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山东攻略 山东自驾游 13年前 (2011-06-19) 252次浏览 0个评论

携子初游(十九)

----御笔摩崖对松山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在五松亭的上方,望人松西北有朝阳洞,洞深广如屋,顶壁凝露垂珠,宛若石乳,俨然神宅仙窟。因天然石洞向南而名,旧名迎阳,又叫云阳,洞的后壁有线刻元君像,终日香烟缭绕,游人络绎不绝。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朝阳洞北原是元君庙旧址,朝阳洞南是乾隆驻跸亭旧址。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由朝阳洞远望,东北方约350米处的御风岩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刻俗称“万丈碑”,它高约30米,宽12米,字径1米,为乾隆皇帝所题。乾隆对泰山情有独钟,一生来此11次,题泰山诗170多首,留下了众多遗迹。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据说当年乾隆在朝阳洞小憩,举首北望,山上白云缭绕,隐约见仙阁琼楼;十八盘似一条天梯垂向人间,两侧青山郁郁葱葱,谷底溪水湍湍缓缓,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于是乾隆不由叹道:壮哉泰山,绝好图画,可惜缺了一方印章。于是,他便写了一首《朝阳洞诗》,并命人刻在巨岩上,当作了他的“图画”的“印章”。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迥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

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牖。历险欣就夷,稍息复进走。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万丈碑也叫清摩崖,是泰山大字摩崖石刻之最。在它的东面又有摩崖石刻,是张宗昌于民国间题书。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朝阳洞北有巨石,上面有大字题刻:峻极于天,发育万物。这就是泰山的主题。

泰山上的万丈碑,其实是悬崖峭壁,上面有一溜车辙。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有一年,乾隆皇帝上泰山,听到吱呀吱咛推木车的声音从万丈碑上传来。这推车人是谁呢?是刘伯温。刘伯温保朱元璋没保到底,就逃之夭夭了。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刘伯温为什么逃走?他保朱元璋有自己的打算,想用保驾的梯子往上爬。恨不能一下子达到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目的。夜夜做美梦,醒来一场空。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于是玩弄权术,争名夺利。人们认识了他的本来面目,刘伯温实在混不下去了,便溜之大吉。他虽然跑了,但是还不死心。后来又想让皇帝封他一官半职好光宗耀祖,享受荣华富贵。他钻门子,想办法,可历代皇帝都不理他。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到了乾隆年间,他听说乾隆来登泰山,便马上跑来了。他想借乾隆的口气封他一封,意思是,想让乾隆说一句:哈,刘伯温上去了!哪知乾隆搭眼朝万丈碑一看,便认出是刘伯温。

乾隆说:咳!那不是跑腿子刘基(伯温)吗?话音刚落,车子吱啦,哗——退了下来。刘伯温又没上去。至今,泰山万丈碑上还有一道车辙。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巨石之北原来有古松独挺山崖,虬屈苍劲,有君子傲然不倚之姿,明代涂泽民为羞辱秦封五大夫,便在这里题书独立大夫,方元焕又题处士松。

处士松于明代万历三十一年被风雨所毁,现仅存题碣。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在朝阳洞的前面登山路上就是对松山石坊。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对松山石坊前面有两座大山,双峰对峙,古松万株,苍翠蓊郁,层层叠叠,这就是著名的对松山,又名万松山、松海或十三层松。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对松山下有千仞之渊,上荫百仞之松,云出其间,天风莽荡,虬舞龙吟,松涛大作,堪称奇观。李白有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的诗句,乾隆则言岱宗穷佳处,对松真绝奇。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谷口有松门、松云绝壁、举足腾云、及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诸刻。谷内有雄山胜景、松涛云壑、至此又奇、苍松翠霭等题刻。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西崖上还有一幅线刻画:一只粗壮有力的拳头将披发山鬼打翻在地,上题永居九幽,迥异众刻,为岱阳唯一摩崖刻画。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崖下有四角亭名对松亭,耸立西岩崖,是明代乾坤楼旧址。亭南旧有圣水桥,原盘路在溪东,清乾隆末年改盘路于溪水西侧。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此处两峰夹路对峙,峰上万松叠翠、百姿千态,每当山风起时,林涛阵阵犹如巨浪拍岸,而云雾现时又似蛟龙出海,景色十分壮观,是泰山的标志性景点。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古人于此题刻甚多,如“松风泉韵”、“苍松翠霭”等。其中“至此又奇”与乾隆“岱岳最佳处,对松真绝奇”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点出了对松山的特点。

亭对岸绝壁如垣,大字题刻尽述其胜:龙洞、林远尘、明月松翠、涛声云影、松风吹冷尘心等。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对松山至此峰愈险,松愈密,谷愈狭,崖愈危,松愈挺,景更奇。民国年间任克溥题诗西崖:岩岩气象岱宗开,五岳首推信壮哉。势接沦溟藏雨露,形连霄汉起风雷。千丛脉秀龙鳞树,万丈骨高虎卧台。策枝重游堪纵目,盘桓懒去问蓬莱。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在对松亭东南,沿大字石壁下的野径,盘旋百余米即见红庙一间,这便是神秘的梦仙龛。庙仅一间,单脊硬山顶,悬坠于对松山南端绝壑危崖之上,为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麟庆所建。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相传泰安知府廷璐在京都等待选官时,曾梦见了一处仙境,后官至泰安知府,看到对松山景色竟与梦中别无二致,就将此事告诉了儿子麟庆。廷璐死后,其子麟庆官至道员,建起了此庙,以纪念此事。梦仙龛门外有《魏祥创建梦仙龛记碑》、《麟庆创修梦仙龛记碑》等。在谷内远眺小庙,真乃万绿丛中一点红,分外引人注目。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石刻位于对松山谷口,明隆庆五年(公元1572年)山东按察使吴文华题刻。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石刻在朝阳洞北约60米盘路西侧石壁上,1967年上石。字面高400厘米,宽100厘米,字径90厘米,。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松门”题刻位于朝阳洞北,摩崖高200厘米,宽200厘米,大字径75×80厘米。系南通州徐蔚题书,行书体。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至此又奇”石刻,高333厘米,宽79厘米,字径83厘米。系明嘉靖癸亥年(公元l563年)仲夏吉旦,马一龙题书。

此处两峰对峙,苍松若龙,出没于云气之间,看来题者再次被对松山的美景折服矣。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月明松翠”在亭东约15米的石壁上,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萧湘(湖南)人赵纶题。此处下临通天河,上为石崖古松,每当月明之时,翠松筛月,流水潺潺、林涛阵阵,宛如仙境。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石面迸出水,树头穿破云”在对松亭东约百米的石壁上,刻于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北京宛平人刘若誉题。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振衣千仞”刻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万历进士、河南新安人吕维祺题。吕维祺曾任吏部主事,崇祯间为南京兵部尚书,李自成攻占南京,不屈被杀。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龙洞”刻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376年),嘉靖进士、射洪(在四川省中部)人谢东山题。谢东山巡抚山东期间,曾登泰山舒怀。龙洞即龙穴,古人认为,龙穴是兴云致雨的地方,此处为对松山,山间常升白云,瞬息万变,聚而为雨,故以龙洞喻之。

“涛声云影”刻于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铁岭人增瑞题。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倚石听涛”刻于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光绪进士、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裕德题。此句依然没有偏离此处松与石的主题。靠在山石上听松涛是何等的惬意。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乾隆题对松山诗刻”共三首。

其一:

岱宗最佳处,对松真绝奇。古心谁得貌,变态不容思。

万嶂惟全碧,四时无改枝。依稀佺羡辈,倚树劚灵芝。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其二:

对松初不称孰对,万古之山万古松。

面目本来正如是,小哉人世诩嬴封。

此诗刻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其三:

古干今枝郁相扶,正看侧眄总堪图。

个中尽有羲皇种,当得儿孙五大夫。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铁宝书杜甫《望岳》诗”刻于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乾隆进士,嘉庆间两江总督铁宝书刻。铁宝,字冶亭,一字梅庵,姓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善诗、工书法,与刘墉、翁方纲并称,所刻《清斋帖》,为艺林珍视。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林远尘”刻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其下有跋语:“民国十七年夏,军次岱麓,游览松涛风景,喜亦意随吾名,乃□刷集徂徕山之唐碑刻之,以留纪念云。”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此处松林幽远,遁离红尘,为军人林远尘所喜爱,同时他还喜的是这一景色竟同他的名字相契合,于是便集了徂徕山的“唐碑”字体,书刻了此三字。只是泰山学者姜丰荣先生指出:林远尘所说的唐碑实是徂徕山光华寺旁映佛岩《般若波罗蜜经》刻石,该经刻于北齐武平元年(公元570年),其所集“林远尘”三字,乃映佛岩北齐人所书的经字。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松风吹冷尘心”刻于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下有款:“乾隆五十三年岁次戊申,不必留名。”尘心即世俗之心,一般指求名趋利之心,意思是来到对松山,追求名利的心思都被松风吹的淡薄了。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这里好像是另一个世界,来到这里,人的烦虑皆消、荣辱俱无,名利则更不在话下,心中分外宁静。即如此,所以落款时也就“不必留名”了。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云壑松涛”在对松亭东约150米的石壁上,刻于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云南平彝人、进士、泰安营参将冯联科题。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从这里开始渐感寒冷,但山势山色却越来越奇、越来越雄,文物古迹也最为集中。为冰儿裹上外衣,继续拾级向上登去。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山中人有诗记曰:

松海迭迭汇万龙,南天门下峙双峰。

风吹巨浪惊拍岸,心荡神迷啸兴浓。

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携子初游(十九)----御笔摩崖对松山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