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夏津大力发展桑椹产业,推动“旅游+农业”发展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7年前 (2017-11-07) 217次浏览 0个评论

  夏津有全国唯一的椹果之乡、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一系列称号。依托千年古桑树,夏津大力发展桑椹产业,使椹果这一浑身是宝的作物,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商品流向全国各地,甚至作为一种药材走出国门。
  千年古桑带来经济效益
  夏津古桑树群占地6000多亩,腾龙桑、卧龙桑等古树已有1000多年栽培历史,遗存百年以上的古树2万多株,位于黄河故道的古桑树群核心保护区域覆盖西闫庙、东闫庙、温辛庄等12个村庄。
  由于椹果难以储存,当地人一度将桑椹戏称为“不长腿儿”的作物。即使认识到桑树林的防风固沙功能和食用价值,但在当地人眼中,占地庞大的桑树林亦断了他们的“财路”。上世纪末,桑树林遭遇大规模砍伐,被当地农民更认可的经济作物——棉花取代。
  直到2006年夏津县旅游局成立,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善。“我们认识到古桑林是宝贝,必须下大力气保护。”夏津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第二年,夏津黄河故道景区开发管理处在黄河森林故道成立。
  “保护古桑园,建设新桑园”,这成为发展桑产业的基础。“主要依靠新树发展经济,引导百姓在新地种新桑树。”随着对古桑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夏津先后申请“全国唯一的椹果之乡”、夏津椹果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称号,世界各地游客也被这一奇观吸引而来。
  2006年,桑椹价格只有0.4—0.6元/公斤,如今当地桑椹价格翻了10倍。“这几年产业拉动态势强,越来越多的游客特意过来买椹果,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坐等收钱’。”
  如今,夏津年产鲜椹果14000吨,其中古桑椹年产7500吨,鲜果销售量3000吨左右,主要销往北京、石家庄、济南、青岛等地。少量鲜果通过航空运输销往深圳、厦门及哈尔滨、沈阳等地。同时,夏津椹干产量在1500吨左右,主要销往药材市场,出口韩国。
  深度开发推动产业发展
  椹果是个宝,但因为不耐储存导致下游产品“易碎”。每年椹果集中成熟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加工户收购到手,极易腐烂,缺乏足够的研发时间。让浑身是宝的桑树真正“长腿儿”走出去,发展二、三产业是必然。
  今年,占地1万亩的万吨椹果低温冷藏库及冻干车间就要建设完成,这将解决椹果不易储藏的问题。除此之外,万亩椹果林、万吨椹果酒及椹果饮料加工生产基地也在筹备当中。推进桑椹的全元素利用,夏津不遗余力。
  夏津的桑产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名气、产业基础,但也有问题值得注意。产品应该避免‘粗大笨壮’,在细化产品中贴近受众需求。
  深入挖掘资源走生态之路
  今年第十届椹果生态文化节期间,夏津精心组织策划了“十百联”精品工程,通过“百家媒体联访”“百名诗人联颂”“百名艺术家联创”“百地健儿联赛”等活动,充分挖掘古桑树群的品牌效应和资源价值。
  总面积12.8万亩的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61.8%,百年以上古椹树2万余株,此外还有古枣树、古山楂树、古杏树等。随着时光的洗礼,这些古老的资源沉淀的价值愈加丰厚。
  6月5日,第四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工作交流会在夏津开幕。来自农业部、中科院、山东省农业厅以及浙江省、江西省等11家遗产地的代表对古桑树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问题进行了研讨。继2014年获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今年,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将冲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夏津县在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中寻找增长点、注入新动能,继续更新理念、健全机制,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融入生态旅游建设中,推动‘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夏津大力发展桑椹产业,推动“旅游+农业”发展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