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四大代码打造“浮生六记”IP平台

苏州旅游 猫王 5年前 (2019-06-20) 190次浏览 0个评论

  散着淡淡桂花香的秋夜中,浸入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全本版再次启幕。10月26日晚,二十多位来自南京大学的新老校友,共赴沧浪亭里的“浮生之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演员们在园林空间里移步换景,演绎极富情趣的苏式生活;观众们亦步亦趋,听昆曲赏园林。“在园林中赏昆曲,这个夜晚太诗意了。”南大校友薛女士这样说。

  这部戏在沧浪亭的首演,是在8月17日夜。此后,每周以精华版和全本版两种形式共安排4场演出,至今,演出已超过40场。英文版目前也在创作中。没有任何的宣传投入,只是靠着昆曲迷们在朋友圈的“圈粉”,浸入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悄然走红。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作为国内首个浸入式戏曲表演,是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一次创新结合。这部戏不仅是一场演出,更以戏剧的方式,全景式地展现苏式生活,并着力打造“浮生六记”IP平台,推出非遗创新产品。

代码Ⅰ 昆曲+园林

浸入式激活“双遗”之美

  把晚清姑苏才子沈复的文学名著《浮生六记》搬上舞台,原本不算新鲜事。此前,《浮生六记》就有过京剧版,曾在北京上演。

  此次昆曲版的制作人萧雁,曾是位资深“电视人”,转行后在南京创办了“雩剧坊”,成为舞台剧制作人。在南大攻读硕士期间,她与同学、著名昆曲演员沈国芳聊起《浮生六记》。两个人都认为,这是一个苏州人写的苏州故事,苏州又是昆曲的发源地,如果能用昆曲的形式来表现这个故事,应该是十分完美的。

  去年,姑苏区政府因文化项目合作事宜与萧雁进行交流沟通。她表达了制作昆曲版《浮生六记》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立即立项运作。著名编剧周眠,台湾著名戏剧影视人刘亮佐,苏州昆剧院执行导演吕福海,国家一级演员、青春版《牡丹亭》中春香的扮演者沈国芳,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著名小生张争耀等先后加入主创团队。

  在《浮生六记》中,沧浪亭是沈复和妻子芸娘生活的重要场景之一。萧雁认为,昆曲版《浮生六记》在沧浪亭演出,一定是最贴切原著的。于是,主创团队提出了“浸入式”演出的设想。“观众可以随着剧情的推进,跟着演员在园林中走走停停,在沈复和芸娘的故事中,充分感受昆曲之美、园林之美。”萧雁说。

  沧浪亭是世界文化遗产,如何让演出既完美好看,又不破坏沧浪亭的环境?主创团队动足脑筋。每天傍晚5时,游客散去,主创团队进入沧浪亭。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工作人员要完成灯光、道具、布线等准备工作,不能钉一个铁钉,不能钻一个小洞,确保不伤及沧浪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演出结束后,所有布置必须立刻拆除,恢复原状。

  浸入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每场演出时,观众都会在演员们的引领下,在面水轩、闻妙香室、明道堂、沧浪亭、“流玉”石刻旁,欣赏“春盏”“夏灯”“秋兴”“冬雪”和“春再”五折戏。

  全场演出演员都不用话筒,观众与演员相距最近时不过一米,完全“浸入”戏剧场景。萧雁说,为保证最佳观演效果,每场观众仅限30人至50人。

代码Ⅱ 文化+旅游

活态传承古城文脉神韵

  从文旅融合的角度看,浸入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具备成为“现象级”创意艺术产品的特质。

  今年,通过类似的“文化+”模式,姑苏区紧扣“古城保护”“全域旅游”“文化新经济”三大主线,为海内外游客呈上一道道精美的“品质生活”盛宴。“恋上姑苏的100个理由——我为姑苏生活代言”“旗袍大赏·苏式旗袍2018时尚发布系列活动”、《姑苏好时光·2019品质生活指南》口袋书,以及实景化、沉浸式、体验型的“水月山塘实景演出首秀”等,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在打造姑苏区文化新经济IP标签的同时,助力苏州古城“活态”保护。

  姑苏区、保护区古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黄依群认为,无论是浸入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还是“姑苏好白相”古城全域之旅系列活动,起到的都是一个引领作用,“这些小众的、典范的、精品化的文旅融合项目,正在引领大家深入苏州,了解古城最精华的部分和真正的苏式生活。”

  2500多年的文化浸润,凝练了熔古铸今、崇文尚德、和合致远的姑苏精神,也奠定了苏州文化深厚的底蕴。“文旅融合让古城保护既明确了落脚点,又释放了叠加效应,为活态保护积累经验。”姑苏区、保护区文化教育委员会文化处(非遗处)处长徐词说,当前,在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古城的保护和发展迎来了新契机。他认为,苏州的古城保护其实包括了“有形”和“无形”两部分内容。“有形”的保护,是对古城的保护,即对古城片区街巷、老宅建筑、古桥古井,甚至包括一砖一瓦一墙的保护。“无形”的保护,是指在意识形态、精神领域上的一种保护,即文脉的传承、文化的浸润。浸入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正是属于后者。

代码Ⅲ 整治+改造

留住苏式生活的样板间

  沈复笔下的苏式生活场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些年来,苏州对古城实施的全面保护,留住了苏式生活的根与魂。苏州市相关部门多次征集意见,鼓励申报古城保护项目。以姑苏区为例,目前该区正在积极推进的古城保护项目,涵盖历史遗存修复保护、街巷道路及特色片区整治提升、古城特色非遗保护、规划研究类等4大类18个项目。

  平江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区域。2017年,姑苏区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提升六大工程。古城保护示范工程(平江片区)项目作为六大工程之一,在平江片区范围内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居民腾迁、环境提升、景区化管理。“项目按照‘苏式居住’和‘全域旅游’总体定位,将历史文化街区、古建老宅、历史文物等连成一片,形成‘大景区’格局。”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将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模式,为古城整体保护打造样板。

  山塘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复自启动以来,先后完成了山塘历史街区一、二期整体风貌保护、重要节点修复、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内涵挖掘等工作。今年7月,山塘历史街区三期风貌整治工程也正式启动。家住山塘街278号的殷玉英好婆看着家门口的环境一天天好起来,逢人就夸,为项目改造点赞。“以前,山塘街上各种摊点随意占道经营,居民出行时很不方便。现在,环境整治了,来山塘街看‘老苏州’市井生活的游客也多了起来。”殷好婆说。

  备受关注的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也是姑苏区实施古城保护的重点项目。自2010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围绕唐寅、泰伯和非遗三大亮点,坚守整体性、原真性、多样性、可持续性的保护和利用原则,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据苏州桃花坞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桃花坞一期工程项目包括唐寅文化区和阊门西街文化区;二期工程也已确定了创意产业园、廖家巷北入口、元宁公所、桃花坞大街零星改造、片区内交通优化等实施内容。

代码Ⅳ 保护+更新

实现保护利用发展的统一

  “这一次,昆曲和园林的‘双遗’合璧,是将各自价值结合放大的尝试。”——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院长夏健教授认为,由于苏州园林是宅园,素有容纳演出的功能和历史。《浮生六记》又是以作者居家生活为主线,在宅园中呈现了真实的场景感,两者相得益彰。“体现了‘让地下的走上来,让尘封的打开来,让逝去的追回来,让古书上的活起来’的文化文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思路。‘昆曲+园林’两者高度的典型代表性又提高了游客的接受度,保证了创意的成功性”。

  夏健表示,文旅融合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现实需求,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和理解古城各方面的价值,把握古城文化特点。在具体操作中,必须要遵循规律、以“和”为媒,才能实现融合,才能够经受得起文化和旅游市场的检验。“古城是‘活着’的遗产。古城保护需要在生产生活的协调发展中才能不断推进,而这种协调就需要类似‘昆曲+园林’式的载体与内涵的统一。只有推动保护和利用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保护与发展的一体化。”夏健说。

  今年3月1日起,《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苏州对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走上了全面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全新轨道。目前,苏州古城还存在着文化资源多而散,文化产品精致但小众,文化活动丰富但影响力偏弱,文化品牌效应不足等问题。对此,苏州科技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陈来生教授认为,姑苏古城文旅融合,要厘清发展思路,做好顶层设计,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抓手,以“留住乡愁”为原则,指导文化旅游的融合,要以全域旅游的视野,把古城当成是一个景区,综合考虑文化保护、资源挖掘、传承利用、整合提升。

浸入式戏剧

  浸入式戏剧是指打破观众和演员之间的间隔,让观众亲身参与到演出场景之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表演之中的一种先锋表演形式。2016年底引入上海的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是浸入式戏剧的经典代表之作。该剧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麦金侬酒店,这座五层小楼,每层都安排了不同的场景,如卧室、餐厅、酒吧、精神病院等。故事多线程地同时发生在不同场景之中,观众可以自主选择跟随的演员或者探索的场景,也可能被演员选中参与一对一互动。(摘自:苏州日报,选题策划:沈红娣、高岩,稿件执行:胡毓菁,摄影:徐志强,本站编辑:咨询中心章询)

四大代码打造“浮生六记”IP平台

四大代码打造“浮生六记”IP平台

四大代码打造“浮生六记”IP平台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四大代码打造“浮生六记”IP平台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猫王
关于作者:
重度自驾、摩旅、徒步患者,分享一路的风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