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探寻丁再献骨刻文研究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2年前 (2012-01-18) 181次浏览 0个评论

  一、概述:

  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再献是东夷文化追随者、研究学者,在齐鲁大地已很知名。近几年,他一直在潜心研究东夷文化与旅游,而且对骨刻文研究和破译有了重大突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于2005年发现和命名的骨刻文,比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最近,丁再献从刘教授已收集到的130件骨刻中破译了近200个字,并用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五种字体书写成文,为使读者更加直观,每字均附有骨刻原图。丁再献的《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即将出版,一些甲骨文中未被译、一些解释有误或欠准确的文字将在书中一一解读。

  骨刻文破译了,人们对用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五种字体书写出的表达形式表示认可,一读便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这仅是对骨刻文直观感觉的开端。如何使读者深入、详尽了解每个字的出处,在骨刻中什么意思,在同一件骨刻中与其他字有什么联系,甲骨文和金文等与骨刻文的传承关系等,就需要逐字逐件进行诠释,这无疑又是一大难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攻读甲骨文,查阅史书籍,研究说文解字……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将破译出的骨刻文字逐一解出了答案。然而,没能得到家兄丁再斌的全部通过,经过家兄的重新修订,对这些文字的解读更有深度,更加确切,更符合汉字发展规律,使骨刻文的解读达到了新的高度。

  《骨刻文解读》一节每个字的解读,采用了每字下方附有“汉字演变过程”书写五体方式,其后是该字出于何处、何种意境、与同一件骨刻其他字的联系,甲骨文、金文等与骨刻文的传承关系。

  第十九章初定取名为《骨刻文举要》,但骨刻文的发现和命名者刘凤君教授认为:如果是仅破译了几十个字,将其进行解释,可以称“举要”。在第一期发现的130件骨刻文中就破译出了这么多字,而甲骨文已发现近20万片,4000多个文字符号,到目前为止仅破译了1/3多,骨刻文的破译比率如此之高令人惊叹,因此应叫《骨刻文释读》,遂改定其名。

  二、骨刻文的发现过程

  东夷骨刻文为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学家刘凤君教授于2005年春在济南首先发现,开始被称为“早期文字”、“东夷文字”,最后被命名为“骨刻文”。随着昌乐骨刻文、寿光骨刻文的相继发现,刘凤君教授先后出版了《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昌乐骨刻文》和《寿光骨刻文》等专著。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中部地区潍坊至济南一带和关中地区以及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古文化遗址经常出土刻划文字的骨头、石器、陶器和陶片等,其中骨头约占90%以上。2005年刘凤君教授在济南见到一片刻字的骨头,认为是早期的文字。特别是2007年7月刘凤君教授又见到了昌乐县收藏的一批刻字骨头,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他首先认定这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产生和使用的一种早期文字,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并得到了学术界认可。刘凤君教授经过进一步田野调查和深入分析研究,认为骨刻文的年代距今4600~3300年,确立了陶器符号与骨刻文、甲骨文、金文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

  2008年7月30日,来自北京和山东的考古专家对这些符号进行专门研讨,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定名的“骨刻文”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的认定。

  三、骨刻文的破译

  丁再献认为,发现者是伟大的,启蒙者同样伟大。刘凤君教授不仅是骨刻文发现者,也是骨刻文破译的启蒙者。当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时只不过发现了像金文中雨、日、月、山、水等几个字,但为后人打开了破译甲骨文的大门,因而公认为“甲骨文之父”。遗憾的是王懿荣没有留下关于甲骨文研究的文字,而刘凤君教授不仅将发现的八个像甲骨文中尧、舜、龙、凤、鹿、豕、犬、人的象形字分别与甲骨文及金文作出比对,还撰写了多部关于骨刻文的发现与研究专著。虽然当时这八个字没能写出,但刘凤君教授已经给后人以重要的启发,从此打开了破译骨刻文宝库的大门。正如丁再献的戏言:自己虽然不是专业考古人员,但却是东夷文化研究的忠实“粉丝”,加上对古文字书法艺术多少有一些了解,以及对刘教授的敬慕,有幸也有兴加入到这场“猜谜”游戏中来。

  《东夷文化与山东》一书是丁再献原定2010年底完成的计划,当了解到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发现了骨刻文后,认为骨刻文应是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遂产生了将骨刻文内容写进书中的念头。2010年9月5日,丁再献登门造访刘教授后,开始更深入的研究破译,并查找出诸多实物佐证。丁再献对文字研究资料情有独钟。当他接触到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的骨刻文研究时,对骨刻文中一组一组的形象图案产生了浓厚兴趣,凭其多年来对书法和书法理论的研究知识,不仅从130件骨刻上一口气破译了200多个象形字和会意字,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山东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东夷人首先创造了骨刻文字,很可能是汉文字的源头!

  东夷自伏羲时代起就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黄帝时代文字的创造与使用当然是要阐述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这些骨刻图形文字无法辨认,使得《东夷文化与山东》第四章关于图形文字的论述无法展开,丁再献的家兄丁再斌在修改时不得不忍痛割掉了部分内容。由于其家兄对骨刻文的认知仅仅停留在“龙”、“凤”几个符号上,而对骨刻文是汉字的源头之说将信将疑。尽管丁再献多次向其家兄详尽介绍东夷骨刻文的研究情况,但家兄始终对其表示冷漠。家兄认为这无疑是文字符号,但文字符号早在6000年以前就已经客观存在了,例如东夷陶文、陕西临潼姜寨村陶文就都属于文字符号。而且郭沫若先生早就认为甲骨文是“经过了至少两三千年的发展”,要证明这些骨刻符号的重要价值,除非发现其与东夷陶刻符号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进步,与殷墟甲骨文有什么内在联系。与几位学者探讨过,也均与其家兄观点类似,未得到有力支持。但是这并未让丁再献失望,反倒激起了解开这些神秘符号的热情。好在平日喜欢“舞文弄墨”,对隶、篆乃至金文、甲骨文有一定的了解,沿着隶、篆、金文、甲骨文演变的逆行轨迹来研读这些图形文字,也就等于获得了一把解开神秘符号的金钥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破译的第一批骨刻文以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隶的顺序书写成书法作品从网上传给其家兄时,家兄为之一振,一改对骨刻文的漠视,第一个认可。因此丁再献信心大增,再传给刘凤君教授等学者,也都不无肯定。东夷骨刻文的批量破译,首先让其兄长看到了“文明”曙光。当作者把刘凤君教授编著的《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寄给其家兄之后,家兄对骨刻文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作者所破译一百几十个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基础上,他竟然一口气破译了共、比、万、众、解、梦、煮等四五十个会意字与部分假借字。这样,东夷骨刻文“六书”的家族赫然壮大,所译骨刻文就有了200余字之多。东夷骨刻文的破译使“草根腐蚀”之说不攻自破。

  骨刻文破译了,人们对用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五种字体书写出的表达形式表示认可,一读便知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这仅是对骨刻文直观感觉的开端。如何使读者深入、详尽了解每个字的出处,在骨刻中什么意思,在同一件骨刻中与其他字有什么联系,甲骨文和金文等与骨刻文的传承关系等,就需要逐字逐件进行诠释,这无疑又是一大难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攻读甲骨文,查阅史书籍,研究说文解字……,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将破译出的骨刻文字逐一解出了答案。然而,没能得到家兄丁再斌的全部通过,经过家兄的重新修订,对这些文字的解读更有深度,更加确切,更符合汉字发展规律,使骨刻文的解读达到了新的高度。

  《骨刻文解读》一节每个字的解读,采用了每字下方附有“汉字演变过程”书写五体方式,其后是该字出于何处、何种意境、与同一件骨刻其他字的联系,甲骨文、金文等与骨刻文的传承关系。

  四、骨刻文的意义

  骨刻文是东夷民族所创造。骨刻文是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称为“东夷文字”。丁再献就是在刘教授发现尧、舜、龙、凤、鹿、犬、豕、人像八个汉字的启发和引导下,进入了东夷骨刻文字的宝库,仅用一年时间就从目前收集的130多件骨刻文中,相继破译了200多个字。

  通过骨刻文的破译研究和东夷始祖图文的发现证明:汉字起源于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的记载有了可靠依据。正如《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说明长期跟随黄帝生活在东夷的仓颉在始创骨刻文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甲骨文的发现,将我国始创文字的历史又往前推进了数百年。甲骨文不仅为研究考定古代史、语言史和文字史提供了新的珍贵文献,也为古文字书法艺术和书法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真迹资料。而骨刻文的发现和解读不仅证明比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改写了中国文字史,也为甲骨文已释字和未释字的进一步解释和修正提供了直接的依据;为司马迁《史记》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的新依据;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史提供了有力的新佐证;为陶刻图像(文)、岩画图像(文)研究和远古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丁再献认为:甲骨文的发现,一般认为是100多年前的王懿荣,但也有一些争议,因为在王懿荣发现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甲骨文的记载了。几百年前就有农民在殷墟遗址上挖出甲骨到药铺卖钱的,也有拿到京城去卖钱的,但是他们都没有发现甲骨文的真正价值,因而他们都不是甲骨文的真正发现者。就如同人人都知道苹果熟了就要落地,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却只能归功于牛顿一样,骨刻文也有类似的经历,其发现者是刘凤君教授。刘凤君教授骨刻文的发现是继100多年前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来,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是中国文字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重大贡献。因此,刘凤君教授可以称得上当代王懿荣了。

  五、学者对破译骨刻文的评价

  丁再献关于骨刻文的破译,得到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骨刻文的发现和命名者、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多次亲临指导,首先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和诚挚的帮助。著名民俗专家、山东大学赵申教授不仅经常现场研讨,还对所破译出的文字逐一点评,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给骨刻文的破译发挥了重要作用。史前文化研究著名学者、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宋兆麟多次致函、致电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要求坚持不懈地将骨刻文字研究进行到底。著名学者、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终身教授路遥先生在85岁高龄的情况下亲临丁再献办公室,当目睹了丁再献关于骨刻文破译和研究成果后,当即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与支持,感人至深。著名学者、诗人、山东省文联原副主席苗得雨先生多次热情褒扬,同时风趣地指出:丁再献骨刻文的破译找到了汉字的源头,为中国文字排顺了辈分,其曾祖父就是骨刻文,祖父为甲骨文,依次是金文、篆书和隶书;就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摩擦学会副主席薛群基也对东夷文化的研究表示了热心关注,在解答丁再献提出的骨刻图文是如何形成问题时说:经对照实物详细研究、分析认为:这些骨头上的图文颇有规律,不少图案重复出现,人工刻画痕迹明显,不象虫蛀或其他腐蚀而形成。因此,可以肯定这是人为有意雕画而成。并说,刘凤君教授发现骨刻文和丁再献的破译成就,都是对我国文字研究的重大贡献,希望继续努力,多出成果!

  六、媒体对破译骨刻文的报道

  丁再献破译骨刻文的成果很快被媒体发现,第一个采访报道的是大众日报记者刘英,她的采访文章在2011年2月22日大众日报发表以后,立即引发了社会重大反响。新华社、《大众日报》、《中国旅游报》、《济南时报》、《旅游商报》、《华星日报》,《文化月刊》、《旅游发展研究》、《山东人》、《时代地理》,山东卫视、齐鲁频道、公共频道、各大网站等媒体长篇报道,中国经济网、人民网、大众网和山东网专门为其开设了东夷文化研究专栏,转载了部分有关东夷文化研究和骨刻文破译的论文、记者专访,以及所破译的骨刻文字。正因为丁再献东夷文化研究和破译骨刻文的重要成果,而被称为东夷文化学者,破译骨刻文字第一人。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探寻丁再献骨刻文研究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