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人文济南:博物馆,文明的记忆不能尘封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3年前 (2011-05-05) 210次浏览 0个评论

  到哪里去寻找文明的记忆?面对这样的提问,许多人会首先想到博物馆。2010年11月16日,山东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一座“齐鲁文化新地标”在省城东部展露新姿。5月18日,我们将迎来第35个“世界博物馆日”,省博有哪些宝贝?你一年去几次博物馆?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再次走进那里,在找寻文明记忆的同时,也探察博物馆的运行情况,感悟省城的“博物馆文化”。

  省博“探宝”

  5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经十东路的省博物馆新馆。时值小长假的第二天,到馆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领票处排起了长队,新馆内游人如织。

  在一楼的佛教造像艺术展厅里,十余尊出土于济南的石雕菩萨像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虽然佛像由于种种原因,头部、手部不同程度缺失,但站姿依旧生动,身形线条依然流畅,精雕细刻的工艺令观赏者啧啧称叹。“你看,连服装的褶皱、装饰的细节也清晰可见,虽然整体有缺损,但这也让人对佛像头部的神情、整体的仪态有了更丰富的想象,这也算是‘缺憾美’吧。”济南市民焦敏健由衷地赞叹。

  “这些是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出土自咱们济南的县西巷。”一旁的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2003年,县西巷进行了全面的拓宽改造,在施工过程中,出土了包括这些佛像在内的大量艺术精品,大都雕刻精美、手法精细,有的还残留贴金彩绘装饰,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济南佛教文化的繁盛以及这座古城的繁华。此外,省博还有更多关于济南、出土自济南的珍贵藏品,有画像石,有陶器,也有青铜器,年代久远、种类繁多,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济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精品“镇馆”

  在省博,记者还发现不少市民在有目的地“寻宝”。“到这里,就是来看‘十大镇馆之宝’。”不少市民这样回答。

  何为“镇馆之宝”?原来是经文物专家学者及观众共同选出的精品文物。记者一打听,才知道它们非同一般,这其中包括:山东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艺术水平最高的壁画——东平汉墓壁画,它填补了我省汉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早期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国极为罕见;红陶兽形壶,虽是实用器却造型生动、不失艺术情趣,为5000年前难得的一件艺术珍品,也是山东大汶口文化独特的代表;馆藏商代甲骨文,其中“鬼方”卜辞记载了商代的敌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带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则记载了彩虹天象,均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出土于曲阜鲁国故城战国墓的鲁国大玉璧,为目前战国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更是山东博物馆大厅穹顶玉璧的原型……

  “镇馆之宝的评选,可让博物馆‘火’了一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活动持续了短短的一个月,而他们收到的选票却超过了15万份,不少市民多次到馆、反复推敲,参与热情极高。而活动还因此选出了观众最喜爱奖、最具听觉冲击力奖、最具故事情节奖、最具视觉冲击力奖等藏品。“许多群众也成了博物馆的‘老朋友’,谈起这里的宝贝真是如数家珍。”

  仍待关注

  “让群众参与评选‘镇馆之宝’,就是希望为公众奉上一次文物知识的‘饕餮大餐’。”省博物馆馆长鲁文生告诉记者,免费开放政策以及新馆的开放举措,已经让省博物馆“活”了起来,自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截至2011年4月26日,到省博新馆的参观人次已经超过了78万,这在年参观人数最多20万的“老馆时代”是根本无法想象的。“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公众有了更高的文化需求,而免费开放、高水准、大投入的省博新馆又恰好满足了人们的需要。”鲁文生认为。

  “当然,博物馆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关注’。”鲁文生也指出,目前省城不少博物馆的群众到馆观展情况还很不理想,能保证每天开放、有能力办展的场馆屈指可数,而相当一部分的规模和水平还有待提高,省城人每年去博物馆的次数与国外及一些文化发达的城市相比还是太少。

  “博物馆是城市‘大文化’的一部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进步离不开博物馆文化的建设与完善。这还需要政府、社会团体等能够加大投入,进一步突出博物馆的公益性,激发出人们更多的潜在文化需求,培养人们的‘博物馆意识’。”鲁文生说,“博物馆自身也应不断推出主题鲜明的展览、开展文物普及活动,增强其艺术性、知识性方面的魅力。”他告诉记者,接下来,省博将举办更多有意义、有特色的展览和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关心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人文济南:博物馆,文明的记忆不能尘封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