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燕子来时春社 梨花落后清明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1年前 (2013-03-26) 207次浏览 0个评论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眼下又到了春耕播种的大好时节。此时的北中国春暖花开,四野明净,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早在唐代就已开始的踏青习惯,除了遍览远山的青暮,近水的灵动,还可细听春燕归来时的呢喃,与雨打梨花的簌簌之声。而迎着温暖的春风荡秋千、放风筝、吃寒食、插柳赏花,更是从古至今人们念念不忘的节日习俗。

  天清地明 是为清明

  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寓意清淡明智的清明节到了。此时的树木的生长清洁明净,万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是为“清明”。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俗称“春社”,是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礼记·明堂位》有官社的记载:“是故夏勺、秋尝、春 、春社、秋省、而遂在腊,天子之祭也。”晚唐诗人王驾则描绘了春社的盛景,“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沿袭为清明扫墓了。古时扫墓,孩童还常常会在野外放风筝,风筝上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如弹奏古筝一般的声音,故称“风筝”。

  由此可见,清明期间非常热闹,既有拜祭亲人,别绪离情的仪式,又有踏青游玩的远足活动,是一个富有传统民族特色的节日。实际上,在漫长、冷清、无聊的寒冬季节结束后,清明节正值春暖花开,风清气朗之时,而坟茔又多在郊外,所以人们在祭扫先人坟茔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踏青游玩的心理需求,以借此弥补冬天带来的无趣。

  踏青插柳 放风筝去

  古时候,在春风明媚,绿树成荫的清明节,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从何而来呢?早在唐代,人们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临门窗的屋檐上插上嫩绿的柳枝,孩童们则头戴柳条圈,手戴柳条镯,含有生机勃勃、茁壮成长之意。

  除却扫墓,踏青可以说是清明时节第二重要的活动,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到处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实际上,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是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除此之外,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等也是清明节的习俗。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这个习俗在济南的泉城广场上被继承的淋漓尽致。每逢夜晚,抬头望向泉城广场的夜空,总能看到闪烁着各种色彩的“星光”,定睛再看,一条条风筝线牵引着它们飘荡摇曳。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近郊踏青 绿色远行

  今人再过清明节,除却扫墓祭奠这个最重要的仪式。秋千、蹴鞠、插柳等古时习俗已经被渐渐弱化了。踏青寻春成为人们过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过了一个漫长的秋冬季节之后,燕子南归,万物回春。天气逐渐回暖的同时,人们的室外活动也在逐渐增多。看惯了冬天的萧瑟,人们眼中急需寻找灿烂明媚的春光。

  时值四月,不管是春雨绵绵还是阳光和煦,婉转的春风,袭人的花香,清脆的鸟鸣,总会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松。走出室外,不论是近郊还是远行,不管是灵山秀水还是湖堤柳畔,只看满目的春绿,扑鼻的花香,就能有一颗纯净的欣喜之心;走到田野,不论是骑行还是自驾,只看悠远的古镇,寂静的村落,也能明白小桥流水人家的自在,原野花田古道的闲适;走向远方,不管是万里花田还是无边海景,只看无垠的花海,一色的海天,也就知道心有多大,身就能行多远。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燕子来时春社 梨花落后清明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