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2007年7月山东游记

山东攻略 山东自驾游 14年前 (2010-09-02) 239次浏览 0个评论

2007年7月6日星期五,晴。

2007年7月6-7日,协会组织全体员工到山东曲阜临沂一带,参观了孔庙、孔林,孟庙,尼山以及蒙山,孟良崮战役纪念碑,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历史教育。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奉祀孔子的庙宇。全国各地保存了许多历朝历代的孔庙,其中以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庙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三孔”,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其他三个为北京故宫、山东泰山岱庙、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石碑。孔庙内存有两汉以来历代碑碣二千多方,真草隶篆诸体俱备,其中尤以汉魏六朝的碑刻称誉海内外。

奇松,状若游龙。

虬枝。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辞世后一年,鲁哀公将其三间故宅改建成祠庙。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为奉祀君,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开创了历代皇帝祭孔的先例。汉代以后历代皇帝均提倡尊孔读经,对孔子也不断追谥加封,同时扩大其祠庙,因而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仅在宋天祐二年(公元1018年),增建殿堂廊庑就达360间,使之成为模仿王宫之制的庞大建筑群,历代皇帝到曲阜,都是在此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

孔庙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327.5亩,南北长1120米。整个孔庙的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共有九进院落,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从大圣门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为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东路为崇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词、家庙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全庙共有五殿、一祠、一阁、一坛、两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门坊,共计有殿庑四百六十六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孔庙内最为著名的建筑有:棂星门、二门、奎文阁、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堂、诗礼堂等。

杏坛。孔庙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坛,坛周围环植以杏,命名为杏坛,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的历史故事。金代又在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的“杏坛”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坛。杏坛为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顶,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双重斗拱。亭内藻井雕刻精细,彩绘金龙,色彩绚丽。曾有诗人以妙句描绘杏坛的景色,“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亭的四周杏树繁茂,生机盎然。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32米,长54米,深34米,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巍峨壮丽。擎檐有石柱二十八根,高5.98米,直径达0.81米。两山及后檐的十八根柱子浅雕云龙纹,每柱有七十二团龙。前檐十柱深浮雕云龙纹,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似脱壁欲出,精美绝伦。

殿内高悬“万世师表”等十方巨匾,三副楹联,都是清乾隆帝手书。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历代先贤塑像分侍左右。历朝历代皇帝的重大祭孔活动就在大殿里举行。殿下是巨型的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占地1836平方米。殿前露台轩敞,旧时祭孔的“八佾舞”也在这里举行。

孔子故居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孔庙外之青砖墙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钟楼。

孔林,又称圣林。为何称之为“孔林”,有两种说法。一说墓地分四等,分别是陵、林、墓、坟。陵,是皇室专用的。墓,是一般有些身份的人用的。坟,是平民百姓用的。林介于陵和墓中间,为仅次于皇室享受很高级别待遇的人所用。另一说是,当时孔子葬后而不起坟土,孔子的弟子们担心以后找不到老师的墓地,不约而同地携带树种在墓地周围种植,作为老师墓地的标志。直到东汉桓帝时,朝廷才以官方名义修了孔子墓。此后历代帝王不断赐给祭田、墓田,重修和扩建,方才形成了现在的古木参天、遮天蔽日的孔林规模。

相传孔子在73岁那年,预感自己生命将尽,便带弟子到处勘选墓地,最终选定在曲阜城北的泗水河边,圈下一块地。当时子路提出,此处风脉虽好,但缺水。孔子说,不必慌,自有秦人来帮忙。孔子死后过了270多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人建议,要想让儒消亡,应该先破坏孔子坟墓的风水,使之和故宅隔断,孔子就不能显圣了。秦始皇一听立即采纳,命人在孔子墓地南面挖了条洙水河,正好应了孔子的预言。洙水桥。上有一座雕刻云龙、辟邪的石坊。坊的两面各刻“洙水桥”三字,南面署雍正十年年号,北面署明嘉靖二年衍圣公孔闻韶立,两面不一样。传说雍正拨了一笔巨款用于修缮,却被地方官贪污了。没想到过了几年,说皇上要来,这可把地方官给吓坏了,急中生智,就把牌坊正面重新刻了一下,并署上了年号。若是皇上站在洙水桥上回头一望,就肯定露馅了,可皇上愣就没发现。

子贡手植楷(念“皆”音)。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相传孔子去世时,子贡在外地未能及时赶回来,碑上的“植”字缺了一横,表示孔子出殡时子贡没能参加,代表弟子独其缺一人。后来当子贡回到先师墓前时,他手执楷木哭丧棒流泪不止,哭丧棒居然在泪水滋润下生根发芽,若干年后成为一棵大树。可惜这传说中的楷树在清朝康熙年间被雷劈毁,只剩下残骸供后人瞻仰。

据说楷树又称黄连木,极为稀有珍贵。树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树冠开阔,树叶似柳非柳,似槐非槐,且繁茂秀丽,树叶和果实随季节变换颜色:早春嫩叶红色,后变绿色,入秋叶又变成深红色或橙黄,它的果实也会变色,初为黄白色,后变成红色或紫色。“楷树”象征着孔子为万人师表,天下楷模,又象征子贡感激师恩,尊师重教,天下楷模。“楷模”一词出自此树。

更为神奇的是亭中有块石碑,称“含泪碑”。传说每年农历八月廿七前后,也就是大祭孔子的日子,在石碑的表面,总是湿漉漉地挂满了一串串水珠,酷似一个极度伤心的人正在流泪。还说它又是“干湿碑”。下雨天,碑的一面是干的,背面却是湿的。在大晴天里也不是孔子祭日,当然什么也看不到,但手摸石碑,的确有一面更湿凉一些。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孔伋墓。孔伋字子思,乃孔子之孙。宋徽宗在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沂水侯,咸淳三年(1267年)加封沂国公,元文宗在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追封“沂国述圣公”,孔氏后人称其为“三世祖”。他受业于孔子学生曾参,颇得孔子思想的真传,著作《中庸》,以述父师之意。孔伋享年82岁。

孔鲤墓。孔鲤字伯鱼,为孔子之子。宋徽宗在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泗水侯”,孔氏后人称为“二世祖”。享年50岁,先孔子而死。孔鲤一生没有什么作为,但他的两句话却至今仍在流传:他对孔伋说“你父不如我父”,对说孔子说“你子不如我子”。可谓妙言。

孔子墓。有两块石碑,后碑“宣圣墓”,前碑“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据说这是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所书。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当时鲁哀公称孔子为“尼父”。汉平帝在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父”。北魏孝文帝在太和十六年(492年),改封孔子为“文圣尼父”。隋文帝在开皇元年(581年),尊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取消封号。唐太宗在贞观二年(628年),封孔子为“先圣”,十一年又改封“宣父”。唐玄宗在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升孔子为王爵,谥号“文宣”,称“文宣王”。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号孔子为“玄圣文宣王”,五年改称“至圣文宣王”。元武宗在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号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世祖在顺治二年(1645年),加号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又复称“至圣先师”。孔子的墓地上也堆起了马背形的封土,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传说乾隆来拜时,对“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几个字不满意,心想,我是“王”,你也是“王”,我这个“王”怎么能拜你这个“王”呢?迟迟不拜。随行的纪晓岚看出了皇上的心思,就找了一块石碑将这个“王”的下半部分挡了起来,看上去就成了“大成至圣文宣干”,乾隆这才高高兴兴地拜了起来。

孔子墓西侧为“子贡庐墓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子贡却守了6年。后人建屋3间、立碑一座为纪念。

孔子葬于此地后,2000多年来其后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内坟冢已约10万余座,面积达2平方公里。现存石碑近4000块,树近10万株。据说是孔林我国现有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宗族墓地。

下午赶到山东邹城,参观孟庙。

孟庙正门,棂星门。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庙宇。孟庙原在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的孟子墓前,因距城较远,后迁至邹县临郊。始建于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后历经金、元、明、清数十次重修扩建,形成现有规模。孟庙前后分为五进院落,有棂星门、亚圣庙坊、泰山气象门、省牲所、祭器库、康熙碑亭。自第三进院落起分为左中右三路布局:中为承圣门,有亚圣殿、寝殿、两庑、天震井、乾隆碑亭;东为启贤门,有启圣殿、启圣寝殿;西为致敬门,有致严堂、祧祖祠、焚帛池。孟庙整个建筑群包括四殿、两庑、一堂一祠、一库一所、两座碑亭、四座木坊、一座石坊,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周围有红墙护围,总面积65.3亩。

孟庙里存放着一些从外面移来的珍贵文物,如在三进院康熙碑亭东边,有子思作中庸处碑,孟母断机处碑、孟母三迁祠碑、述圣子思子赞碑、述圣子思石刻像碑,碑文述说了孟母教子的典故。

孟庙五进院后面的园子,存有三百多块汉画像石、汉代石人、石兽和元代的浮雕盘龙石柱等,这些遗存都是精美的石刻艺术品。

2007年7月山东游记

孟庙东路启圣门至启圣殿甬道西侧,碑碣林立,为孟庙各类石碑存放之处,称为孟庙碑林,保存孟庙历代碑碣280多块。其中许多御碑,俗称龟驮碑。老百姓认为,龟是长寿动物,可保佑百姓快乐健康。每年正月十六日,周围的妇女带着孩子到孟庙赶会,摸龟头,摸龟腚,寻求"一年高兴不发愁,全年消灾不生病"。

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尼山位于曲阜市城东南30公里。海拔340余米,山顶五峰连峙,惟中峰为尼丘。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扬遐迩。这里,中峰东麓有孔子庙和尼山书院等建筑物;另有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所谓“尼山八景”。

尼山之西约五华里处,有一片绿树浓荫掩映着的农家房舍,它就是鲁源村,古人称之为鲁源林。据《阙里志·尼山》载:“在尼山之西五里,史载孔子生鲁昌平乡,即此,今名鲁源村。”鲁源,其义即为鲁国之源。登上尼山,俯瞰遥望,只见山峦重叠、农田青翠。

鲁源村北有条小溪名为智源溪。智源,即是说孔子出生地乃智慧之源。明代人张敏曾赋诗赞颂,“智源水远东还鲁,颜母山高上接天。木落空林明晚照,雁衔寒雨下秋田……。偶因圣诞来瞻仰,红叶黄花处处鲜。”智源溪溪西岸便是坤灵洞,亦名“夫子洞”。据《邹县续志方域志古迹》记载:“夫子洞在城北尼山东麓,下临沂水。久为沙壅,不见洞口。干宝《搜神记》称,孔子所生,今名孔窦是也……邹尹司居敬因刻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曾祈祷于尼山而生孔子,其父叔梁纥嫌其相貌丑陋,便弃于山下,一只雌虎将其衔入恐内养了起来,故名“坤灵”,洞中原有邹县令司居敬雕刻的孔子像,并有石桌、石凳等。金人陈国瑞曾有诗记述:“云开虎洞清溪绕,雨卧龙碑碧鲜封”。后因流沙所淹没。1979年维修其洞时,清除掉淤沙,才复现出洞口。

2007年7月6日星期六,阴。

上午先到蒙山。蒙山古称东蒙、东山,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西北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植被茂密。现有各类植物1200多种,古、珍、特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0%,199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测定,蒙山蒙阴云蒙景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220万个/立方厘米,是北京生态中心院内最高值的176倍,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场”。

天下第一木游道。从蒙山的蒙阴蒙山会馆开始绵延到山的顶部,有一条长3999米,用46000根长2米的红松圆木建成的小道。2002年8月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成为世界之最。

光明亭。

雨王庙是蒙山的一处重要景点,庙中所祀主神——雨王,是蒙山地区专祀的司雨神灵,这位雨王既不在姜子牙《封神演义》的七十二部正神当中,也不在中国民间普遍信仰的专司风雨的神祗谱系中(如龙王、关公等)。雨王神的来历众说纷纭,但最被认可的说法为雨王是神农时代的一位雨师赤松子。

雨王殿。大殿正面供的就是雨王神象,刚慈威猛,俨然呼风唤雨之势。南厢供观音菩萨,北厢供的是鬼谷子和黄大仙。老庙正面供雨王神象,侧面供鬼谷子和观音菩萨像。千百年来老庙禀天地之灵气以及雨王的护佑,使这座看却不大的院落颇显神奇之处。

下午则要登山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碑。

击毙国民党74军中将师长张灵甫之地。在荒芜的石山上,石刻的大字告诉人们,这里是消灭了国军王牌的地方。

孟良崮战役纪念碑,高30米。碑中部正面镌刻着胡耀邦题写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东面镌刻着陈毅元帅《蒋军必败》诗词和粟裕将军的题词“英雄孟良崮”,碑西面镌刻着刘少奇、朱德、叶剑英等的题词。

孟良崮战役纪念碑设计简介。

孟良崮战役是1947年5月国共内战期间,在山东中部,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

战役时间:1947年5月13日-5月16日
战役地点: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
交战双方:华东野战军20万人VS国民革命军约45万人
战役结果:国军整编七十四师、整编83师19旅57团被全歼,国军全面从山东撤退。解放军实力大增,还装备了重炮兵与工兵。

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国民党军的战史在评述这一战役时说:共军“在我军云集区内……竟能大胆集中兵力,围攻我七四师,此诚一般始料所不及,亦造成奇袭之基本原因。”此战共歼灭国民党军32680人,其中俘敌19680人,毙敌13000人,华东野战军伤亡1.2万余人(国民党方面则称华东野战军伤亡失踪官兵共计25323人。)

站在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前,眺望远山,虽然已经没有了六十年前的硝烟,但在这些大山下面,肯定还埋着当年的炮弹弹壳,以及无数的亡灵。战争是如此惨烈而残酷,是非曲直任由后人评说。

老陈在查找资料时,看到一篇《孟良崮怀古——纪念张灵甫将军》的帖子,也许能对我们有所启示,特摘录如下:

张灵甫将军在抗日的战场上痛击倭寇,无愧中华军魂,最后在内战中丧命,让人伤感。风中依稀有个声音在呼唤:
——忘了吗,那支抗击日寇的英雄之师;
——忘了吗,那位精忠报国的骁勇悍将!
不敢忘,我不能忘。穿过历史的迷雾,感觉到了那道坚毅的目光。南征北战,身先士卒,他把一腔爱国情洒在冲锋的路上;几度奇兵,从容淡定,日寇记住了优雅又强悍的儒将。锦绣河山,荡气回肠,一身伤痕是忠贞的证明,残疾的腿是卫国的勋章。只为这片深爱的热土,怎容他倭寇嚣张!铁血的将领,铁血的军队,祖国宁折不弯的脊梁。多少次出生入死,多少人埋骨疆场,留下了多少中华军魂的绝唱。直到那一天,倭寇举手降,英雄归故乡。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2007年7月山东游记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