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山东临沂旅游局长支富增:解读"竹泉模式"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3年前 (2011-05-25) 232次浏览 0个评论

  解读“竹泉模式”

  ——景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完美结合

  临沂市旅游局局长支富增

  中国山东网讯 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北部,坐落着一个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竹泉村,这里靠山、依岭、临河,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村民绕泉而居、农耕为业,至今,仍是“竹林隐茅舍,户户临细流,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

  2007年开始,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青岛龙腾集团独资开发建设的竹泉村旅游度假区于次年正式开始建设,并于2009年8月正式营业。这个以其超前的规划理念、新颖的产品设计、双赢的开发方式被誉为“竹泉模式”的旅游区开发建设,将原有的古村变为“一古一新”两个竹泉村:古村保留原有风貌,成为旅游度假区;新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建设安置村民,村民发挥专长,围绕“古村”做起旅游生意。两村和谐发展,村民安居乐业。这一变化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甚至思维方式,并于和谐之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竹泉村”一角

水面上的小洲

  一.“和谐”理念贯穿始终

  在竹泉村的规划开发运作中,始终将“和谐”理念贯穿其中——在古村原有资源的基础上搞旅游产品开发,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创新开发模式,在旧村与新村共存的条件下实现景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共存共赢。

  规划:在古村基础上创新产品模式

  竹泉村历经几百年的发展积淀,一些有着明显地域特点的历史传说、民俗风情、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沉淀了下来,这种与城市文化有着极大差异的村落文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自然基础。其完美的村落格局古朴厚重,独特的泉水生态亲和细腻,北方罕见的竹林景观清馨宜人,丰厚的文化底蕴代代传承。可以说,竹泉村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而近年来国内旅游方式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综合型的全面转变,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临沂市高层次休闲度假产品的缺位分别成为竹泉村旅游度假区应运而生的市场依据和发展机遇。

  由此,竹泉村旅游区确立了“以沂蒙古村生态和古村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显著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观、农家风情,融度假、休闲和观光功能于一体的北方沂蒙山乡综合性旅游目的地,逐步建成中高档度假居住地、商务旅游目的地、生态古村和农业观光体验地”的总体定位和功能定位。

  创新产品模式,必须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发掘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即它所蕴含的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首先,构建“龙凤呈祥”的地理空间格局。竹泉村中有石龙山,两侧有泉流,通过绿化和水体景观建设,使石龙与清泉成为景区之“睛”;利用高差设计溪流,使泉水汇入“水口”,营造“双水环绕、关锁不漏”的景区之“魂”。竹泉村东南方景区入口轴线上有凤岭。从建筑格局理念讲,“巽位宜塔”。从景区入口看,凤岭应有成为视角焦点的标志性建筑。因此,规划确立了龙山顺势理水,凤岭巽位建阁的思路。石龙昂首吐玉,凤阁浑然耸立,龙山之水与凤岭之阁遥相呼应,构成了“龙凤呈祥”的空间格局。整个景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顺势、顺水、顺眼、顺意。

  其次,整合资源,塑造“天人合一”的古村骨架空间。第一步按照水脉,以龙山双侧流水在村前汇集处为界,规划为以前导服务、休憩聚散为主要功能的“凤凰迎宾区”和古村区。第二步,按照地脉,将古村以龙山为界分为两个不同的功能区,即以休闲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梅竹幽境区,和以商业娱乐为主要功能的田园闹市区。两个分区一静一动,功能互补。整个村落规划为“两带、四街、六巷、九潭、二十四桥”的景观空间格局。人居与商铺、山水和谐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再者,突出水景,完善“泉上古村”的村落景观。竹泉村“泉上庄”的旧称,充分表现出了泉水盛、溪流多,人在水边、庄在水上的意境。在古村区,不仅以水流分割空间,用池塘竹林等较大过度空间来分割具体功能区域,而且着意从平面立体两个方面做活水的文章。在平面上,首先是以池塘水面表现水之丰,自景区入口开始在景区内设置了“风荷塘、朱雀潭、福缘塘、余庆塘、余乐塘、乐源塘、生命源、智乐园”等水塘。其次是大体量建筑物以整体临水、一角压水、院内流水等方式表现水之亲。在立面上,以瀑布、跌水、湍流等形式表现水之势。

  最后,活化民俗,创建富有古村特色的商业载体。沂蒙民俗深沉厚重,但是目前旅游的现状还基本上以农业观光为主,劳作类的作坊文化还没有形成旅游产品。规划中的“田园闹市区”以作坊文化为闪光点,进行了集中的展现。在这一点上,景区没有停留在静止展示的层面上,而是选择了与游客生活息息相关的加工项目,以活化的方式赋予其新的生命。如设置土法榨油、摊煎饼、竹篾编织、制作黑陶茶壶等项目,展现加工的全部过程,引导游客参观,吸引游客参与。让游客在参与中制作自己可食用、可使用、可观赏、可留作纪念的物品,在劳作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作坊文化的活化,不仅延缓了特色民俗文化的消亡,又避免了不正常的异化。

[1][2][3].css_page_content_list{line-height:30px;color:#333;width:100%;text-align:center}.css_page_content_list a,.css_page_content_list a:link,.css_page_content_list a:visited{color:#a4005b;font-weight:normal}.css_page_content_list a:hover,.css_page_content_list a:active{font-weight:normal}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山东临沂旅游局长支富增:解读"竹泉模式"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