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宜居宜业城市新空间助力幸福德州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3年前 (2011-04-01) 209次浏览 0个评论

  “早先,俺家房子才30多平米,挤着5口人。冬天四处漏风、屋里结冰;夏天顶上往下漏雨,门口往里灌水。”3月17日,在整洁舒适的新楼房里,家住簸箕刘安置小区的李秀云告诉记者,“我都快六十岁的人了,要不是旧城改造,怕是这辈子都不一定能住上楼。”

  这些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承载负荷不断增大,交通阻塞、旧城区环境脏乱和污染问题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低洼易涝,潮湿阴暗,安全隐患大的城中村、棚户区、旧住宅区也在一年年变老,旧城改造呼声四起。

  2007年,一项被称作“德州市旧城区改造与环境提升”的工程正式启动。

  历时三年,当片区开发改造、民生改善、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工程和城中村、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项目,逐一动工之后,人们发现,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新空间已被重新塑造。

  

  新建的长河公园

  

  长河公园原址

  

  南龙国际花园旧貌

  

  南龙国际花园新颜

  “终于不用再搬家了”

  2007年,德州市《关于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出台,城中村、旧住宅区、棚户区的改造,被纳入全市目标责任管理体系。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执行。何况,这样的行动是建立在为民谋福祉上的,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居民的支持与配合。

  “那年春天,听说环卫宿舍要拆迁,俺家三天时间就搬出去了。”回忆起当初的举动,刘建国脸上透出自豪,当然也掩饰不住他对新居的渴盼之情。因为,低矮潮湿的三间旧房,从他记事起就生活在里面,眼瞅着周边的大楼不断长高,搬进新楼房已是他几十年的梦想。

  居民的配合,换来的是居住条件的大改善。据悉,三年内,我市先后对赵辛庄、孙家堤口、陈公堤口、池口村、簸箕刘、大申庄、付庄、苗庄、李相庄、刁李贵、南陈庄、小庄、三里庄、张庄等和胜利街、米市街、环卫处2个旧住宅区、运河经济开发区棚户区、恒烁特钢小区棚户区等30余个城中村、旧住宅区、棚户区进行了改造。

  2009年,德州市市区拆迁拆违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在山东省17个城市中位居第一。

  人犹在,家不再,如今的“古运新城”等大型社区,簸箕刘、大申庄、刁李贵等现代化安置小区已成为现代化的新家园。当然,旧城区改造的顺利推进,与拆迁、补偿、建设、安置等各个环节保障政策的落实、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以及矛盾的及时化解不无关系。

  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除了依托于旧城改造,还有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特别是2007年以来,市政府每年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中,都将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情况连续3年位居山东省前列。三年内,长河、乾城2个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小区建成投用,5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解决了6500多户住房困难家庭近2万人的居住问题。

  “结婚20年,我搬了10次家,这次抽到了政府给盖的经济适用住房,以后终于可以安居了。”近日刚刚搬进乾城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的赵瑞芹喜极而泣,“以前租房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房东撵出来。”

  细节让生活更美好

  旧城区改造与环境提升,还包括便民路的新建与改造。因为,出行难,同样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

  “从这里往南,以前连路灯都没有,道路还坑洼不平,晚上根本不敢出门。”家在学院西路的葛义华站在小区门口,指着整洁的道路对记者说:“你看现在,这才像个城市样嘛。”

  据悉,2007年以来,我市对东地中路、铁西南路、向阳南路、新河中路、北园路等道路进行了综合改造,对群众反映较多的新岭路、新建路、明月湖北路、陵西路等实施了便民路建设,对东地路、共青团东路、勤奋街、长青街等路段安装路灯,方便了居民夜间出行。

  在“点亮门前灯,修好坑洼路”的同时,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同步展开。譬如,新建的人行道普遍增设了盲道、自行车停放线,新添了绿化带和雕塑,增设了公共健身器材,对东沟、新华沟等排水沟渠也进行了改造,通过对主干道路的下水道清淤,彻底解决了雨天泄水不畅的问题。

  在中心城区,个别部位的环卫设施不配套、环境卫生有死角,也让群众对城市的印象打了折扣。为此,本着足量配置的原则,新建、改建公厕280座,改建垃圾中转站近20座,搬迁了严重饱和的市区垃圾场,采用BOT方式建设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

  “市场改造和整治,旱厕改造,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综合整治,背街小巷改造与整治,餐饮、‘五小’行业整治,健康教育宣传,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等七大攻坚工程,使市容环境、市场、餐饮单位、建筑工地等场所的卫生脏乱差得到彻底改变。”市政府有关工作人员称:“加上城区南口、北口,以及铁路、主要公路沿线的改貌,三年来,我们的城市形象得到大幅度改善。”

  “马路市场”,似乎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在大道边上买了几十年菜”的韩先生称,他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自家附近的东地路市场,会从露天地儿搬到大棚里去:“你看现在,出来进去的,道上多畅快呀。再说了,买菜不是更方便了吗?”

  通过将商贩向便民服务站的迁移,实现了对马路市场的取缔,这一成果有目共睹。而对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的规范,则给群众创造了更为方便和放心的消费场所。于是,“便民”,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宗旨,更成为百姓的亲身感受。

  亮化,也是百姓眼中的一大亮点。据悉,作为提升城市环境的重点工程、民心工程,我市相继实施了中心广场、世纪广场、文化中心、岔河五桥等一批城市亮化重点工程,形成了以明月湖风景区、锦绣川景区、长河公园、董子园景区为中心,东风路、湖滨路、解放路、东方红路为纽带,点线面相结合的亮化格局。

  水润绿景大有“文章”

  运河、岔河、沙王河、减河等四条河流,搭起了德州水系景观的框架。丰富的天然水系,是德州得天独厚的资源。而能否做活“水文章”,便成为对城市建设者的考验。为此,从旧城区改造与环境提升工程启动之初,我市就将水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逐年依次推进。

  17日,记者在岔河沿岸的锦绣川景区看到,初春里的树枝和小草开始泛出绿意,碧波荡漾的河水清彻透明,微风吹过,令人舒爽,几位散步的老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慢步走过……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满河、杂草掩岸的“龙须沟”;置身于现在园林秀美、水映蓝天的长河公园,人们亦很难将其与昔日的砖窑破败、黄土裸露的荒芜之地联系起来;兼具景观湿地与自然生态保护于一身的减河湿地景区,更成为优美城市的点睛之笔……

  水与绿,是自然景观的两大核心元素。其实,德州已连续五年把城市绿化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市区主次干道全部进行了绿化改造,其中在20条主干道栽植胸径10厘米以上的大规格法桐等乔木3万多株,绿化改造了东地路等30条背街小巷。

  为城市铺绿的同时,还加强了人文景观的保护,在明月湖风景区西北角建起“南门遗韵”景点和老城门遗址纪念广场,恢复了德州的历史景观和建筑风貌特色;在长河广场设置文化墙,把涉及德州的10件古今大事、10个民俗文化、10个民间传说、12个历代名人镌刻其上……2008年,德州市获评“中国最佳人文宜居品牌城市”;2010年,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省级园林城市”荣誉称号;2011年3月,“德州市旧城区改造与环境提升”项目荣膺全国城市建设最高奖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德州的环境提升,得到了上级的赞同,更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咱们德州这两年变化太大了,我前些年想回乡下去住,现在看来还是市里好。”退休干部孙运河说,“环境好了,老百姓住着自然舒服,谁还舍得走?”德州市区之所以令“孙运河”们不愿离开,还与群众休憩娱乐设施建设不无关系。据来自市住建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市区公园绿化已占到了总面积的85%以上。“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要求,我市精心打造了和谐园、厚德园、植物园等一大批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游园,建成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城市街头景区。”

  所有这些,都来源于顶层设计理念下的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和高标准管理,以及广大市民“人人爱城市”的实际行动。如今,住在宜居宜业的德州城,百姓越来越感觉到,幸福指数正不断提高。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宜居宜业城市新空间助力幸福德州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