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太阳文化在这里起源》--丁再献在研究大会上讲话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2年前 (2011-12-27) 279次浏览 0个评论

  2011年11月17日(根据记录整理)

  《太阳文化在这里起源》——丁再献在日照市旅游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市人大孙运河副主任、市政府解世增副市长,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日照市旅游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这是全省第一个旅游文化研究会,在此,我受山东省旅游局副局长、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赖征宇委托,并代表省旅游局、省旅游行业协会和省旅行社协会,向日照市旅游文化研究会的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祝贺!

  前些天,我听到日照市准备成立旅游文化研究会的事宜,感到非常欣慰,省旅游局局长、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于冲听取汇报后认为很好。赖征宇同志原定参加今天的成立大会,由于处理一项紧急的事务没能赶到而感到遗憾,这说明旅游文化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

  我省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有三孔、泰山等,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誉。今年全省各级努力发挥旅游的产业带动功能,积极整合旅游与文化资源,着力提高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意水平,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成功举办了“好客山东贺年会”和“好客山东休闲汇”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有力推动了全省旅游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了“好客山东”品牌效应。2011年山东全省旅游总收入预计会接近3700亿,比上年增长约19%。旅游产业占整个山东省GDP的比重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提高。这些成果都是在全省旅游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当然包括日照市旅游业界所作出的贡献。

  近几年来,日照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旅游业,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日照旅游的政策和措施,日照市旅游业迅猛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日照市一大批新旅游景点推向市场,特别是民俗旅游接待规模和接待人数高居全国首位。

  但在旅游文化内涵方面,我认为还不够鲜明。由于在发展初期过度依赖人数上的优势,忽略了文化主题的挖掘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得日照旅游的整体知名度和档次一直没有得到更好地提升。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如果要推动日照旅游的长远发展,必须抓住文化这个关键。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文化的竞争上。同时,旅游与文化是相互包容的。旅游产品的品位高低,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生命力。日照市旅游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日照旅游文化在全省率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全省其他城市带了好头。根据中央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要求,全省各市都要发挥好旅游社团组织的作用,把对旅游文化有建树、有责任心的专业人才利用起来,与旅游、文化等行政主管部门一道去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大势所趋。当前,建议你们首先从日照旅游景区文化主题和民俗旅游的内涵为课题进行重点挖掘和研究,不断提升日照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民俗旅游的档次,逐步推动全市旅游企业创建出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当然,这项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旅游、文化等主管部门的支持,需要各涉旅企业充分的配合,更需要在座各位旅游同仁的艰辛工作!

  日照市旅游文化研究会今天宣告成立,今后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开展、去深入研究。我认为:日照市旅游文化应在原来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与日照市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大力挖掘和充分利用好本土文化。日照市的本土文化是什么呢?那就是人所共知的太阳文化和东夷文化。日照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东夷人在这里始创了太阳文化,太阳文化成为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叫太阳城的不少,那些太阳城只是一些传说,没有考古证明,而真正称得上太阳文化之源的只有日照,因为5000前东夷人最早记录了太阳从这里升起,莒县陵阳河出土的陶尊上的“”和“”符号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1960年在莒县陵阳河出土发现了一批古陶器,俗称陶器大口尊。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说过:“大汶口文化陶文要比其他史前文化的陶器符号更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原泰安市博物馆长、现任泰山管委副主任刘慧研究员介绍:带有类似图文符号的陶器,泰安大汶口墓地发掘的仅为一枚单字,陵阳河陶刻符号,现已发掘出土了近20个。这些陶上有的刻着“”、“”图案,其共同特点是:一是个体比较大、器壁比较厚且不易破损的大口、尖底的灰陶尊;二是刻画部位于陶尊口沿下10厘米左右、腹上特定显赫之处,较为统一;三是字体比较工整,显得苍劲而熟练,有的还被染上朱红的颜色。就文字学领域而言,目前学界结论是:

  第一意见:是汉字的远祖,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第二意见:是一种图像符号,其成型时期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约4800~5000年左右。

  关于陵阳河“”陶图文的解释,一直存有争议,其主流论点为:这一图案是“日、月、山”或“日、火、山”。最近又有新论,有人认为是“日、鸟、山”,甚至还有人认为是生殖崇拜,可谓众说纷纭了。

  “日、月、山”说。泰山文化学者周郢认为:“”符号最上边的圆,一般认为是太阳的象征,中间的弯月形,有的解释为月亮,有的解释为祭天的火焰,有的则解释为云气,各有依据;而最下面隆起的山形,专家们则意见一致,认定这座相接日月的高山,就是雄踞天东的泰山。这一神秘的符号,昭示着早在上古之时,泰山崇拜就在东夷民族中诞生了。

  “日、鸟、山”说。东夷少昊部落,崇拜鸟的同时,还十分崇拜太阳,《尚书·尧典》云:“分命羲仲,宅,夷,旸谷。”注曰:“宅,居也,东夷之地称夷;旸明也,日出谷而天明,故称旸谷,旸谷,夷一也,羲仲居治东方之官。”说明了古代人对日出东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东夷之祖少昊,所谓“昊”字,从日从天。北京大学在前寨遗址考古发掘时,曾出土一彩陶罐,画有八个圆圈之图案,按陶文之意,当释为八个太阳,它同样有着崇拜太阳之含义。就此可以充分证明东夷之人,特别是前寨遗址的先民们崇拜鸟和日,这与分布在山东各地的东夷部族同样是崇拜一个图腾。

  又有说:这个上圆圈下弯角形的陶文,可能就是日鸟合体符号,即《南子·精神训》说的淮所“日中有跤乌,”(上面的圆圈)。既是太阳也是鸟首,下面是两羽翼形,正面鸟身。

  “日、火、山”说。对于“”的解释,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在《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中解释为:“‘日、火、山’纹饰为‘旦’字,认为是由日形、云气和山形这‘三个偏傍构成的会意字’。”上边的圆圈是太阳,中间的半圆是火苗,下边的五个尖是山峰。这是古人在山顶点燃柴禾,举行祭祀太阳的仪式。它反映了古人类对太阳的崇拜。

  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它们是文字,因为这种符号整齐规则,已经规格化,更重要的是已经有简体字,这足以说明他们是已经进步的文字,是商周时代文字的远祖。唐兰认为“”是“日、火、山”,而“”可能是简化字,具体解释为:“上面刻画着太阳,太阳下面画出三火,下面是山,而另一个字只在日下画出火形,把山形省略,因此,跟后来的‘炅’字完全一样。”

  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王树明研究员认为:整个陶文分为三部分,下为“五峰山”形,中为“火焰”,上为“日”,合之为“炟”。

  我通过对骨刻文的破译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以仓颉为代表的东夷人所创造的汉字,都是通过生活、劳作实践及对事物的认真观察而提炼出来的。例如众人的“众”字,在骨刻文中是四个人共同扛一段横木,而在甲骨文中就精简到三个人,在“日”下面,后来一横或“日”也去掉了。众字的演变说明古人对这个字本义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四个人扛木头,表示人多,三个人在太阳底下干活,同样表示人多,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呢?意思仍然没有变化,因此,最后三个人就表示“众”了。由众字的演变,我们可以联想到陵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太阳文化在这里起源》--丁再献在研究大会上讲话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