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研读昌乐骨刻 感受母系文化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3年前 (2011-12-22) 227次浏览 0个评论

  母系文化,是指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所创造的文化,这个时期所有子女都由母亲来抚养,因此也自然而然地围绕在母亲的周围。人类学家认为,我国古代的母系氏族公社出现于距今约两万年之前,那时的人类体质形态已进入“新人”阶段,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时期,是在距今约8000~5000年左右。在母系氏族时期,人类已经开始定居并开始围养牲畜,女性是家庭劳动的主体,在蓄养家禽家畜的同时,也开始制作一些手工艺品。

《孕》,昌骨4

  刘凤君教授发所现的东夷骨刻文不仅为文字史和书法发展史提供了真迹资料,也为研究考定远古时期提供了新的佐证,同时为母系文化的存在也提供了有力证据。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时期,东夷的城市已经出现,制陶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都已经比较先进,而且早在大汶口文化中期就已经由母系社会逐渐进入父系社会,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从距今4800~6500年的大汶口文化看,家庭已经形成,虽然已经到了父系社会的大门口,但母系仍然占主导地位,而这种局面一直又交叉了近千年,到5000年以前东夷终于率先进入父系社会。有了这些骨刻文字的发现,则进一步证明了5000年文明史是有充分依据的。“炎”、“黄”、“蚩”、“颛”、“颉”、“尧”、“舜”等文字及少昊、帝喾形象的发现,也进一步证明《史记》关于这些历史人物的记载是可信的,是真实的,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笔者在研究昌乐骨刻文时,就发现了有些作品突出地表达了母系文化。在一件昌乐发现的牛肩胛骨臼上刻画的就是一幅颇具代表性的母系文化图。该图以一位母亲(孕妇)形象为中心和主题,下方似是一个女子和一个男童;上方残痕处也似一个男人,右侧也是一位模糊的人像,都是围绕着这位母亲。这种以半图半文的形式所表达的意境,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母系社会中母亲的中心地位。

  以图表意表音是昌乐骨刻文的主要特征。笔者通过对照甲骨文发现,这位母亲所表示的“孕”字与女子的“女”字的形象几乎与甲骨文一致,下方的男童形象也基本与金文“童”字接近,上方的男子的“男”字和右侧的人物“弟”字均有被甲骨文和金文借鉴并略加改进的印迹。

  笔者通过读这幅作品可以看出,这位创作者表述的意境,可能与大汶口文化前期的母系社会以及女娲的传说有一定联系。母系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妇女居于支配地位,其权利和义务,这种文化最早存在于通过母系来承继。这母子之间,因无从知道其父,所以母亲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并通过她来追溯继嗣关系。作者将这位母亲(孕妇)刻画在骨臼的主要位置,并将她的形象塑造的如此高大,虽然已经怀孕了,但仍然身态优美、雍容大方,显然这是画面中的主角,也是社会的主角。而围绕她的人物所占比例都比较小,明显是为配角,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恩格斯认为:母权制是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母系的统治和权威,以及理想的培育模式和没有暴力是社会秩序的首要基础之一。从该图文可以看出,这里大概就是安定和谐的东夷地区,这里是最适于人类生存的地方,这位伟大的母亲正是带领着她的儿女们在这里无忧无虑的生活。

《男》,昌乐骨刻

  在昌乐骨刻19号兽骨残片中同样可以清晰的看出对母系文化的描述。这是一幅以母亲为主题的颇为生动的游玩图。图中心好象是一位母亲(孕妇),其造型也有点像“孕”字,正在信步向前,后面好象是她的爱子,手中高甩着一根树枝,或是一件玩具。下方是一个男性老者的形象,画的结构像是一个“男”字的轮廓,中上方和右侧是两个少年儿童,似乎都在欢唱、蹦跳着,前面孩子稍大一点,正朝对面飞奔而去,后面小一点的孩子正在不顾一切的拼命追赶。两个孩子的造型也都与“子”字颇为相似。最上端也有三人,前面一位女子正跨着优美的步子,其造型也恰像一个“女”字,左手携着一位少儿,像是边跑边回看那位擦肩而过的男子,那位男子也好像正在回头看着她。这是一家三口正出行游乐?还是那位孕妇的大孩子?其画面显示出盎然生机,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很明显,作者所表现的是母亲占据着主导地位的多子女的生气勃勃的家庭生活。根据图形文字向象形字转变的时间推测,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当在炎黄时期。这个时期父权制在大汶口文化遗址附近地区早已确立,而周边地区正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母系是和平的象征,部族之间的战争,一夜之间就会让男子登上历史舞台。这幅画大概是对和平的眷恋,因为在其它画面中已出现战神与刀兵。

  母权制在文明的曙光里消失了,父权制则在战火中得到进一步巩固。但在远离战火的地区,母权制仍然得以延续下来。据新华网报道:位于中国西南滇川交界处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边,就仍有“人类最后的母系王国”存在。在泸沽湖畔世代居住了1500多年的摩梭人,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保存有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人群。他们是纳西族的支系,有3万多人,摩梭大家庭的成员以母亲的血缘为纽带,男不娶、女不嫁,至今仍保留着走婚的习俗。

  但是,躲得过残酷战争洗劫的边远地区,却躲不过经济的潮水的冲击。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仅存的母系氏族文化原生地---泸沽湖村的村民扎史说:“旅游让我们的生活富足了,但也让我们感到困惑和痛苦。最主要的是一些摩梭人的私心和名利心开始膨胀,年轻人还产生了‘分家’、‘过小家’的想法。”这种现象说明了母系文化正在逐渐淡化,看来就连这最后的阵地也很难保存了,恩格斯当年曾经关注的这一文化现象正成为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为此笔者呼吁:母系文化不应当就这样悄然结束,而应当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使这一悠久的历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可话再说回来:文明与进步,谁又能阻止得了呢?看来,这5000多年前就跑在最前面的东夷人,眼看就要被摩梭人一步追上了!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研读昌乐骨刻 感受母系文化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