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战略思考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3年前 (2011-11-01) 249次浏览 0个评论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战略思考

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潘鲁生

  日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文化建设为鲜明主题,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重要部署,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因为经济的发展固然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和信仰层面的需求则需文化建设。尤其当代中国不能只是作为一个物质生产的大国,必须着眼文化的整体发展,在经济增长、物质丰裕、体制优化与完善的同时,关注思想成长、价值确立以及道德精神和意义对社会生活的支撑,提高自身文化的高度、深度和凝聚力,实现可持续的文化发展和精神生态平衡,并进一步参与世界知识体系建构,拥有影响和引导世界前进的文化力量,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强国。

  因此,我们关注从国家层面、战略高度求解文化发展问题,并将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显著标志,探讨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理路和可行方案。因为传统节日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往往并非传统节日本身的问题,有着更深层的文化现实,反映当前整体性的文化生态。促进传统节日传承与发展,需要从战略层面加以观照,并在文化整体战略发挥作用的同时,辅以针对性的措施完善和解决。

  一、传统节日凸显文化战略问题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当代文化问题较为具体而且集中的反映。因为节日是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的日子,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包含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和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传统文化的境遇以及社会文化在价值观、认同感等深层精神思想建构方面的现实。

  当前,传统节日遭遇的困境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文化空间的改变,其二是消费文化的冲击。

  首先,社会文化空间改变是社会转型发展不可逆转的过程,在传统农业社会诞生发展的节日文化必然面临冲击。具体体现为:(一)工业化使传统节日欢庆丰收的功能和意义受到消解。(二)科学化使传统节日自然、神灵崇拜的意味被弱化。(三)城市化使传统节日依托的族亲乡邻等血缘、地缘先赋性社会关系受到冲击,现代社交网络使以“家族”为核心的节日内容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四)物质化强化了节日的饮食功能,但其文化意义不同程度地消减。(五)假日化对应现代生产生活的紧张节奏,使消费、旅游、娱乐、休闲等成为主体,未能使传统节日的节俗礼仪成为人们的自主选择。因此总体上,“传统节日的被‘边缘化’是与农耕文明的被‘边缘化’同时发生的”。

  第二,表现为“洋节”泛滥对传统节日构成冲击,其实质是消费文化的冲击和消解。调查显示,对于是否了解西方节日文化内涵,60%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11%表示对西方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很少,29%认为自己了解西方节日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但自己所认同的与西方节日本身的意义内涵还有区别。往往是大众传媒运用“现代”、“时尚”等概念,经过海量不间断宣传,强力将一些新造节日借由文化交流植入现实生活。人们对“洋节”的接受更大程度上是作为消费、狂欢和时尚的符号,节日衍化为文化消费的商品,消费社会理念改变着节日文化内涵。因此,传统节日遭遇的不是来自西方节日等异域文化的冲击,而是消费主义对其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削弱。

  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民族文化标志意义,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当前的文化生态,如果说传统节日文化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文化空间的改变和消费主义的冲击,那么,首要的不是采取具体措施从具体环节上改变节日文化现状,而是着眼全局、立足实际,从战略层面解决文化生态的核心问题。

  二、从文化战略层面求解核心问题

  从当前发展现实看,建立国家文化战略,将文化战略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必要性。社会生活不仅是一种物质结构的运动,而且需要深层的思想基础支撑,正如当前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比经济增长成果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方式,认识到大国崛起不仅取决于经济军事等“硬”指标,而且表现为文化的“软”实力。事实证明,文化的战略导向具有重要作用。正如美国虽然只有三百年历史,但在1945年以后对世界政治、军事、文化走向发挥重要主导作用,在文化战略作用下,实行大规模文化输出,其文化产业产值超过轻工业和重工业总和。日本、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均确立“文化立国”战略,文化在其社会以及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就我国传统节日所凸显的文化生态、文化现实来看,国家文化战略尤其要从宏观层面解决传统文化继承与当代文化建构、本土文化的国民认同、中华文化的世界推广等问题。

  (一)传统文化继承与当代文化建构一脉相承而且影响深远。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根基仍然受到不同形式的消解和动摇,核心的价值体系、符号系统不断处于边缘化状态,据调研,“从国家意识形态到国民教育体系、从精英阶层的主流话语到市井语言都显示出传统的缺位”。一方面,当代文化存在“消费化”、“娱乐化”、“快餐化”、“竞技化”问题,原创能力不足,道德信仰缺失,缺少文化传承和精神价值塑造。事实上,如果失去自身文化传统的延续性,也将失去文明的主体性。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联系,形成生生不已的新传统,通过行为模式、价值观等深层次的建构,解决当前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就此需要在展开国家规划和引导的同时,由学术、教育、大众传媒等共同参与,深入发掘中国文化精神本源,全面梳理历史及当代思想文化资源,以中国经验和中国元素建构社会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建设继承传统且适应时代要求的精神价值支撑和意义世界。

  (二)在开放融通的“全球化”格局中,加强本土文化的国民认同将是一项长远而系统的工程。举例而言,2011年8月尼尔森发布的《中国手机市场洞察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达9.3亿人次,平均1.5个中国人即持有一部手机,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设备终端市场,而且是巨大的数字信息与文化传播的接收群体。其中24-35岁的青年人是最主要的手机数据用户,也是最大的手机服务消费群体。另据调查显示,迄今中国5亿网民中,80%年龄低于40岁,70%月收入不足两千。这组数据说明,在生活方式、生活节奏以及文化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新的、数量庞大的文化接受与传播群体已经形成。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引发对民族文化普及教育和国家文化安全的深度思考。另据中国社会调查所(隶属中国国情研究会)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等14个城市对青年为主的2000名公众展开的“公众过圣诞节状况”调查显示,近9成受访者表示会过圣诞节,3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一到12月即准备过圣诞,就像准备过元旦和春节一样,已成为习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国民建立与推广,加强本土文化认同,是一个现实课题。尤其对于广大具有开放视野和较少生活积累的青年群体而言,只有明了受之于祖先的中华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加强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时文化选择的自主过程。

  (三)中华文化的世界推广亟待提上日程。诚如研究者所指出,全球化的过程也是西方现代性不断扩展的过程,从发现新大陆开始, 西方的文化输出就是自觉的,其文化战略性的导向发挥着有力作用。甚至在20世纪美国文化的推动下, 整个世界文化发展从过去的形而上学、终极价值、根本原理、方法意义、本质规律问题,进入语言研究,并转向历史意识、文化霸权等更广泛的文化研究领域。但是“中国现代性经验没有进入国际大循环,没有成为人类经验的一部分,没有引起世界的充分关注”。我们不能停留于物质生产大国和思想文化的“拿来”者,必须在传承创新中,输出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当代的思想文化成果,融入世界文化创新体系,推广中华文化。就此需要制定国家文化输出方略,在创造优秀成果的同时,深入研究当前的文化创作方式、文化本体结构、文化接受方式、文化传播机制与文化价值功能,通过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强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加以推进。

  应该说,国家文化战略需包含发展文化的基本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格局、战略实施、战略步骤、战略保障以及方法和策略等系统内容,以上所概括的文化传承与建构、认同与推广问题是当前亟待从战略层面加以解决的问题。也是在这样的整体视野和实践推动下,我们能更有效地分析和应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典型问题,促进文化战略的实现。

[1][2].css_page_content_list{line-height:30px;color:#333;width:100%;text-align:center}.css_page_content_list a,.css_page_content_list a:link,.css_page_content_list a:visited{color:#a4005b;font-weight:normal}.css_page_content_list a:hover,.css_page_content_list a:active{font-weight:normal}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战略思考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