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泰山,青岛,济南四天自由行

山东攻略 山东自驾游 9年前 (2015-06-01) 244次浏览 0个评论

2010年12月1日,早上8:15广州飞济南450元(包税费),10点多到达济南瑶墙机场,机场大巴入市内车票20元,从机场高速上看路的两旁景象与广州相差太远了,到处了无生气尽是光秃秃的树丫和因冬季空闲着的土地,大约经过一小时到总站—火车站,此时已是中午,在下车的地方刚好有间真功夫快餐,在此解决午餐,然后在火车站坐动车去泰安24+5元(由于时间关系这趟车票在广州已买好了),约一小时到达泰安。先买好明晚去青岛的火车票144元/人。

登泰山的路有好几条,皇帝封禅走的是从岱庙北门开始步行登山的中路,由于我们一行人有体质较弱的,再有当时已是下午2点多,如果全程徒步登山,上到南天门会是晚上很夜了,所以我们选择了东路,在天外村乘环保车上中天门,于是从火车站坐的士去泰山山脚天外村10元,买了上山环保车车票30元和泰山门票100元(旺季130,从12月算淡季)。已下午3点过一些,此车从天外村盘山而上至中天门,从中天门有两种上山方式,一为坐缆车上南天门,另一种就是徒步登石级上山,皇帝登泰山封禅是要显示君权神授而达到统治的目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在于人生不断攀登的精神,我们当然选择徒步登山,从中天门上了不远就是云步桥。

再上就是五大夫松,此五大夫乃一官阶不算高的级别,据《史记》载,秦始皇上泰山,中途遇到暴雨,避于松树之下,因而封这里松树为"五大夫松",原树在明万历年间,被山上大水冲去。清雍正八年补植,乾隆时有五株,今只看到一株。

登山沿途的岩石有很多古代的石刻题字,尤如参观古代书法展,过了五大夫松再上就是对松山。

对松山后进入十八盘,共有石阶1600余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登天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在古代,十八盘是指升仙坊以上到南天门的盘路,是攀登泰山最为陡峭的一段,十分艰险,古人为了便于客人上山,在这段盘道的两旁分别竖立起了十八根铁柱,并且用铁索链连接起来,便于游人攀扶。因此,十八盘并非有十八段盘道,而是指竖有十八根铁柱的盘道。关于十八盘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和帝王封禅泰山有关,皇帝登泰山,是先骑马,马不能走的时候再坐轿子。从开山到南天门是泰山最陡峭的一段,要靠轿夫抬。空身爬泰山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何况抬着金贵无比的皇帝的轿夫呢?在这段路上,皇帝要十八次下轿参拜泰山神,轿夫就有十八次休息的机会。所以轿夫总是盼啊盼啊,时间久了,就把这段路叫作“十八盼”,因“盘”与“盼”谐音,后来“十八盼”就演变成十八盘了。

由于当时已是12月份,气温比较低,随着爬升的高度越高就觉得越冷了,从最初热得脱衣到后来要加衫,再走一段要找手套和帽子。

从中天门起约两小时的走走停停就到了升仙坊,已经看到久闻大名的南天门就在前面不远了,上到南天门看看南天门两侧金灿灿的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此对联与《纪晓岚全传》中描写乾隆56岁登泰山时记录的还是一模一样。在南天门照了几张照片,天色已暗下来,过南天门后有个位置很合适看日落,但我们错过了日落的最佳时间,太阳刚隐入山头只剩下一线红通通的余辉,但仍然很漂亮,拿出相机赶紧拍照。

南天门宾馆(泰安)

天色渐黑还要等等远远落在后面的4个同伙们,我们先上来的3人就去南天门宾馆看看房,杀杀价,安顿住宿。如果在旅游旺季,这间南天门宾馆的房价高得吓人,而现在标间只要150元,宾馆的人向我们强调山上这几间宾馆中只有他们才有热水供应,供水管道都结冰了,别的地方都没热水冲凉,放下行李在宾馆周边转了一圈,漆黑中寒风冰冷,诺大的泰山山顶游客恐怕不够二三十人,也找不到比南天门宾馆更好环境的餐厅了,就在此点了一套装的晚餐280元八菜一汤,我们一共七人,饭尚可,菜就马马夫夫,什么豆腐、豆芽、小青菜、小炒肉、炸带鱼…由于登山已令我们又冷又饿,清淡的豆腐都成了美味佳肴了,饭后冲完凉时间尚早别无娱乐于是外出看看泰山夜景。

出门就是天街,风比较大,不禁顆紧衣服,到处漆黑一片,只有我们几人打破泰山天街的宁静,不敢高声语,此时举头看天繁星崔灿,俯视山下万家灯火,确有感觉自己在天宫俯看凡间,天街之名由此而来,确实洽当,白天是没有如此之深的感受的。寒风刺骨之中,顺便感受一下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看来天街也不宜久留,回到宾馆早早休息,明早6:30要起床看日出,第一天就这样结束。

早上6:30有人敲门叫醒,未到七点宾馆的人带我们去不远处的月观峰看日出,外面风依然很大,有七成人租了宾馆的军大衣,大家都在焦急地等着日出。刚开始的时候灰蒙蒙一片,看不到什么迷人的景色,很快东方出现了一小片红,太阳就要出来了,在天边的地平线上,红光扇形分布,很快在蒙胧中出现一小红点,转眼的功夫,太阳就跳出了大半身,周围被染成了红色,它慢慢地升了起来,最终挂到了东方的天空上。天亮了,红色渐渐褪去,天变成了蓝色,也很美。但没有想像的壮观,也没有看到别人描写的那搬景像(欣赏一下别人对泰山观日出的描写:眨眼间,白光乍吐,射出海面,扶摇直上,霞光如矢,相继突破晦暗,崩射而出,继而金黄,继而橙红,继而朱紫。.....,七彩交错,将云层透射得如琥珀、如玛瑙、如汉玉,玲珑剔透,煞是好看。少顷,一轮鲜红的旭日,象一团即泄的铁浆,突然自大海中涌现。山林立刻披上了一袭金黄的晨缕,正是所谓"沧海浴日,金轮晃漾"的奇观了。) 

日出结束,在宾馆吃过早餐(每位十元),然后散步沿天街去碧霞祠,碧霞祠是宋代所建。初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碧霞祠大殿为五楹,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檐下高悬雍正帝「赞化东皇」、乾隆帝「福绥海宇」巨匾。整个大殿雕梁画栋,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灿,蔚为壮观。殿内正中神龛内的碧霞元君贴金铜坐像,凤冠霞帔,慈颜安详端庄。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奉的女神,俗称泰山娘娘、泰山圣母、泰山奶奶,传说是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中说,碧霞元君是西天斗母的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位证天仙,受玉帝之命,统领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民间传说碧霞元君能福佑众生,特别保护妇女儿童,有求必应。明洪武年间一次重修就花掉黄金四千九百五十两。

过了碧霞祠向玉皇顶方向进发,未到玉皇顶先到日观峰,它位于泰山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可观日出而名。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称秦观峰、越观峰。 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拱北石又名观海石。石长6.5米,北西8度,与地面夹角30度。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升场面。呵呵原来这里看日出才是最佳点,我们是在月观峰看日出,难道这就是看不到别人所描写日出壮观的原因?

无字碑

继续往玉皇顶方向,就到了刻着五岳独尊的泰山标志性景观,当然是立此存照,几步开外是著名的无字碑,和有关无字碑,人们曾作多种推测。明、清两代,有不少人认为它是秦始皇所立,立碑之意在于焚书。他们在赋诗吟咏时表述了上述看法。如明代王在晋称:“东海长流石未枯,山灵爱宝隐元符;纵教烈焰焚经史,致使秦碑字也无。”清代乾隆皇帝更断言:“本意欲焚书,立碑故无字;虽云以身先,大是不经事。”不过,核以史实,这种看法颇难成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第二次出巡,与原鲁国的儒生讨论封禅望祭山川的事情,于是“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其辞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同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可见,秦始皇在泰山上所立之碑是刻有文字的,并不是无字碑。再说,焚书之举是秦始皇在三十四年(前213)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后施行,因而不可能在六年之前就有了焚书的计划,并为此立无字碑。 于是,又有人提出另一种推测,认为此碑原本是有字碑,后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原有的文字被风化剥落殆尽,以致成了无字碑。但这一看法也有问题。从现存的无字碑看,风化的情况并不严重。而且它在宋代已被称为无字碑,秦代所立的有字泰山碑,在宋代尚能辨认出一百四十六字,如果无字碑也是秦代所立,那么到宋代不可能剥蚀得一字不存。 由于上述两种说法都难以成立,又有人推测,此碑很可能是汉武帝所立。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前往泰山封禅,“东上泰山,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可见,汉武帝确实曾在泰山顶上立过石碑,而且史书上没有说他曾“刻石”,因此说“无字碑”为汉武帝所立,不是没有理由的。清代顾炎武即在《山东考古志补录•辨无字碑为汉碑》中,否定无字碑为秦碑的说法,力主无字碑系汉武帝所立。他论证说,《史记》记载秦始皇刻石,无不先言立石,后言刻石,“立”和“刻”都作了明确记载。如果秦始皇在泰山别立一座不刻文辞的无字碑,《史记》不可能不加记载。同样,如果汉武帝在泰山立石后,又刻上文辞,《史记》、《汉书》也不可能不记载。

看完这块可能有7吨以上的无字碑,就到玉皇顶了,它又称“天柱峰”是泰山最高的地方海拔1545米,上面建有玉皇殿。院落里面建有一个小圆池,周围挂满了锁和许愿带,两边还建有配殿,供奉着十二生肖的主人象,在院内有一石碑刻着“唯天在上”,落款为清顺治8年某钦差所写,字体之差大刹风景。再沿着阶梯走下不远就可以看到“丈人峰”,在古代把丈人都称为“泰山”,这还有传说呢!据说,唐明皇来泰山封神,派张说为封禅使,前来做些准备工作,以迎圣上驾到,泰山封禅,是在山顶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山下辟场以祀地,报地之绩。张说奉旨前往,而他自己却另有打算,认为封禅动用黄金万两,无据无数,吃喝玩乐,大有油水可捞,再说事后还可以因功受赏,便乘机把女婿郑镒也拉上一齐赴岱。唐明皇到泰山封禅,千军万马,车如流水如龙,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封禅仪式。事后按惯例,除太慰,司秆,司空三公以外,凡随行官员都晋升一级,并大赦天下,以示皇恩。郑镒本是九品小吏,由于他老丈人的作用,连升四级,骤迁五品,赐给大红官服,趾高气扬,威威武武,好不显赫。其他人早就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宫廷上下议论纷纷。这事传到唐明皇的耳朵里,皇帝马上召张说进殿,问他是怎么回事,张说默不作语。这时,有个叫黄幡卓的人在帝边一语双关地为他脱说“此乃泰山之力也。”此事在宫廷内外传为笑话。以后,人们便把祭坛旁边的那个高耸入云的石峰取名叫“丈人峰”,遂把丈人称作“泰山”,因为泰山又称“东岳”,所以又把丈人叫作“岳父”沿袭至今。

10点钟回到宾馆退房下山,由于体力不济的几个人昨日上山已辛苦今日要坐索道下山,几个体力还行的就步行下山,刚出南天门转右就是通往索道的小路但有人从小路退了回来并告诉我们索道因为风太大停止运营,别无选择大家一齐步行下山,沿途已有些人从山下上来。

一行人中午才到中天门,在中天门午餐。我最初是打算一部分人索道下山后在山下找家饭店点好菜等我们几个步行的,我们从中天门再行经石峪,斗母宫,一天门,在岱庙北门集中并午饭,现在大家都步行,要等等行得慢的,行到中天门已是中午,只好放弃经石峪,斗母宫这一段了。

中天门午餐后坐环保车下山去天外村,环保车每人30元,在天外村行一小段路就是冯玉祥墓,同行的人太累了都不愿行了,也不太知道冯玉祥,我只好叫他们找个休息的地方等我一阵,我一定要去詹仰一下这个抗日名将西北军的领头人(冯玉祥1882—1948著名爱国将领),在我印象中的西北军是硬汉子、能吃苦、军纪严明的一支派系而且他们是抗日的重要力量,冯玉祥手下的张自忠,冯治安都是誓死抗日战死沙场的最高级别将领,在北京、天津都有以张治忠将军命名的路,北京有冯治安路,联想去年游北京时由于安排行程太满,又不忍错过张自忠故居,晚上11点去到,守卫不让进留下遗憾。如今这里就一定要去看看的,在主路旁一个分叉只要走过一条二三十米长2米宽的桥就是冯玉祥墓。此墓很简朴。冯玉祥曾经二次在这里隐居,当他看到这里的人民每天经过一条河是很不方面,而且有的时候很危险,于是他就帮当地的居民修筑了一座大桥,方便了当地的居民,他在这里时也做了不少的好事,所以他很受当地人民的尊重。他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1948年9月1日,冯玉祥一家乘坐“胜利号”轮船回国,距离目的地中国只有一天了。下午2点,船上突发了一场蹊跷的大火,冯玉祥遇害,当时美国和苏联都认为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政治谋杀,双方都指责是对方所为,至今,冯玉祥之死的幕后黑手,仍是历史悬案。在他死后中央政府在1953年按他的遗愿将他葬在这里。看着他为自己定下的处事原则也是他的墓志铭:“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默默注视雕像,心中涌起强烈敬佩之情。

詹仰过冯玉祥墓后大家租一辆面包车去岱庙南门车费20,门票每人30元,岱庙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区北,泰山的南麓,俗称“东岳庙”。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岱庙城墙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岱庙占地面积约9.65万平方米,四隅角楼,四面辟门,庙内的建筑可分中、东、西三路。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正阳门、遥参亭、天贶殿、寝宫;东路为钟楼、汉柏院、东御座;西路为鼓楼、唐槐院、道舍院。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大殿共九间,长48.7米,宽19.8米,高22.3米,台基为石筑,白石雕栏环绕四周,重檐歇山式殿顶,黄琉璃瓦覆盖。殿内保存有巨幅宋代壁画《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了东岳泰山之神出巡时浩浩荡荡的场面,共有人物630余名,并绘有各类珍禽异兽、山石树木、宫殿楼阁等,构图严谨,疏密相间,气势磅礴,笔法流畅。描绘了泰山神出巡的浩荡壮观的场面。画中人马,千姿百态,造型生动逼真。是泰山人文景观之一绝。这天贶殿,国内独有,其寓意何在?贶者,赐也,天贶即天赐之意。这东岳大帝是泰山神主,掌管人间生死,《云籍七签》上记载:'东岳泰山君令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所宗者。北宋年间,宋辽交战,宋军败退。半壁江山,沦于敌手。宋真宗封禅泰山,祈求鬼神降福,普救苍生,助宋灭辽,恢复大宋江山。无奈军威不振,士气消沉,官兵厌战。宰相王钦若献计:如得一部天书,指导兵法战策,定能鼓舞人心,重振军威。于是,宋真宗派兵士在泰山及周围山岭寻找天书,果在大藏岭得一黄箧,内藏天书一部。只有宋真宗看到上面所写战策。别人看去,却没有一字。就建天书观,把无字天书秘藏其中。又建此天贶殿,以报答天地鬼神。'天贶'二字,即为天帝鬼神降下天书之意,目的是让得天书一事广为传布,以励军民斗志。我们去到时遇天贶殿围敞装修,未能看到秦泰山刻石和《启跸回銮图》又一憾事!秦泰山刻石又是什么东西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行各地时,臣下歌颂其功德,镌刻于山石之上的文字。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东观、碣石和会稽刻石七处其字体皆为小篆,传为出自李斯之手。原石大都湮没不存,琅琊台刻石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文辞已残,仅存二世诏书一段;泰山刻石仅存数字;会稽刻石至少在南朝时尚存,《南史》中有记载。这7篇刻石文,有6篇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峄山刻石文不载,但有五代时南唐的摹本传世,亦载其文。其余刻石文大多亦有摹拓本传世,秦刻石的内容主要是颂扬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以及统一后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的效果,虽多溢美之词,但可以从中看到秦王朝统一中国以后发生的巨大的社会变化及历史作用。秦刻石是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的碑志文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岱庙东御座大殿露台前西侧的秦泰山刻石,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镌刻着由丞相李斯篆书的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刻石原在岱顶玉女池旁,后迭移至此。刻石原文222字,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缺。秦泰山刻石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泰山刻石》的作者秦相李斯(?—公元前208年),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不能错过的还有岱庙东路末端的仿木结构铜亭,又名“金阙”,是中国屈指可数的珍贵铜铸大型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原在泰山顶峰碧霞祠内,是奉祀碧霞元君之所,1972年移至岱庙内。铜亭长4.4米,宽3.4米,造型端庄浑厚,铸造工艺极为精湛,堪称中国古代铜铸艺术的精品。每一部件都是镶嵌可拆缷的。

岱庙的汉柏为汉武帝刘彻所植,如今都已2100多岁了。《水经注》中记载:“泰山庙中,柏树夹两阶,大二十围,盖汉武所值也。”汉武帝曾先后八次来泰山封禅。公元前109年,汉武帝第二次登临泰山,正值春季,可是泰山却草木稀疏,泰山神所在之地岂能如此了无生气?于是汉武帝下令种植柏树千余株,并亲自在岱庙种下几株,垂范后人,首开了泰山人工植树的先河。 汉柏现存六株。汉柏院中有五株,分别是“苍龙吐虬”、“汉柏影翠”、“岱峦苍柏”、“赤眉斧痕”、“双干连理”。进入正阳门内路东有一株曰“挂印封侯”此树苍郁挺拔,枝繁叶茂,主干与侧枝的交接处之上长了一个奇特的树瘤,越看越像一只顽皮的猴子在猴头猴脑地东张西望,胸前还挂着一个似圆似方的印牌。 传说当然是来源于《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挂印封侯”的故事。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汉萧何,秦末佐刘邦起义。兵入咸阳,独取秦律令图书,由此而知天下要塞、户口生齿,为大汉江山图谋久远,楚汉相拒,荐韩信为大将军,萧何坐镇关中,转运粮饷,确保军中无乏。国之成败维系于一身。天下定,功居第一,掌相印,封酂侯。汉武帝在岱庙正阳门里植此柏誉萧何,故名佩印封侯柏,以缅怀这位开国名将。

汉柏院里的“苍龙吐虬”:又名“古柏老桧”,位于汉柏院南侧,是岱庙中最粗的古树,须三人牵手才能将其围起。乍一看它只是一棵树,但仔细观察却是树种不同的两株树:外面是一株桧柏,而中心却是一株侧柏,是后来栽上的。据专家推测,大约在明代,桧柏中心出现了空洞,有好事之人便将一株侧柏植于桧柏腹中,几百年后,侧柏的胸围也达到了2米多。如今,比桧柏年轻了一千多岁的侧柏已枯死,而桧柏的生机却不减当年,尽管已疤痕累累,老态龙钟,但仍然枝繁叶茂,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与魅力,这也许就是汉柏精神之所在吧!“赤眉斧痕”。东晋《从征记》中记载“赤眉尝砍一树,见血而止,斧痕尤存。”西汉末年,赤眉军来到泰山,斧砍汉柏,古柏竟然血流不止,起义军认为这是泰山的灵根,于是毕恭毕敬地离开了岱庙,树虽然没有被砍倒,却留下了深深的斧痕。“双干连理”,是历经磨难最多、命运多舛的一株,它的生命轨迹就是一首顽强的歌。它原为双干连理,同根同生,由于西干在民国年间被火烧致死,东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仅靠树干以北32厘米宽的树皮输送养分,不屈不挠地挺立于天地之间。说起汉柏被烧,也是一段不光彩的历史。1928年,军阀混战,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孙良诚率军驻扎在泰安,把岱庙作为他的大本营,将天贶殿当作马厩,在里面凿孔打眼,拴驴喂马,把好端端的岱庙弄得乌七八糟。有个士兵听说了赤眉斧痕的故事,便想一试真伪,被恰巧路过的道士劝阻,士兵不但不听,反而打了道士几个耳光,并拿刀威胁。道士本是好心,却遭一顿打骂,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便把状告到孙良诚那儿。岱庙,他孙良诚可以糟蹋,别人是不能糟蹋的,加之对汉柏也略知一二,便惩罚了那个士兵。小鸡肚肠的士兵不但不知悔改,反而想挟机报复,他不敢对道士如何,便把这口恶气撒在柏树身上:一天晚上,他偷偷地将一团沾有汽油的棉花塞进树洞点燃,当人们发现时,树已烧焦。就这样,千年汉柏,没有被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打倒,却死于小人之手。在岱庙接近北门的地方有一棵1500多年的银杏树,树下有几个大婶在卖银杏,说是这棵结的果,信不信由你了。

大约两个多小时就游完岱庙,打电话叫来早前送我们来的面包车,叫他送我们去找家有本地特色风味的饭馆

有空再续su000001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泰山,青岛,济南四天自由行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