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青岛老街之十六:策杖而行的大师背影

山东攻略 山东自驾游 9年前 (2015-06-10) 328次浏览 0个评论

青岛老街之十六:策杖而行的大师背影

鱼山路,西北起自大学路,东南至于文登路,据说是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建设。这条新开凿的道路穿衙门山而过,将山一分为二成了东西两部分。120多年前它只不过是座没名的小山头,清政府把清军总兵衙门建在了山脚下,人们为了方便,才将这座小山头取名“衙门山”。

上世纪20年代,一条鱼山路将衙门山一分为二,成了东鱼山和西鱼山。之后,西鱼山在城市建设中被逐渐开发,东鱼山则因“湛山精舍”成为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东鱼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小鱼山公园。

鱼山路是一条很有风韵的路,沿着小鱼山蜿蜒起伏,伴着绿树、修竹、草坡、老砖墙、石阶梯,红屋顶错落铺陈。顺山势而建在这条不到一公里的山路上,几乎每一个院落都是一处景点,每一座楼宇间都曾留下岛城名人的足迹。

位于鱼山路的俾斯麦兵营旧址始建于上个世纪初期,这所德国人修筑的营房随着历史更迭先后驻扎过德军、日军、北洋军队以及美国大兵,如今的这里是中国海洋大学的教学楼。而从1930年开始,这里成为山东大学的校舍,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那段时间,这些哥特式的营房中曾留下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王淦昌、童第周等学者的身影,见证了俞启威、臧克家等人的青春岁月,在坚持“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办学思想下,山东大学在青岛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并在这座城市留下历史记忆。

闻一多故居“一多楼”静静地立在海洋大学的西北角,墙壁上缠满了树藤。在楼前建有一座花坛,正中竖立着闻一多的半身大理石雕像,座上的碑文出自他的学生臧克家。在梁实秋的描述中,闻一多很欣赏策杖而行的那种悠然态度,所以,他备了好几根手杖。彼时的鱼山路上,常见两位长衫先生策杖同行的背影。

过了海大的门口,鱼山路岔出一条支路,路中的几座小楼就像鱼嘴把大部分车流滤了出去,这条支路就幽静了许多。支路上还有支路,应是躲在鱼腹下的鳍了,不起眼,却别有滋味。这路上有女词人吕美荪和海洋学家赫崇本的旧居,门扉紧闭,院里悄无人影,等了半天也不见人。这条路上还残存着一两段石头路,风吹落叶滑过,发出唰唰的声响,脚步落下也是劈啪有声。

鱼山路上的知名建筑还有很多,诸如:鱼山路1号,德国人恩斯特.阿里文的住宅,建于1900年。他在青岛筹建了海关,1899年任胶海关首任税务司。19496月后,该住宅归部队所管。

鱼山路2号,海关副税司艾瑞时的住宅。1912,中国海关第三任总税司安格联将这栋住宅买下,作为来青度假的别墅。现为青岛海底世界办公楼。

鱼山路6号,近代名人吕海寰故居。吕海寰,山东掖县人,清朝末年著名外交家,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中国近代法律开拓者之一。

鱼山路33号的一幢二层小楼是语言大师、文学家梁实秋的故居。1930年至1934年,梁实秋在此居住4年,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

鱼山路36号,1931年日本青岛学院商业学校宿舍。1945年日本投降后,成为国立山东大学的教师宿舍,名人童第周、冯沅君、陆侃如、束星北故居。1958,山东大学迁出青岛,这里成了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的宿舍。

鱼山路37号,1934--1940年世界红卍字会青岛分会旧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该会在全国范围内解散,鱼山路37号交青岛市文化古物保管委员会使用。后来先后为青岛图书馆、青岛博物馆,现为青岛美术馆。(陈志伟)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青岛老街之十六:策杖而行的大师背影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