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山东攻略 山东自驾游 13年前 (2011-07-08) 197次浏览 0个评论

携子初游(卅四)

----瞻岩初步红门宫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从万仙楼走下已是步履蹒跚,踉踉跄跄,腰腿酸疼,力不能支,无奈只有扶着栏杆倒行退向红门宫。

红门宫全名泰山红门宫,位于泰山南麓万仙楼以南,王母池西北,为攀登泰山中路之起点,从红门开始有6600级石阶直上岱顶。其地东临中溪,西依大藏岭,因西北悬崖上有两块丹壁形似门扉而得名。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由泰山幽区的中路登山,要经过三重天门,这第一重天门,就是“一天门”。

华夏民族对天的信仰产生于远古时代,人们把最崇高的理想寄托于上天。泰山自古即被视作“天”的象征,因此,由人间进入天界不能一步登天,想要"升仙",必须受一番攀登之苦,虽说不用斩“六将”,却要过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这三座“天门”。

从一天门到红门宫,是泰山上唯一的一处坊群景区,这里自下而上依次排开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三重形若阶梯石坊。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第一座石坊是泰山“三天胜迹”的第一道天门,名曰“一天门”。位于红门宫南的盘道上,是一座跨道双柱石坊,始建于明代,由当时的参政龙光题额,清康熙五十六年仲春吉日巡抚都察院李树德重建。

岱宗坊是泰山的山门,一天门则是天梯的开始,人们由人间已渐渐进入天堂。

石坊左右置以“盘路起工处” 及“天下奇观” 石碑。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一天门坊前东,碑阳题楷书大字“天下奇观”,隆庆壬申仲春吉旦款刻于题词两侧,明代钦差监兑户部员外郞、沁阳杨可大书。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另一块碑题大字“盘路起工处”,明代嘉靖三十四年登州通判孙价题写,是一座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工程记事碑。二块碑,宛如哼哈二将,守卫着“一天门”石坊,为之增光添彩。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中有孔子登临处坊,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字,落款“巡抚山东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钦差总理河道都察院右佥督御史南昌胡植、巡抚山东监察御史襄阳刘存义同立,嘉靖三十九年岁次庚申冬月吉旦罗洪先谨书”。石坊朴实庄重,葱郁的藤萝顺坊盘绕,与红色坊额相映成趣,十分引人注目。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明嘉靖状元罗洪先题额并联:“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相传这里是孔子登泰山起步的地方,坊联于文革期间被凿毁,已不易辨读。

联中的“素王”指孔子,功德高尚,天下所归,而无官爵的人称素王。汉王充在《论衡》中说:“孔子不王,素王之业在《春秋》。”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坊两侧也分立两碑,东为“登高必自”碑,明嘉靖甲子年古相弘斋济南府同知翟涛题,青社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青州衡王府新乐王朱载玺顿首书。登高必自语出《中庸》:“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碑中省略了“卑”字,给人留下了添字生意的文字游戏和更多的想象空间。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一是可读作“登高必自卑”,也就是古人的原意,卑是小的意思,登高要从低矮处一步一步开始,循序渐进。

二是“登高必自强”,意思是要到达极顶,必须靠自己奋发图强、勇力攀登、战胜险阻才行。

三是“登高必自己”,也就是说,登泰山要依靠自己的双腿,不要借助于骑马或山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领略泰山风光。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四是“登高必自此”,也就是说登泰山有数条路,但是由此登山最好。的确,这条路上自然景色壮美,一步一层天,人文遗迹遍布,庙宇、石刻俯仰皆是。当然,还有其他的说法,要靠登山的朋友自己去猜想了。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西为“第一山”碑,是嘉靖年间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携友登泰山时于岱顶题书;碑阴的“入云有路”四个篆书,为明隆庆四年张继红书。

孔子登临处坊稍下盘路西侧有《泰山种柏道里记》碑。该碑立于清嘉庆二年,碑文记载了当年从岱宗坊到升仙坊种植柏树的情况,是研究古代泰山绿化史的宝贵资料。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第三座石坊是“天阶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高应芳题额“天阶”,两立柱上刻有对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严第一山。

石坊虽小,坊上的对联却十分大气,它写出了泰山的气质和精神。此联在泰山其他地方曾多次出现,是赞颂泰山及泰山神的经典之作。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天阶之后即为红门宫,创建年代无考,明天启六年(1626年)重修。红门宫非常巧妙,它以飞云阁为中心,形成凹形空间,与宫前的三座白色石坊和碑碣,构成了一组高低错落、色彩鲜明、布局紧凑的古建筑群。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红门宫以盘路为界,分东西两院,东为弥勒院,西为红门宫,并以飞云阁跨路相连,拱形门洞上丹书“红门”。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东院正殿三间,原为道教殿堂,原祀一尊精美的檀香木雕弥勒佛,俗称弥勒佛殿,1966年被毁。现在正中神台上是后来重塑的泥塑弥勒佛像,殿内墙壁上还塑有622个小佛像。

东有穿堂式更衣亭,旧时帝王官宦登山至此更衣,今为茶室;南有穿堂式过庭。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西院为道观,门前有创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石坊,坊额题“红门宫”,额上横梁刻有“瞻岩初步”四字。坊门柱上联曰:万壑泉声沉宝磬,千峰云影护禅关。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红门宫原是道教建筑,但当时却一度为为僧人主持,故称“禅关”。

正殿三间为元君庙,祀碧霞元君。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东殿内供奉送生娘娘,匾额得子还愿。联曰:慈德昭松澹四极,祥光普护育群生。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西殿内供奉眼光奶奶,匾额题慈航普度。

碧霞元君在泰山有上、中、下三庙,上庙是岱顶碧霞祠,下庙是城里的灵应宫,红门宫是中庙。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如今元君庙中不但供奉碧霞元君,还供奉着九莲菩萨铜像,铜像高3.4米,铸工精湛,造型逼真,是泰山现存最大的铜像。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元君殿前廊西墙上有一石碑,记录了崇祯十四年,张献忠、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围攻泰安,明军待援解围的情景,是中国明末历史的最真实的记录。

殿南有合云亭,殿右有且止亭,今为泰山风光摄影展室;南为穿堂式茶亭。正殿后是禅房院及东西配房。

两院间高阁名曰“飞云阁”,是跨道门楼式建筑,原祀观音大士,今为赏景台,阁楼里祭有主管文运的魁星点斗。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阁下为拱门,登山通道穿行其间。拱形门洞外东侧墙上,镶嵌着清代代理泰安府知府吴祖芬题写的《经石峪看红叶诗》石碣:

中天门外梵仙乡,枫叶初经九月霜。独倚高柯舒冷艳,不侪凡卉炫秋香。

孤红莫恨荣华晚,众绿都成惨淡光。休上危桥云步迥,更高寒处更凄凉。

整个宫内冬青滴翠,牡丹艳丽,红绿掩映,古意盎然;举首远望,泰安风光尽收眼底,每日晨曦辉映半山,景色极为壮丽,被称之为泰山“红门晓日”胜景。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一天门坊前盘道左侧,红墙青瓦,殿宇错落,一组颇有规模的建筑群引人注目,此即泰安唯一幸存的关帝庙。

关帝庙依山而建,由南向北依次由影壁、山门、戏楼、拜楼、正殿、憩亭、东西配殿、后殿等组成。正殿祭祀关帝圣君,就是三国时蜀国名将关羽。关云长以忠勇而闻名于天下,被后人奉为武庙的主神”和“财神” ,同文庙的孔夫子相提并论。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明清之时,泰城的盐商多为山西人,与关公自有桑梓之情。所以,泰城的山西人捐资重建关帝庙,聚众行会,共商发财大计,这里曾一度成为泰城山西人的“世外桃源”,故而又名“山西会馆”。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关帝庙不大,但其建筑形式却很值得称道。其山门南是影壁,上书 “神威巨镇”,乃乾隆十三年高宗弘历奉皇太后东巡登临泰山时所题。山门前两侧有唐槐与石狮,亦颇有年代也。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关帝庙共三进院落,第一进是山门和山门之上的戏楼。戏楼与山门一体,门洞从戏台下穿过,显得十分幽深。进门洞迎面有十余级台阶,台阶之上为第一层平台,两侧又是古槐,不过显得比门外两株更为苍老,据说是唐高宗与武则天封禅泰山时所植。左为龙槐、右为凤槐,枝叶连理,岁岁吐新,像是一对恩爱的情侣。再上台阶为第二层平台,此处建有拜棚、东西配殿及正殿。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正殿叫“崇宁殿”,明代建筑。殿内关公塑像手握《春秋》,神采飞扬,正气凛然,威风凛凛。左面关平和右面周仓的塑像,雕塑精细,形态逼真。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大殿正上方的金匾是清代乾隆皇帝的御书“神威巨镇”。殿内的栋梁仍然是明代原物,值得一提的是:在殿内梁柱上,至今还保存着明代的彩绘作品,图案以龙凤、云纹为主。历经几百年的烟云,彩绘图案仍然线条清晰,色彩鲜明。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因关帝庙面积不大,又建在山坡之上,进得山门必须步步爬高,倒显得大殿内的神像高高在上更加轩昂了。拜棚的设计十分精妙,可谓一堂多用:北向可拜神,南向可观戏,而平时置以几凳更是品茗小憩的好地方。另外,在两层平台上和东西配殿的南窗也均可观戏,所容观众在同样面积下比一般古戏台多了很多。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大殿东有过厅,穿厅北去上台阶为第三层平台,此处有古柏一株,名曰“汉柏第一”。此树果然生得形态奇特,他处极为少见:树径将近1米而树高不足1米,树干树枝皆扭曲生长,像麻花或者说状如翻身虬龙;小枝小杈均盘旋扭曲恰似龙须龙爪。细观三根主枝,居中者如龙作欲飞状似刘备,旁边斜枝似端刀者即关公,又有似持戟者是张飞,故又有人称之为“结义柏”。此树列入了世界遗产保护名录。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再上十余级台阶,又是一层平台,来到了后道院。院内有“未了轩”5间,大约是当年山西人议事会客的地方。轩前有灵石一块,上刻“云根石”三字,据说是明代记录在谱的奇石。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关帝庙内古树名木甚多,大殿东侧有藤本植物凌霄一株,实测树龄已近200年,实属罕见了。如今它老干已枯,新枝茁壮,每至花季红成一片,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关帝庙西院有黑松一株,树龄300年。此树虽不出名,但品相极贵,较之普照寺内的“一品大夫”更显苍古飘逸。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关帝庙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层层递进,布局错落有致,设计构思独巨匠心。更兼院内古木繁茂,花枝扶疏,造景精巧,不失为登山盘道起始处的第一颗明珠。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宫东跨溪而南是白骡冢遗址,传唐玄宗登泰山时乘白骡,礼毕下山至此,骡累死,遂封“白骡将军”,并备棺垒石为冢。现冢无存,仅留石碑,传为白骡冢碑。民国年间赵正印根据碑额棱上有“垂拱元年”等残字,疑为是武后补刻的唐高宗《小字登封纪号文碑》,俗称:《垂拱残字碑》。1988年复立于原处,但残字碑已成无字碑。

宫西是大藏岭,其巅有石屋能藏物,故名。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站立于飞云阁向北眺望,只见左边巨石兀立,上刻“小泰山”。自古此处就有小庙祀元君像,以便让那些年迈体弱登不上岱顶的善男信女在此朝山进香,以求神灵保护。日久天长这里便累积了进香石碑20余块,成为红门小碑林,观其内容,皆属众香客求神、建醮、进香、还愿、题名的“万古流芳”碑。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北斗圣会题名》碑,碑文开首即称“祈福延生修斋,顺百顺之康;辞演华封寿龄,推三祝之列”。所谓“祈福”,即求神明赐福;“延生”是旧时的一种祭典,也称“延年”或“迎年”,是一种祈求长寿的祭祀活动。“修斋”是旧时会集僧道徒,供应斋食;所谓“辞演”,是指僧道演说经文,即俗称念经;“华封”是一种官名,主管守护帝王的社稷疆界,亦称“封人”。华封人祝帝尧长寿、富有、多男,此即“三祝”,亦称“华封三祝”,就是祝人“多寿、多福、多男子”。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北斗永社题名》碑由三石拼成,主碑铭文之后刻列施舍物品名称及件数,甚详。其余二碑刻信士题名数百人。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此外还有《刘凤仙等献神袍》碑,《张孟氏许愿进香》碑、《南王庄还愿碑记》、《香火结社提名》碑等。立于民国十年的《善与人同》碑,铭文称,泰山之所以称为五岳之长,是因为它高大雄伟,位于中国东方,爱惜万物生长,古功德高过天地,此碑还记载了民国十年吉林省滨江县瘟疫流行的惨景。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立于民国十一年的《灯油会记》碑,铭文及碑阴题名共628人,其中女性198人。铭文称“泰邑每届六、腊月朔(即每年的六月初一和腊月初一),无论城关乡镇,善男信女均集聚在红门宫天仙圣母尊前,建醮一日,报答神庥,士女云集,香烟甚盛,相传日久,循半有年”。此即“香油会”。这些记载是研究泰安民俗的第一手资料。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高玉龙等施锦袍记》碑,记载了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阎锡山与马鸿逵争夺泰安城的战役,时阎锡山的晋军据泰安城固守,第十五路军总指挥马鸿逵率部围攻二十余日乃克,城内外房舍全部受灾,城内及山上文物古迹毁坏无数。

《信士报恩》碑,此碑主要记载了山东桓台县索镇街信士齐义远约会祀碧霞元君的始末。以及《沧县同会题名》碑、《同心社题名》碑等。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进香小碑林北,有《任道熔修盘路记》碑。此碑立于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碑高2.83米,螭首高近1米,额题“皇清”竖列二字,铭文称“泰山由麓至顶四十余里,其间石磴六千七百余级”。与此碑并列的是《陈士杰修盘路记》碑,记录了泰山盘路保护的状况。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红门宫是泰山中溪的门户,呈半封闭凹形空间。再加宫前三重白色石坊及碑碣,构成一组高低错落、色彩鲜明、形若天梯的古建筑群。自飞云阁洞北望,林荫夹道,石级绵延。自古有“红门晓日”之景。清人赵国麟留诗:“凌晨登红门,霁色明朝旭。俯视万家烟,平畴尽新绿。”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此处盘道右侧是泰山中溪,溪内水声叮咚,深涧有大石如案,南侧巨石之下,有一洞穴,明代知泰安州事甘应甲题、范广书“小洞天” 、“仙人洞”等大字。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这里幽草如茵,翠柏如盖,瀑流迭宕,溪水潺潺。涧内奇石嶙峋,形态各异,每值雨季,清澈的中溪水便会从石缝中流出,年深日久,冲出了柳条,饮马、石峡三湾,是三处水质很好的天然大游泳池。此处一壑曲绕,清溪碧潭,山林涧草,森森蔓蔓,别有洞天。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谷侧多圆柱形铁黑色巨石,大小不一地横卧在谷底,这些圆柱体的横剖面中心有石核,围着石核像笋一样形成了一层层的环圈,并有辐射状节理从石核向外圈张裂。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汉代学者枚乘称它为“泰山之溜穿石”,更有人在一石柱断截面上刻下了“醉心”二字,这正是古人对泰山奇石鬼斧神工令人心醉而发的感慨。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由小洞天返回,此处盘道较为平坦,甚少台阶,路边刻石上的“有求必应”、“云山胜境”、“勇登仙境”等词语不仅与山色相得益彰,也说出了人们此时的心情。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山中人诗曰:

崖悬石赤壮门扉,云阁穿行望翠微。

孔子当年登临处,冬青掩映牡丹辉。

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携子初游(卅四)----瞻岩初步红门宫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