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一位旅游人与东夷骨刻文字的情结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2年前 (2012-04-21) 170次浏览 0个评论

  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先生历时3年完成了新著《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他用自己睿智的眼光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破译出了150多个骨刻文,带我们走进感受东夷文化的神圣之旅。

  丁再献说,其实很早就想写一本书,书名都想好了,就叫《东夷文化与山东》,但因为这一选题很大、很广,所以一直迟迟没有动笔。3年前,认识一位韩国朋友,听说韩国有很多人在研究东夷文化,并宣称他们是东夷文化的源头!所以很着急,激发了自己深入研究东夷文化的强烈愿望。当时就一个想法,要保护传承好东夷文化,我要赶紧站出来!

  拿兽骨当宝藏的书法家

  东夷文化博大精深,没有文献能够非常系统、清晰地讲述东夷文化的发展过程,这让刚开始着手做东夷文化研究的丁再献着实感到了巨大的困难,“我买了很多有关东夷文化的书,开始潜心研究。听说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了骨刻文,当时我就猜想,骨刻文作为记录东夷文化的一种符号系统,很可能就是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0年年底的一天,我登门拜访了刘教授。”丁再献说。

  回忆起当年见刘教授,丁再献脸上透露着几分欣喜,他说,刘教授家里,地上、阳台上满满地放着数百块骨头,原来正准备请人拍照片出版他的《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第三部《龙山骨刻文》。因此,刘教授自己都说除了摄影师以外我是见过这些骨刻最多的人。“我学了三十多年的书法,听过欧阳中石、蒋维崧等很多书法名师的课,虽然没有成名,但书法、篆刻理论都学过,这些书法知识对我有很大启发,当时乍一看那些兽骨上面刻着的图文,凭借多年书法和篆刻知识的累积,一下就看出那的确是文字。”

  怀揣着对东夷文化的追逐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丁再献开始了对骨刻文艰苦细致的研究,一堆在旁人眼中的“烂骨头”,却成了丁再献进行东夷文化研究的宝藏。“当时刘凤君教授发现骨刻文的消息报道后,遭到了很多专家的否定,当然也有不少专家持肯定态度,但我不管人家否定与否,只要我认准的事情决不回头,我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全然忘记了外界的争论,当我破译出四五十个骨刻文时,就更加坚定了信心,当连同家兄丁再斌破译的50个字,总计破译出两百多字时,感觉眼前一片光明了!”丁再献一边说着,一边铺开桌上早有的宣纸,拿起笔,不一会儿功夫,一副由骨刻文规范书写的“龙飞凤舞”跃然纸上,“这是骨刻文的‘龙’,就是这个图,跟金文几乎一样,我都是用事实来证明事情,骨刻文上记录的不仅是文字,还有千古埋藏的秘密。”

  隐藏在兽骨中的故事

  凡是专家都知道,骨刻文要比甲骨文难破,因为骨刻文没有参照物,丁再献就一个个查,历史书怎么记载的,甲骨文、金文怎么写的,怎么解释的,顺着这条线,追溯源头,从源头对接。

  “2010年的春节,7天假期,我哪儿也没有去,就在我办公室这张桌上开始写字,很多时候一幅字我就能写上四五个小时,一幅作品要写三四遍才能定稿。”每写一幅字,丁再献都需要先从兽骨上的图临摹下来,再将其规范写成骨刻文,接下来依照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的顺序,用五种字体勾画出不同时期文字的演变过程。

  这些年,有许多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到丁再献这里来探寻一番究竟,他们大多数是带着怀疑的态度来的,但是每一次经过丁再献细细讲述这些文字的含义之后,都被丁再献强有力的事实考证折服。对此,丁再献只是十分谦虚的开起自己的玩笑,我是个三无研究人员:第一无名师,第二无门派,第三无学术头衔。

  每一块兽骨在丁再献的眼中都充满无穷的魅力,他把常人眼中的“乱麻”解读成一个美丽的故事。“我在破译骨刻文的过程中,不仅向专家请教、交流,还经常询问周围人们的意见,同事、亲友或是导游,往往能够给我一定的启发,文字是人们普遍常用的,不能只是几位专家看懂,也得让老百姓们看明白,那才是真正的破译成功。”

  《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一书已经发行,但是丁再献却没有因此停下对东夷文化追随研究的脚步,他仍然坚持着在业余时间继续破译骨刻文,就在记者采访当日,他刚刚完成对旅游的“游”字的破译,并进行规范整理工作,继续对骨刻文的解读,坚守东夷文化这块充满诸多悬疑的的阵地。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一位旅游人与东夷骨刻文字的情结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