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三孟巡礼

山东攻略 山东自驾游 14年前 (2010-04-19) 335次浏览 0个评论

三孟巡礼

邹城三孟的陵园文化,深受儒家正统文化的影响,泽儒家之思,披孔孟之慧,建制宏伟,气派大方,多有帝王之气,为私家陵园所少见。孟府、孟庙、孟林是国内历时久远且保存完整的古
建筑群之一。这些名胜古迹有着极高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它蕴含着“桑梓”和“继往开来”的历史典故吗。亲爱的朋友们,让随我一起去领略“三孟”的独特魅力,感悟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领略三孟名胜


邹城景区分布示意图

“三孟”是指邹城的古建筑群孟府、孟庙、孟林。孟府为孟子嫡裔居住办公的地方,是国内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也是收藏、展出大量出土文物及孟府遗留文物的地方;孟庙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有各种殿宇64间,御碑亭2座,木坊1座,各种碑碣石刻350余块,还有著名的“孟母断机处”碑等;孟林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1988年元月,孟府与孟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邹城在曲阜以南20公里处,为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诞生地。昔日孟母断机教子,培育了“功不在禹下”的亚圣孟柯,那“云护宫墙春杳杳,露涵松桧晓苍苍”的孟府、孟庙、孟林古建筑群,饱经岁月沧桑却依然展示着往昔的风采。

孟庙的红墙碧瓦、桧柏森然;千年贵族府第亚圣府,庭院深深,典雅气派;一代先贤长眠处孟林,古木参天,松涛阵阵,是一片国内少见的山林墓地;千古神灵之地孟母林,山石玲珑,林木葱葱,处处透着灵气;“孔子诞生圣地”碑,“孟子诞生圣地”碑,“子思作中庸处”碑,三块古碑是这片古老土地的骄傲。

典型的中国封建贵族府第----孟府


孟府大门

孟府,位于邹城南关,与孟庙毗邻,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府第。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孟府因此又被称为“亚圣府”。孟府开始建造的年代不详,据推测是宋景佑四年(1037年)建造孟庙的同时,建造了孟府,后经历代变迁和扩建,便有了现在的规模。

孟府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纵长226米,东西横宽99米,共占地2.24万平方米,约合60余亩。前后共有7进院落,拥有楼、堂、阁、室共计148间。是目前国内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以主体建筑孟府大堂为界,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整体布局大方气派,典雅中透着几分威严。孟府的主要特点在于:延续时间长,世代显赫,历经八百余年。孟府不是一般的富家豪宅,也不仅仅是官僚世家,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

孟府大堂为孟府的主体建筑,在封建社会里,孟府大堂是孟氏家族申饬家法、颁布孟氏家谱、


雍正皇帝题匾

族规的场所,亦是孟子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接待官员、处理公务之所。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缩影。大堂高大宽敞,堂前檐下正中悬挂着清雍正皇帝手书钦赐孟子第六十五代孙孟衍泰“七篇贻矩”堂匾,龙边金字,熠熠生辉。七篇是指的孟子七篇,“贻”有赠送或遗留的意思。“矩”是木械画直形或方形用的曲尺,有法度、规则的意思。门两侧檐下廊柱上,悬挂着隶书金字抱柱楹联:
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


大堂内景

孟子后裔嫡系长子在明代以前,袭封邹县主簿,相当于实职的副县级官员,从那时开始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以后从未间断。孟家世袭的“翰林院五经博士”,虽然爵位并不高,但世代相袭,名声显赫,而且历经七八百年不衰,这样的贵族世家就十分少见了。

大堂内正中,设有高出地面的木制暖阁,内设公案。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签筒、印合。两边有一幅对联:“礼门仪路加规矩,智水仁山古画图。”大堂内原还悬挂一幅孟子嫡裔、七十代孙孟广均书题的楹联:额曰:敬守七篇;联曰:传家世守三迁训,七篇仁义报国常。暖阁两侧陈列着“肃静”、“迴避”、伞、扇、旗、锣等各种执事和“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等红底贴金大字的官衔牌,以及黑红棍、皮鞭等刑具。

孟府大堂后是内宅院,由正房和东西配房组成一座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建筑,内宅的第一进院落是上房院,又名“世恩堂院”,是孟子嫡裔翰林博士居住处。

“世恩堂”是一座雕梁画栋、彩绘华丽、明三暗五、前后都


世恩堂

有回廊的正厅,明间正上方悬有“世恩堂”楷书巨匾,传为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所书。堂内陈列着古玩字画、床榻橱柜等。正壁上有孟子嫡裔、七十三代孙孟庆棠书题对联一幅:锦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两次间以雕花菱龙及格扇门相隔,两稍间为硬夹山,有房门通连。堂内陈设古木家具、橱、柜、八仙桌、太师椅,雕花顶子床,壁上挂有蟠桃祝寿及王景禧等名人字画。案几上陈列有玉器、古玩等。院东南有一株古老高大的荼糜花(俗名十里香),每当春夏之交,满树洁白,盛开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此外,院内还种有冰糖石榴、核桃、月季、紫荆等花木,把小院点缀得格外幽静典雅。

赐书楼、延禄楼等古代建筑,是当年存放皇帝墨宝、圣旨诰封、古版书籍、家谱档案、文物字画等珍贵文物的场所。

孟府内现在还保存着封建帝王所赐的朝服、龙袍、

西汉·莱子侯刻石

圣旨、诰封、家族档案、印书木版、古书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

孟府内收藏的一件宝物叫“汉天石碣”,即莱子侯刻石。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发现于邹县郭里的卧虎山。上面竖刻隶书7行共35个字。字体粗犷朴拙,结构精巧,气韵俊逸,是西汉书法的精品之作。是西汉刻 石中的佼佼者。它的重大价值在于我国书法从篆到隶,历史上留下的资料不多,而且大都模糊不清了。这块莱子侯刻石,正是那个时期的,所以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书法价值。

“遍地丰碑满壁诗”的名祠----孟庙

孟庙,也叫“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始建于宋仁宗景右四年(公元1073年),原在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的孟子墓前,因距城较远,后迁至邹县临郊.宋宣和三年(1121年),又建在现在的地址。后历经金、元、明、清数十次重修扩建,具有了现在的规模。

孟庙是一处长方形、具有五进院落的古建筑群,总面积65.3亩。前三进为导引式庭院,后二进分为左、中、右三路。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排列,逐院前进,起伏参差,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建筑雄伟,院院不同,格局迥异,庙内共有各类殿宇六十四楹,木坊三座,石坊一座。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周围有红墙护围,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古建筑的特点,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

孟庙的正南门为棂星门。“棂星”即指天上的天镇星,天子祭棂星。孟子庙的第一道门以棂星命名,含有尊孟如天的意思。

棂星门是孟庙第一座木架结构门坊。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孟庙时所建。坊额上楷书“棂星门”三个光彩夺目的贴金大字,为清

灵星门

同治十二年(1873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书。《后汉书》载:“棂星,天田星也。欲祭天先祭棂星。”古人认为“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主得士之庆”,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大门以“棂星”命名,即意味着孟子是天上的文星下凡,亦含有尊圣如天之意。棂星门4柱3洞,雕梁画栋,色彩绚丽,重檐斗拱,凌空欲飞,高大威严。在封建社会,棂星门只有每年农历二、八月举行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者皇帝和钦差大臣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打开,平时闭门不启,以示严肃庄重。门内,东西两边各建有一座互相对称的歇山转角、斗拱承托的木坊,东名“继往圣”,西名“开来学”,意思是表彰孟子对儒家学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继往开来”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这两座木坊是清康熙年间重修孟庙时所建。


亚圣庙坊

“亚圣坊”为亚圣庙第二进院落门坊,始建于明万历初年。石坊通高5.2米,这座门坊四柱三门,柱八棱,顶端装饰古瓶、云朵,类似华表。正中坊额镌刻“亚圣庙”金字楷书。左右坊心镌以“云中翼龙”、“海水蛟龙”图案,极为精美。

穿过这座亚圣石坊,便进入了孟庙的二进院落。院内古木苍苍,翳天蔽日,这些松桧大都800余年,虽历经沧桑,依旧枝干挺拔。古人对这些树木有“满林松柏带苍烟”、“云烟松柏不胜情”等描写的诗句,读来生动传神,的确道出了孟庙林木的特点。大书法家董其昌来到孟庙,曾发出这样的赞叹“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接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沿着古桧柏中间一条砖铺甬路往北走,即到仪门。这是一座歇山式斗拱承托三个门洞的高大门楼。门额悬一竖匾,上书“泰山气象”四个字,所以又叫“泰山气象门”。

承圣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碑亭,重檐斗拱,琉璃碧瓦,贴金彩绘,富丽堂皇。

康熙碑亭

亭子里立有一块清代康熙御制孟子庙碑。碑额浮雕泰山祥云、二龙戏珠。碑座为一巨大的石雕怪兽,狮头、龟背、鹰爪、蛇尾。这是孟子庙里现存最大的石碑。碑文字体工整秀丽,为康熙亲书。碑亭东面竖有“孟母断机处”、“子思作中庸处”、“孟母三迁祠”、乾隆皇帝的“述圣子思子赞”、“述圣子思石刻像”等石碑数块。

进入承圣门,是孟庙的四进院落,也是孟庙的中心院落。

院中央有水井一眼,据井旁的石碑记载: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庙前正在唱大戏,突然天上声震如雷,接着大殿前面的土地上陷下一个圆坑,原来出现了一眼井。后人名日天震井。现在井边的石栏杆为清道光年间所建。清代诗人葛临绪曾有《题天震井》诗一首:“古井澜翻近庙堂,天惊石破水泉香,汲来修绠原无底,洙泗渊源一脉长。”这眼井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据民间传说,这眼井是天赐的“圣井”。因为孔、孟、颜、曾四大圣人,三位都有圣井,孔子在尼山上有“扳倒井”,颜回在曲阜城内有“陋巷井”,曾参在九里山有“斜井”,唯有孟老夫子没有圣井,玉帝看着不公,才睛天霹雳送井来。其实,这也许是地震的产物。

孟庙的主体建筑“亚圣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殿七楹,高17米,横宽27.7米,纵深20.48米,为绿琉璃瓦覆顶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


亚圣殿

殿下竖立26根八棱水磨石柱,柱下托以覆莲状基座。前廊下8根柱上饰以翱游的双翅翼龙、宝相牡丹、西蕃莲等图案,技艺精湛。殿外梁坊斗拱饰以宫殿和玺彩绘,金碧辉煌。殿正中门楣上悬有清高宗乾隆御书"道阐尼山"雕龙巨匾,殿内迎门金柱上悬巨幅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亦为乾隆手书。亚圣殿正中为雕龙贴金神龛,内供奉孟子塑像,服饰采用宋代元祐年间礼制:着九族九章(冠有九族,服饰有九种图案),为公爵之服、正一品服饰。殿内东侧神龛内供奉孟子高足利国侯乐正子塑像。殿内西侧竖有北宋宣和三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刻。


孟庙碑刻

孟庙碑林是我国除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林之外的又一大型碑林。此碑林保存孟庙历代碑碣280多块,成为研究我国文字沿革变化和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及书法艺术发展变化的珍贵资料。

这些碑刻,深受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西汉《莱子侯刻石》,亦称《天凤刻石》。另外,如汉代《石墙村刻石》、元代仿刻《李斯小篆•秦峄山碑》、西晋《刘宝墓志铭》、唐欧阳询书《苏玉华墓志铭》、明董其昌《题孟庙古桧一首》诗碑等,都是世所罕见的稀有珍品。碑林中,宋元丰六年(1083年),封赠孟轲的《尚书省牒文碑》、宋宣和四年(1122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对研究考证孟子的封赠及孟庙变迁历史是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尤其元至顺二年(1334年)九月《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碑身镌刻两种文字。上半部为蒙古八思巴文,下半部为汉文对译,亦是孟庙最为珍贵的碑刻之一。此碑以铭文的形式保存了最早的蒙古文文献,俗称八思巴文。这种文字在加速蒙族吸收汉族文化和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上起过积极作用,元亡后不再使用。这类碑刻在全国廖若晨星,是研究蒙、汉、藏各族文化交融历史的难得艺术瑰宝。这些艺术珍品像一朵朵奇花异葩,为古老的圣庙增添了光彩,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文人墨客前来参观游览。

肃穆幽深的灵光宝地——孟林

孟林,又称“亚圣林”,是埋葬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因居于孟母林之东,

亚圣林碑

又名“东孟林”。位于邹城市东北12.5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是国内现存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家族墓地之一。

现孟林内存有历代碑刻10余幢,多数保存在孟子墓前、享殿内和享殿院里。其中有创建碑一幢、重修碑九幢、墓碑一幢、增设祭田记碑一幢,详细记载了孟庙、孟林的建造和增修扩建情况。此外,另有部分孟氏后裔的墓志散见孟林之中。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所立《新建孟子庙记》碑,为北宋儒学泰山学派的著名学者孙复撰书,距今已有960多年的历史,是现存的研究邹城“三孟”的最早、最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孟林前有一条神道,长约3华里,道傍高大古树形成绿色长廊。

神道中段有一条小溪,溪上修有一座拱形单孔石桥,俗称“御桥”。桥傍左侧坚有石碑一幢,上书“亚圣林”三字。过桥而上,沿长约500米的石砌甬道直达享殿大门。

享殿为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朱漆彩绘,单檐斗拱,造型很古朴,现为五楹。殿内有石碑六幢,记述了孟庙、孟林的修造情形。

享殿

享殿,本是帝王陵寝内供祭祀用的殿宇和帝王祀天祀祖的殿堂。孟子墓前设置享殿,含有尊敬圣贤如同帝王之意。据记载,享殿原为三楹,始建于宋代;现为五楹。据旧县志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邹县令章时鸾“创建正殿五楹,左右厢房各三楹,二门三楹,奠置有案,出入有阶,启闭有户,周围有垣,备极坚徵,视前制益为广阔……”现存之享殿基本保持了明代的规模,但两厢房早已坍塌无存。


孟子墓

孟子墓位于享殿之后。墓前有一巨碑,上书“亚圣孟子墓”五字,碑文为楷书,遒丽温雅,肃穆端庄。此碑系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孟子七十代孙孟广均所立。碑前设置有石炉、石瓶、石供案等。碑后,孟子墓封土高约6米,底经纵横约20米。墓地和享殿周围,绿树掩映,芳草如茵,肃穆幽雅,蔚为壮观。

孟子诞辰为四月初二日,为了纪念孟子这位圣人,当地百姓每年农历四月初二至初五,都要在孟林前举行盛大的古会。四面八方群众蜂拥而来,一来朝圣,二来互通有无,虽历几百年而经久不衰,一直延续至今。

相关链接

“桑梓”的由来

“孔孟桑梓”——邹城,“桑梓”是指故乡的意思,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在孟庙亚圣殿东侧就有这么两棵古老的树,桑树和梓树,据说是孟母当年种下的,孟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见识,善于教子的伟大女性,孟子非常孝顺和尊重母亲,在他周游列国期间,不管身在何地,总会想起故乡的桑树和梓树,想起母亲。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孟母“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

孟轲入学之后,初学诗、书、礼仪、驾车、射箭,开始很有兴趣,但时间一长就渐渐感到厌烦了,常常想自己出去玩。在他15岁的时候,有一天孟轲不到放学时间便跑回家了,他母亲正织布,问孟轲今天放学为什么这么早啊?孟轲说学厌烦了,跑出来玩玩。孟母听了非常生气,也很伤心,当即把孟轲唤到跟前,当着他的面拿过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全部割断了。母亲这一突然的举动,把小孟轲一下子惊呆了,喃喃地问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孟母压住心中的火气,耐心地告诉他,布是一线一线织起来的,现在把线割断了,就无法织成了;读书求知也和织布一样,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获得渊博的学问。现在你逃学就如同我断机、线断了,布如何再织。常逃学,就什么也学不成。孟母这一番深入浅出的道理,孟轲那少年的心灵深受震动和启发。从此,孟轲“旦夕勤学不息”,终成一代大儒,被后人誉为“孔子后一人,功不在禹下”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至今,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孟母也被后人誉为中国最伟大的母亲之一。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三孟巡礼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