景时要当心头上脚下。山底出售瓷器的地方

4、玩法:坐索道,滑道,看洞,摄影,自己做陶瓷

5、善卷洞美食:善卷景区附近分布了不少餐馆,这个时节比较有代表性的菜肴有胖头鱼、红烧土鸡、清炒山芋苗等。

善卷洞简介

位于宜兴市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相传在4000多年前,有位善卷先生避虞舜禅让,在此隐居,因而得名。它是宜兴三大奇洞之一善卷洞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游览路线约为800米。上下三层,层层相连;上、中、下和水洞,洞洞相通。进入洞中,宛如进入一座地下宫殿。善卷洞的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厅石厅内可容上千名游客,高大宽敞,上面挂满各种形象生动的石钟乳。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态逼真。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点一滴的石乳聚积而成,每30至50年长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万多年。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要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23℃,因而又称暖洞。环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万古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缝间细流瀑瀑,在地下形成水潭,顶部的石乳倒映在潭中,奇异天成。循石级盘旋而下,要穿过“风雷”、“波涛”、“金鼓”、“万马”4重石门。这时,你能感受到波涛远闻,风雷隐作,金鼓齐鸣,万马奔腾的意境。这里石乳滴成的奇幻景物更多,有翠绿的葡萄,橙黄的佛手,白嫩的鲜藕,振翅的白鹤,还有通天石松,梅花屏风等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善卷之奇,主要是下洞和水洞。下洞长约180米,宽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过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长约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通舟。游人至此,可乘游船。轻舟一叶,荡漾其间,在此黑暗的洞穴中前行,有时需俯首侧身才能通过,偶尔崖顶几颗冰凉的“仙水”滴落在游人的颈项。引起一声惊叫,一阵欢笑。“船在水中行,桨在洞上划”,两旁彩灯闪烁,光怪陆离,好像遨游在神话中的水晶宫。约20分钟后,见崖壁上“豁然开朗”四个苍劲大字,为梁代书法家陶宏景题刻。在此舍舟登岸,此时只见四壁石刻皆是古今游客赞美洞府的诗词歌赋。出了善卷洞,下山到了祝陵村。相传晋代女子祝英台曾女扮男装到此读书。这里原有唐刻石碑6字,现存“碧鲜庵”三字,笔迹古朴。近旁还有“晋祝英台琴剑之冢”、“吴自立大石”和三国时代的“国山碑”等古迹。『善卷洞节庆活动』江苏宜兴陶瓷艺术节,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首届于1990年5月上旬举办,此后每年举办一届。在“以陶为媒,以艺会友,扩大交往,促进发展”的宗旨指导下,这个素以“陶、洞、竹、茶”四宝闻名于世的宜兴陶都,通过办节,扩大了宜兴陶器的知名度,紫砂工艺陶更是远销海内外,成为行家收藏的珍宝。据民间传说,宜兴紫砂陶器盛暑贮茶不易变味,盆栽花草不易烂根,是历届陶瓷艺术节商品成交量最多的品种。江苏宜兴陶器以鼎蜀镇所产最为著名。改革开放以来,宜兴陶器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以日用陶器为大宗,“苏缸”、酒坛、砂锅等陶器,质坚耐用,美观大方,其中紫砂工艺陶的品种有壶、杯、碟、瓶、花盆、雕塑等,质地精密,造型讲究,装饰纯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宜兴陶器传统造型样式有掇球、合菱、竹扁、鹅蛋等多种,目前宜兴已成为江南综合性的主要陶瓷产地,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宜兴以陶为媒,以艺会友,在举办陶瓷艺术节期间,除组织陶瓷精品博览交易会、宜兴陶瓷艺术研讨会外,还充分发挥宜兴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宜兴旅游观光活动。

仿照“莫高窟”这篇课文写宜兴善卷洞

宜兴善卷洞位于宜兴城西南25公里的螺岩山中。全洞面积5000平方米,有上洞、中洞、下洞及水洞。善卷洞因它的天然灵秀而美丽诱人,又因善卷景区的深厚文化背景而绚丽夺目。善卷洞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洞景巧夺天工,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从古到今,胜景似绣,游人如织,历代名贤雅士、文人墨客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的诗文石刻。大自然的造化,宜兴南部山区天然溶洞众多且美丽神奇,堪称洞天世界,洞天仙境。据史志记载,已被人们发现并命名的溶洞有近90个,真可谓“荆溪步步皆胜地,阳羡处处有洞天”。在目前已开发的5个溶洞中,尤以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为最古、最秀、最大,素有“江南第一古迹”、“海内奇观”之誉。古往今来,览胜探奇者不绝,诗文吟咏者辈出。唐代皇甫冉、李绅、白居易、杜牧、李蠙、陆龟蒙,宋代苏轼、李纲,明代王鳌、沈周、唐寅、文征明等都曾到此游览,并且留下了许多诗文书画。流传民间的美丽传说,宜兴悠久厚实的人文资源,给洞天世界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这些溶洞更是名扬四海。中洞亦称前洞,善卷洞的入口处。中洞口有一巨大的钟乳石,高7米多,称“砥柱峰”,又称“小须弥山”。中洞是个天然的大石厅,高大,深远,宽敞,壮丽。石厅两边是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故中洞又称“狮象大场”。“狮象大场”四字由丹阳吕凤子题写。岩壁上还镌有“伏虎须弥当洞口,青狮白象拥莲台”联上洞称“云雾大场”,又称“云洞”。上洞景观丰富,有“倒影荷花”、“万古双梅”、“熊猫小居”等景点。“乌龙吐水”、“金鸡独立”景观则是当年海水冲刷的痕迹,为研究善卷洞的形成提供了佐证。上洞的奇妙之处在于“云口”,一巨大岩石阻隔了洞内对流的空气,造成了上洞与中洞的温差,所以上洞的温度常年保持在摄氏23度左右。由于温度和水气所至,上洞又云雾缭绕,观赏上洞如临天上人间,欲界仙都。连接中洞与下洞的岩石中通道称之为“盘梯”,为当年人工开凿而成,全长105级。由于下洞水流冲泻声和游人嬉笑声、风声等折射上传,在通道的各层转弯处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从上至下经“金鼓”、“风雷”、“万马”等门,游人仿佛置身于金鼓齐鸣、风雷交加、万马奔腾的境地。下洞别有韵味。洞天相接,悬崖飞瀑直泻下洞,小桥流水潺潺归赴水洞,森林梯田,珍禽异兽,洞高宽畅,空气清新,一幅大自然的景观,增添了溶洞的秀色和灵气。水洞即后洞,长约120米,水深4米多。水洞泛舟,“船在水中行,浆在天上撑”,曲折荡漾,天穹压顶,千奇百怪的天然造型,配上彩灯,如游水晶宫、地下长廊、天然博物馆,引你凝思妙想,又旷神怡。水洞尽头,自然亮光中“豁然开朗”四个大字印入眼帘,游客顿时如蒙胧中清醒过来,惊叹不俗游历中的灵秀奇特。出水洞,周围有丰富淳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三国时期的“国山碑”、晋代的“祝英台琴剑之冢碑”、唐代的“碧鲜庵碑”;有始建于南齐的千年古刹善卷寺古景观;有先人为纪念唐司空李蠙、宋相李纲、宋大学士李曾伯三人先后在善权寺求学功读,后又都为修建善权寺、开发善卷洞作过贡献而建的“三生堂”;有梁祝墓、李蠙、李曾伯墓和善卷洞重新修缮者储南强先生墓;有名目繁多的观赏植物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树种等。据史书记载,民间传说中祝英台出生在善卷洞,梁山伯、祝英台曾生活、读书在善卷。现善卷洞周围仍有英台阁、祝陵村等梁祝故事中“十八相送”地方遗址。近几年,当地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恢复了善权寺圆通阁、设立了梁祝文化陈列馆等,增加了善卷洞的看点,丰富了善卷洞的文化。编辑本段宜兴善卷洞历史善卷洞的开发记载,始见于公元3世纪中叶。三国时期善卷洞为“石室”,梁代又称“九斗洞”。南北朝齐建元年间,有人依洞建庙称“善卷寺”。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永元元年(499),为避讳,改“卷”为“权”。到唐代时,寺产及寺前土地被扬州海陵(今泰州)钟离简所得,且作为私人墓地。唐大司空李蠙未第时曾在善权寺读书,对这块灵异宝地落入他人之手愤慨不平。唐咸通八年(867),司空李蠙上奏皇帝后,自出俸钱重修寺庙,并整理善卷洞。李蠙当时详细记载了善卷洞的景观:“石室通明处,可坐五百余人。稍暗处,执炬以入,不知其深浅。其中,石有鸟兽之形及盐堆、米堆怪异之状极多。洞门直下便临大水洞,潺湲宛转,湍濑实繁于山腹内,漫流入小水洞。小水洞也是一石室,室内水泉无底,大旱不竭。”明朝都穆《善权记》称;“宜兴山水甲于东南,而善卷洞及大小洞尤号胜绝”。近代,兵祸天灾,善卷寺被毁,善卷洞也几乎於塞不通。民国10年,乡绅储南强筹资整修善卷洞。民国14至23年,凿通中洞与下洞的通道。民国19年开始整修水洞。民国23年11月,善卷洞与张公洞同时举行了游览通车典礼,正式对游客开放,洞内掌汽灯为游人照明。解放后,储南强把洞交给县人民政府管理。几十年来,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整修善卷洞。至今,善卷洞以其便捷的交通、融古代文化和现代化设施于一体展现在中外宾客面前。关于善卷洞的发现,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一说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有一位贤人,名善卷,舜要将“天下”让给他治理。善卷答道:“余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于是善卷就不远万里之遥,来到江南宜兴这处荒山石洞中隐居,后人为纪念这位贤人,便把这个洞称为善卷洞。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善卷洞国山碑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猫王
关于作者:
重度自驾、摩旅、徒步患者,分享一路的风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