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携子初游(五十)----三教同奉历山院

山东攻略 山东自驾游 13年前 (2011-08-23) 300次浏览 0个评论

携子初游(五十)

----三教同奉历山院

千佛山东西横列,奇伟深秀,风景秀丽,名胜众多。从远处望去,犹如一架巨大锦屏。

兴国禅寺依山而建,深邃幽静,殿宇雄伟壮观,殿堂分布错落有致。整座寺庙迤逦山腰,古朴庄严。四个禅院习称“东庙”和“西寺”。

东庙原是一个佛、道、儒各教混杂的院落,现为兴国禅寺的禅院历山院。

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家独占,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历山院便先后容纳了儒、道、佛三家。历山院与兴国禅寺的规模大抵相同,也为3000平方米。

院南侧由东向西有舜祠、鲁班祠、文昌阁等祠堂,北侧还有能够远眺观景、俯瞰济南的一览亭。历山院还保存有北魏,唐,宋时代的石刻造像,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

半山腰一览亭旁古柏林立,其东南侧有一株称为“六代柏”的桧柏挺拔苍劲高耸入云。

历山院距兴国禅寺东门仅有20多米,走上石砌的台阶,迎面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历山院”三个大字集自清朝乾隆皇帝御碑。

历山院其实只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和兴国禅寺相毗邻,相互对峙却又有着类似的韵致。走进院内门房内,就能在南壁上看到嵌着清代著名学者阮文撰文、桂馥书写的《历山铭》碑,两位学者的文笔相辉映,应该是弥足珍贵的。

历山院的“胸襟”也许是千佛山上最为宽广包容的,在这样的兼收并蓄下,儒、道、佛三家在这里先后涉足。最初是道教最先来到这里,明朝成化四年(1468),济南德王府内官苏贤欲成善果,于是就自己捐资在千佛山的这处地方修建了三清殿和真武楼,就是连舜也被道教奉为天、地、水三神中的地神来祭祀。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人们又把儒家的创始者孔子请上山,并把他的画像供奉在文昌阁内,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叩拜。而也有文献记载,这院落里也曾经建有观音堂,儒、道、佛才和睦相处。

在历山院的东南隅,是历史悠久的舜祠,又叫“重华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书》,舜耕历山也云在此。”

舜祠内塑有舜帝坐像,衮冕执圭,双目瞑闭,须髯垂胸。左右配享娥皇、女英二妃,珠冠蟒服。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德高望重,才华超群,曾耕作于古历山之下。尧帝让位于舜,舜继尧位治理天下,国家繁荣昌盛,深受百姓爱戴。

园内墙上有古籀文书刻的巨幅力作舜典,祠堂内两面墙上绘有“尧祭于河洛”、“禅让”、“烧仓填井”、“象耕鸟耘”、“渔雷泽”等壁画。

三圣殿内塑有尧、舜、禹的坐像。尧踞中,舜和禹配坐左右。中国古代尊尧为天神,舜为地神,禹为水神。三圣像两侧,侍立的四大臣分别是皋陶、契、后稷、伯夷。

殿内两侧绘有“大禹治水”、“禹受封赏”、“治理九州”、“后稷耕作”等壁画。

舜祠西侧是鲁班祠,这座祠堂究竟建于什么年代已经无从考证,相传是建于宋元,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又重新维修。原来的祠堂中就有塑像,只不过塑像的两侧摆放的是锛、锯等工具,而墙上曾经还绘有关于鲁班的民间传说,可是后来遭到破坏。

鲁班,姓公输,名般,春秋末鲁国(今山东省滕州)人,古时“般”和“班”通用,故人们称他为鲁班。鲁班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大师,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祖师”,被誉为“百工之首”。

鲁班曾在历山之南的小和庄跟鲍老董学艺,40岁后又隐居于此,故宋代在此立祠祀奠。

  在鲁班祠祠堂门口有两块石碑,记录着近年来的捐赠,很多都是来自台湾新竹市、台中、台北甚至马来西亚槟榔屿洲等地,木瓦进香团都来寻踪问祖,拈香叩拜。

在千佛山东麓顺山路而上,穿过牌坊楼,登上118级台阶就到了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阁。

文昌阁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原址在千佛山的历山院南侧:院落古朴典雅、院内古柏老槐,春夏葱木滴翠、秋间黄花点金。

文昌阁殿内供奉文昌帝君、朱衣和魁星,每逢仲春、重阳,多有文士来访,赏菊咏诗;经历代沧桑,延续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毁,二00二年济南市政府决定重新选址修建文昌阁。

由阁门而进,前殿供奉武财神关圣帝;绕过关圣殿就来到了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阁,在中国道教的神仙系统中,文昌帝君与关圣帝君并列为文武二圣。

前武后文,隔水(墨池)相望;东西配殿分别供奉寿星和福星。福星、运星、寿星、三星同位;

钟楼、鼓楼,钟鼓齐鸣;殿、廊、厅、坊,气势恢宏,文气十足。

月老祠是一座道观,二侧的对联“願有情人都成眷属,是美满事莫错良缘”很有人情味。

阁前平台有官带城墙护绕,台阶两侧扶手为两条雕刻巨大石龙,龙首均高昂东面,喻紫气东来之意,十分威风。

文昌帝君是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是一星宿名,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文昌帝君的原形是东晋时的蜀人张育,当时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

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兴起以后,科举成为文人仕进的必由之路。宋代蜀中开始流传梓潼梦的传说,认为得梓潼神托梦,可以预知科场胜算。

北宋文士有很多关于梓潼梦显灵的故事。在神道设教的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的激烈竞争,士人需要有神灵力量的心理调节,社会的需求促成梓潼神职能的变化,南宋梓潼神的神格逐渐定型为科举之神。

清康熙雍正朝时发生了有关文昌帝君的争论。其主要论据是文昌神不见于先秦祭典。文昌帝君系蜀中地方神衍化而来,人们有理由对其神格提出质疑,这是正祀、淫祀之争产生的根本原因。但民间根深蒂固的文昌信仰,似乎并不因此而受影响。

千佛山的文昌阁正是在此时(清康熙年间)建成。并据石志载:溯自建阁以来,文风蒸蒸日上,凤起蛟腾,科名大振,人才辈出焉。

历山院内有棵银杏树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在千佛山北麓有1992年建成的万佛洞,展线长达600多米,集我国"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厅观""云岗荟萃"著名四大名窟于一 洞,经过艺术浓缩、重构,塑造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卧佛长28米,洞外仿乐山大佛高15米。最小的仅20~30厘米。

佛教艺术自东汉传到中国,经劳动人民长期揣摩汲其精华,已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风格。这些特点,在这里充分体现,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时期的造像风采。

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雕。

在山的东麓是辛亥革命烈士陵园。

清翁方纲诗曰:

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登临记秋晚,几案与云平。

曾巩文传久,开皇像凿成。历亭遥望处,寤寐依栏情。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携子初游(五十)----三教同奉历山院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