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台湾新北市五股湿地 从"垃圾山"变回生态园区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2年前 (2012-02-28) 671次浏览 0个评论

  中新网2月2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新北市五股湿地见证台北盆地百年荣衰,从良田到疏洪道,从垃圾山到生态园区,如今五股湿地景象,30年、50年前完全无法想象,甚至它是人工还是自然湿地,至今也没有定论。

  越过二重疏洪道河堤,成芦桥下不起眼的铁皮货柜屋,上头的广告牌写着“荒野保护协会五股湿地教育中心”,这里是五股湿地的核心,一切传奇的起点。

  往北方顺着碎石小径走去,两旁茂密的芦苇丛,依稀可见隐藏其间的沼泽湿地。再往前走,一片宽敞的泥滩地映入眼帘,不时有三两水鸟,忽地飞翔、忽地将头钻进泥地觅食,另一侧的水笔仔更加丰富了湿地的色彩,对岸关渡平原的高楼大厦就在不远处,形成奇妙的对比。

  现在被称为“疏洪生态公园”的地方,60年前仍是叫做“洲子尾”的平坦平原,和芦洲、五股连成一片,只是较为低洼。1964年,当局为了解决台北水患,炸开了关渡对岸的“狮子头隘口”,淡水河的洪水的确更容易流到出海,海水却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倒灌进来,从此当地的水质有了盐度,生态也彻底改变。

  家住五股、现任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的赖荣孝,见证了五股湿地的转变。根据相关文献,20世纪70、80年代,当地居民饱受海水倒灌之苦,农田的水退不出去,却带来丰富的渔产,农民们索性做起捞鱼的生意,转行作了渔民。靠近淡水河的一侧,也渐渐出现了潮间带生态,水笔仔、招潮蟹、水鸟一一现迹。

  1984年,又有另一项关键转变,当局征收洲子尾周遭土地,开辟了“二重疏洪道”,却也为此地带来了环境黑暗期。70、80年代正值台湾经济蓬勃发展,疏洪道位于五股、芦洲、三重之间,成为名符其实的“三不管地带”,不肖业者偷倒废土、废弃物,赫赫有名的“五股垃圾山”,也是在此时期形成。

  进入新世纪,环保运动兴起,当局被迫正视此区乱象,但改造重视景观设计,甚至一度要将苟延残喘的水笔仔铲除,改造成绿地公园。赖荣孝看不下去,结合当地团体和公权机关请命,希望已还原沼泽生态、复育为主。

  该运动出乎意料地成功,赖荣孝说,当时他们怕保存湿地被打折,刻意采取画大饼的策略,希望将疏洪道出口堰100多公顷的土地全数复育,没想到时任台北县副县长的李鸿源一口答应。

  县府在设计图上大笔一挥,原本的公园绿地,改成沼泽湿地,除了已发包的“微风运河”仍必须维持原案,为了补偿,湿地复育范围扩大至疏洪一路以西、五股堤防以东、高速公路以北,正式将教科书上的“栖地补偿”,运用于实际。

  如今,五股湿地定期有专家进行生态观察,假日则成为生态教育的良好场所,志工们口沫横飞地解说,告诉民众“烂泥巴”所蕴藏的价值。

  回顾五股湿地的发展史,赖荣孝认为,不必太在意它是“自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重要的是正视五股湿地的价值,“过去人们不了解,以为湿地只是杂草、烂泥巴的地方,其实里头蕴藏了很多的秘密。”

  荒野五股湿地栖地复育专员汪雨苍表示,在冬季,五股湿地可以看到多种水鸟,夏天则有“四斑细蟌”穿梭在芦苇丛中;每年8月至9月的傍晚,数万只家燕在此聚集,练习飞翔、捕食的技巧;11月及3月则有过境的黄鹡鸰在此地觅食,每次少说有一两千只;而不论是哪一个季节,招潮蟹都会在滩地中钻来钻去。

  除了生态价值,五股湿地还在都市区扮演了重要的“固碳”角色,赖荣孝说,学界近年已提出“蓝碳”的概念,其中占全球面积2%的湿地,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与占全球面积7成的海洋相同,湿地正是最好的“碳封存”场所,为遏止全球暖化贡献良多。(中新网)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台湾新北市五股湿地 从"垃圾山"变回生态园区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