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山东经验:崛起的新样板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4年前 (2010-12-06) 228次浏览 0个评论

山东经验:崛起的新样板


  在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版图中,山东无疑是色彩最为鲜亮的区域之一。日臻完善的“好客山东”品牌、亮点频现的旅游大项目、不断升级换代推陈出新的旅游产品、“五级联创”战略下崛起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群、全面提升的旅游质量、旅游下乡的全国样本、走在前列的低碳旅游……山东旅游产业近年来实现全方位突破,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山东经验,成为省级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个典型和标杆。
  2005年,山东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6个收入过千亿元的旅游大省,这一段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算起,走了27年。
  2008年,山东旅游总收入迈上2000亿元台阶,这一段路,只用了3年。
  今年,山东力争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大关,山东人希望,迈上这个台阶,只用两年。
  山东定下的目标是:近期,到2012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达到3.5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达到3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800亿元;远期,到2020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达到5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建成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积极努力下,经过30年的不懈探索和科学实践,山东旅游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
  本报采访组不久前奔赴齐鲁大地,深入采访山东旅游业发展的经验。无论是在古老巍峨的泰山脚下,还是在山清水秀的沂蒙腹地,抑或是碧海金沙的黄海之滨,采访组一行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是山东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山东全社会对旅游业的关注支持和旅游人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投入。
  高端发力:政府主导,旅游产业纳入转方式调结构大局
  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大力支持,为旅游强省建设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多次召开会议、出台文件大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在当前全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山东更是把旅游业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
  今年6月召开的山东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大问题的意见》,提出服务业要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旅游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
  省委书记姜异康指出:要把服务业发展放到更高层面、更大空间来谋划,打开思路,拉开框架,推动旅游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优先发展、重点支持文化旅游等10大领域的服务业发展。省长姜大明指出:旅游业要全力打造“好客山东”品牌,搞好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努力使旅游业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
  分管旅游工作的副省长才利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旅游业在扩内需促消费、转方式调结构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旅游业的坚定性。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要求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旅游消费作为一种综合消费、最终消费、多层次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对扩内需、保增长具有战略意义。山东省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低于全国5.4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旅游业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现实需要。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重点扶持,在全省各地市得到积极响应,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到空前重视:青岛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旅游产业提升为全市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突出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泰安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产业来抓,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威海市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确立了建设知名海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日照市把加快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应对危机,保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重大战略选择;淄博市把加快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市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枣庄市把旅游业作为推进城市转型、实现就业富民的战略举措……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说,国际金融危机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困难,更带来了机遇,其形成的“倒逼机制”使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当前,山东各地正在把旅游业放在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推进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全局中来谋划,以坐不住、等不起、停不下的精神状态,以实际行动推动和实现旅游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切实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先行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作用。
  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使山东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凸现。
  2000年,山东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对旅游业的这一定位,当时在全国还不多见。2001年,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国发[2001]9号文件,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2003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6年年底,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2009年出台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需要。
  《意见》确定了“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参与联动、旅游品牌带动、大企业大项目拉动,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旅游强省,打造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
  《意见》对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做出了具体部署,特别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业摆到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建立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宣传、发展改革、财政、建设、交通、文化、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具体措施,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为建设旅游强省作出贡献。
  今年7月底,山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山东省旅游条例》,这既是一部山东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促进法,也是规范旅游经营和旅游活动的行为规范法,又是保障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权益保护法。与同类的地方旅游法规相比,这一《条例》具有突出的亮点和特点。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要求法定化,山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条例》提出,“要建设国际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国内、出境、入境旅游协调发展。”明确高标准的长期发展目标,在地方性旅游法规中也是首次出现。
  将旅游品牌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更是山东的创举。《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围绕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和市场需求,编制旅游市场开发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有重点地开发境内、境外旅游市场。有关部门和组织在重大文化、体育、经贸活动中应当使用和推广好客山东品牌。新闻媒体应当将好客山东品牌推广纳入公益宣传。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省旅游市场开发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的指导下,围绕使用和推广好客山东品牌,确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品牌和宣传主题,拓展旅游市场。”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实施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已进入国家相关部委调研决策阶段,山东旅游业自觉调整发展布局,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去年年底,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三角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是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区域中心后,中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规划》提出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5万亿元开发黄河三角洲区域。在旅游产业上将着力打造黄河入海口旅游区,突出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湿地自然风光,开发黄河口入海奇观、漂流、狩猎、骑马、观鸟、科考、温泉等观光与探险旅游项目;打造“新、奇、野、美、特”休闲度假观光生态旅游,发展民俗旅游,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龙头,完善寒亭杨家埠民俗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具有黄河文化、乡村与农耕文化、生态农业文化等特色的民俗旅游;依托黄河百里绿色生态长廊、艾里湖等,开发湿地生态和黄河生态文化观光旅游;开发东营、滨州城市生态旅游;依托观海栈桥和莱州黄金海岸,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为龙头,依托地热资源,发展温泉度假旅游。
  今年上半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同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进入加快发展新阶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6市以及滨州的无棣县和沾化县所辖陆域。去年6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蓝色经济区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发展重点等方面作出明确安排,共涉及51个县市区,联动区包括规划主体范围之外的省内几大区域。根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为主轴,突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海洋旅游发展无疑迎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在海洋文化旅游业上形成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重点开发滨海休闲度假、海岛观光、原生态湿地、生活经验、海滨城市旅游、邮轮与游艇旅游、海洋文化体验等高端旅游产品,系统提升产业层次,构建以滨海城市、度假区、度假酒店为主体的温带海滨度假连绵带,形成全国最大的休闲度假半岛,打造‘好客山东’滨海旅游品牌”。
  融合魅力:综合拉动,旅游与多种产业和谐发展
  文旅融合、工旅融合、农旅融合、商旅融合……在旅游与诸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山东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在山东已经形成气候。围绕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今年以来,山东省旅游局重点加强了与文化部门合作,探索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共同培育文化节庆、旅游演艺以及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与环保部门密切合作搞好旅游景区、饭店等低碳旅游发展模式试点;与商务、交通、文化、体育等部门密切合作办好“贺年会”;与经信委、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密切合作搞好工业旅游、地质公园的转型升级;与城乡建设部门密切合作搞好城乡旅游设施的完善和旅游功能的提升;与省邮电公司合作,开展旅游下乡活动,积极主动为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等部门的乡村旅游项目搞好规划、宣传、营销等服务。
  于冲说,旅游业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是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最具典型性的产业,具有提升一产、优化二产、繁荣三产的独特优势。比如旅游发展要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城市不仅要为居民服务,也要为游客服务,宜居亦应宜游。我们提出优秀旅游城市要有城市标志性建筑景观,要规划建设科技馆、体育馆、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合理规划布局特色街、步行街、休闲街,旅游商品一条街、餐饮一条街、娱乐一条街以及旅游厕所、停车场、无障碍旅游设施等,在人流集中区域规划建设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发展与道路建设也要相融合,按照旅游标准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餐饮、住宿、购物和厕所等设施的档次,使其成为城际间游客集散中心。各地近年来都在突出开发餐饮、购物、旅游演艺等高附加值产品,做长做强产业链。宣传、文化、旅游部门共同开发旅游演艺项目,济南、青岛、泰安、烟台、威海、曲阜等重要旅游城市都已经推出或正在酝酿有特色、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型旅游演艺项目。
  在着力提高旅游产业的文化含量上,山东近年来做了几篇大文章。山东是文化大省,有齐文化、鲁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已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全省已有8个城市先后策划创意了城市旅游品牌。
  鲁菜作为地域特色鲜明的重要旅游要素,承载着齐鲁饮食文化的精髓,是山东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山东省旅游局积极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鲁菜创新发展的意见》,重点支持鲁菜创新和人才培养,按照养生、绿色的原则,加快鲁菜标准化建设,支持星级饭店、星级餐馆,以及纳入“鲁菜馆”管理的社会餐馆培育特色鲁菜菜品。
  在酒店品牌方面,于冲介绍,“我们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饭店品牌的同时,支持鼓励发展形象鲜明、有齐鲁文化特色的主题文化酒店,将‘山东客栈’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主题酒店。”
  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充分发挥了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让全社会关心旅游支持旅游主动融入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厚,直接的效果是一批具有鲜明融合特色的旅游新产品先后推出并受到市场追捧出。
  在烟台,蓬勃发展的葡萄酒制造业与旅游业亲密携手,以张裕公司为龙头的众多葡萄酒生产酿造企业,将葡萄酒制作工艺、葡萄酒历史文化等包装成葡萄酒旅游产品。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和张裕国际葡萄酒城两处国家4A级景区已经成为烟台旅游的两张闪亮名片。2009年,这两个景区共接待游客7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74万元。葡萄酒庄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文化传播和旅游观光融为一体,作为一种新业态,已成为一种时尚的高端旅游产品。目前烟台已经建成的酒庄有蓬莱君顶酒庄、瑞事临酒庄、瑞枫奥塞斯酒庄、御任古顶酒庄、苏各兰酒庄、龙口南山葡萄酒庄园等6家,世界著名酒庄拉菲、登龙红等20余家葡萄酒庄园正在建设中。
  青岛天幕城则是商旅融合的成功案例。天幕城是青岛丝织厂和印染厂的旧厂房,青岛市市北区政府与山东海润集团联手把这里改造成了集旅游、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住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室内步行商业街。设计者在原有的厂房基础上加高封闭,在特殊材料制成的棚顶上喷绘了绚丽多彩的图画,以“天幕下的漫步”为主题,通过灯光的变化,营造出“旭日东升”、“正午当空”、“夕阳红霞”、“午夜星辰”四种不同的景观效果,给人以震撼、新奇的视觉享受。青岛最具代表性的22处德式建筑被缩小复制到了主干道的两侧,集中展现了青岛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脉。在这里可以品尝鲁菜、湘菜、川菜、粤菜等各种美食,还可以品茶、泡吧、打电玩,欣赏街头真人秀、魔术表演、器乐表演等,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参观新建成的青岛纺织博物馆。2008年6月开城以来,上百万名中外游客到这里观光和消费,天幕城已经成为青岛新的标志性景区和游客的必游之地。
  引进一批,重组一批,转型一批,通过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山东大旅游企业集团培育初见成效,转型的一批成效最为显著。
  于冲说,目前,山东旅游企业总体竞争力还不强,缺乏像北京首旅、上海锦江这样的旅游大企业集团。要通过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大力推进旅游企业战略布局调整和改组,着力培育一批规模更大、实力更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增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个一批”是指引进一批旅游大企业、转型一批旅游大企业、重组一批旅游大企业。为吸引大企业,对引进10亿元以上的投资并建成营运的重大旅游项目,山东省内市级政府一次补助100万元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省政府将旅游项目招商纳入全省商务、对台、侨务招商的重要内容,省委书记、省长带队到国(境)外拜访旅游大企业,引进旅游大项目。在重组方面,目前有关部门正积极推动组建山东旅游企业集团,打造山东旅游的“航空母舰”。为支持旅游大企业低成本扩张,山东省规定,凡在收购、兼并、重组过程中涉及存量土地、房产转让的,依法变更权属涉及的有关费用依法免交;允许新建旅游企业注册资金分期注入、分批到位;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同业联盟。
  效果最突出的是一批转型成功的旅游大企业。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引导下,山东多家大企业转型进入旅游领域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09年山东银座旅游集团、青岛城投旅游集团、烟台南山旅游集团等一批旅游企业集团相继挂牌,成为山东旅游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
  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零售、房地产、旅游等服务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国有企业。2009年4月,该集团对原有酒店、旅游、文化、餐饮、娱乐等板块进行整合,挂牌组建银座旅游集团,着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大旅游产业链条。
  银座集团重点选取“吃、住、游、娱”四个环节,努力形成规模优势。在“住”的环节,集团实行高星级和经济型酒店“双轮驱动”,布局覆盖全省的酒店网络。一方面,以高星级酒店提升形象品位,目前在济南、青岛、淄博、临沂等地经营和在建的五星级酒店项目有5个;同时大力发展自主创建的四星级酒店品牌“银座佳悦”,现已开业6家,多个项目在建设中。另一方面,银座集团自主创立了“银座佳驿”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满足游客便利舒适的需求,已经开业和在建的共35家。在“吃”的环节,“上善坊”自助餐品牌已在济南形成了很好的品牌影响力,以此为基础,又投资成立了专业餐饮公司,开展餐饮连锁业务。在“游”的环节,集团所属的山东旅游有限公司实施网络化、连锁化经营,目前已拥有济南、淄博、东营、青岛、威海等5家分公司,并将逐步在全省银座系统70多家大型购物商场、130多家统一银座超市、近50多家高中档酒店内设立旅行社服务网点。在“娱”的环节,集团按照专业化经营思路,从事高档KTV、商务会所、健身、艺术品收藏等文化休闲业务,并积极拓展电影院线等新业务,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开办了十几个休闲娱乐项目。山东首家大型城市休闲综合体银座新天地去年在济南开业,集团正在探索将这一融KTV、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全新业态组合模式向全省的连锁发展。
  山东商业集团还以旅游作为产业网络联动纽带,将零售业、地产业等相关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聚集整合,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拥有一所本科院校和三所大专院校的山东商业集团从今年开始专门组建了银座旅游班,对旅游产业紧缺人才实行“订单培养”。在给集团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专业人才支撑的同时,也带动了全省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
  山东省商业集团董事长季缃绮表示,集团的目标是争取用两三年的时间,对集团旅游产业优质资产打包整合,通过IPO或借壳上市等形式,全部植入资本市场,为集团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争取跻身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前20强。
  烟台龙口南山集团是从一个小山村发展成为拥有3个园区、20余个居民生活区、40余家企业、多家上市公司及金融机构的企业集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78位。20多年来,南山旅游业伴随着南山集团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2009年5月,南山旅游集团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立,净资产50多亿元。目前南山已拥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购物、康体疗养、工农业旅游、森林生态和会展旅游等多样化旅游产品,有3个五星级酒店、1个三星级酒店、315洞国际高尔夫球会,还有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南山大剧院等多处旅游会展设施,形成了要素齐全、配套完善的旅游产业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南山集团董事长助理逄永久说,发展旅游产业是南山集团在工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为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而做出的重要战略结构调整。目前南山已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南山的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跻身国内旅游集团十强。
  联合动力:五级联创,目的地建设迈上新高度
  17个省辖市全部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省拥有35个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大的优秀旅游城市群在齐鲁大地上崛起。独创的“五级联动创优工程”,使山东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卓有成效。
  旅游目的地建设涉及部门多、协调工作难度大,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山东的经验是:以一系列创建活动为契机,以提升旅游目的地建设水平为目标,深入开展以创建最佳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等为主要内容的“五级联动创优工程”。
  “五级联动创优工程”开展以来,山东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广泛发动,认真组织,成效显著。于冲说,“创优”,有效调动了各市、县、乡镇党委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旅游产业要素和功能的配套完善、城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旅游协调发展以及城乡生态文明建设。
  山东的实践证明,“创优”是落实政府主导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为各级党委、政府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城乡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从而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格局。参创市、县、乡镇、村都把旅游定位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了许多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问题,旅游部门自身的协调能力也得到加强。新泰市“创优”成功后,市政府设立1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蓬莱、龙口、海阳、栖霞、招远、莱州等在创优过程中都为旅游部门增加了人员编制,加大了旅游促销经费投入。
  同时,“创优”还是打造地方品牌的有效途径。在山东,许多过去不知名的市、县、乡镇、村通过“创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市、旅游县、旅游乡镇、旅游村,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仅有30万人口的庆云县过去鲜为人知,通过创建旅游强县,如今庆云成了知名度很高的旅游先进县。
  在“创优”中,各地大力推进“好客山东”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旅游、文明旅游、细微服务活动,旅游、工商、公安、城建、卫生、质监等部门配合联动,强化旅游市场管理,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游客满意度明显提高。
  在“五级联创”的工作框架下,山东大力发展县域旅游,此举对推动城乡旅游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于冲说,山东省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县域,县域旅游是山东旅游大发展的后劲所在。搞好县域旅游发展,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和促进城市旅游,又可带动农村产业转型。
  烟台市将创优工作推向县级城市和广大乡镇、农村。目前全市拥有蓬莱、龙口、海阳、栖霞4个县级优秀旅游城市,长岛是首批中国旅游强县。
  位于胶东半岛、辽东半岛之间,黄海和渤海交汇处的长岛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也是环渤海地区唯一的海岛县,由32个岛屿组成。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3万人,占总人口的1/4,去年全县GDP的37%来自旅游及相关服务业,来自旅游企业的税收占地方税收60%以上。
  围绕建设成为黄渤海交汇共拥的璀璨明珠和国内外闻名的旅游休闲胜地的目标,长岛重点打造海岛休闲度假、海上生态游和“渔家乐”三大旅游品牌。
  截至今年7月底,长岛旅游景区接待游客9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805万元,综合收入4.7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18%、20%。
  临沂市平邑县是山东省首批13个旅游强县之一。该县的蒙山景区全力打造“祝寿之旅”特色旅游品牌,投资建成的高218米、宽198米的蒙山寿星巨雕是世界最大的山体雕刻。总投资4亿元、陈列面积达2.8万平方米的天宇自然博物馆收藏了距今5.7亿年前寒武纪时期以来的多种古生物化石标本,藏品有39万多件,其中中华龙鸟、硅化木等5件藏品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投资1.5亿元的归来庄金矿地质公园是全国露天黄金矿中绿化植被最好、地质原貌保持最好的公园式矿区之一,也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平邑县委书记王林山说,过去这些资源都“养在深闺人未识”,通过创建旅游强县,平邑旅游的名气越来越大。2009年,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2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27亿元,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创建旅游强乡镇和旅游特色村为工作抓手,以建立农村旅游合作社为组织载体,以旅游下乡为手段,山东走出了一条以旅助农、以旅兴农、以旅富农的新路。
  目前,山东全省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达到2000个,经营业农家乐的农户3.5万个,直接从业人员15.5万人,间接和季节性从业人员超过了100万人。“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合力推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已初步形成。2009年,山东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海内外游客9400万人次,相当于全省人口的总量,占全省旅游接待总量的32.2%;旅游收入37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5.1%,相当于当年农业增加值的11.5%。
  日照市秦楼街道的乔家墩子村,今年50多岁的丁元秀大妈和儿子经营的渔家小楼有50多个床位,娘儿俩每年4、5月份就开始忙活,一直要持续到11月,除了聘请一位厨师,最忙的夏季还要请附近院校的大学生来帮忙。这个村从2003年开始发展“渔家乐”,如今已有民俗旅游接待户400多家,床位近1800张,年纯收入过10万元的超过100户。
  在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山东,“渔家乐”是民俗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仅日照市就有23个民俗旅游村,3000余户,8万多张床位。王家皂、桃花岛、任家台、肥家庄、乔家墩子等9处民俗旅游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日照民俗旅游接待游客近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和60%。日照市委副书记孙海亭评价说,“渔家乐”支撑了日照旅游的半壁江山。
  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2009年以来,山东省在莱芜市和潍坊市开展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试点,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合作互助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实行“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统一分配、统一宣传、统一培训”,壮大了乡村旅游经济规模,加快了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改善了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提升了乡村旅游品位,扩大了乡村旅游知名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4月,山东省旅游局专门下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此举受到乡村旅游经营户的广泛欢迎。
  今年5月31日,山东17市同时启动“旅游下乡”工程。“旅游下乡”由农业、邮政、旅游三方组织实施,通过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乡村旅游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山东省旅游局国内市场处处长王春生表示,“旅游下乡”不单是游客的单向流动,而是充分发挥旅游业的龙头引领作用,在更深层面上实现城市需求和乡村需求的有效对接。具体来说,“旅游下乡”可以概括为“四下两上”。其中,“四下”是指游客下乡、旅游服务下乡、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下乡、旅游人才和教育下乡。“两上”则是指农民进城、农产品进城。
  经过近半年的推广实践,旅游下乡有效助推了市民下乡旅游,促进了农产品进城,使乡村旅游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扩大旅游消费等方面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促进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成熟和完善。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山东经验:崛起的新样板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