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山东滨州:"民本城建"催生鲁北生态名城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2年前 (2012-05-22) 200次浏览 0个评论

  站在横穿中海的大桥上,一座洋溢着浓郁生态气息的滨州新城尽收眼底:大片绿色和湖水是城市的主色调,新颖的建筑掩映其中,行人悠然行走在空气清新的街头,展现出一幅幸福和谐的民生画卷。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紧紧围绕“民本城建”这一核心理念,正确处理城市与文化、城建与民生、新城与旧城的关系,打造成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名城。

  ·生态与文化铸造城市“灵魂”

  “文化是建筑和城市之魂。”——中国两院院士、建筑大师吴良镛

  黄河穿城而过,但水资源极其匮乏;20年前还是一座欠发达的小城镇,却要建设现代化新城。在这种背景下,滨州人因地制宜,从2003年开始实施“四环五海”工程,大做“水”和“绿”的文章,形成了大空间、大水面和大绿地的城市特色。

  初夏时节,漫步在滨州街头,水鸟不时鸣叫着飞向天空。依托紧依黄河的区域优势,滨州市将城区内5条河道和沟渠与黄河贯通,引黄河水进入主城区,让黄河水韵润泽这座曾经干旱的城市。目前,滨州市不仅有绕城一周的环水带,还有5条垂柳密织、绿荫笼罩的穿城河道,在城区洼地上建成中、东、西、南、北“五海”,并形成城区72湖点缀其间的“水城”格局。城市总水面达15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多立方米,位居黄河流域城市首位。水,使这个城市充满灵性和活力。

  同时,滨州市通过实施“规划建绿,拆房还绿”工程,改过去的“见缝建楼”为“见缝插绿”,在城区建设风格各异的108园,目前已建成街头绿地、游园广场58处,实现500米见绿、见园、见广场的目标,城市绿化覆盖率近40%,“广场化、园林化、舒适化”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今年52岁的滨州市民李明枝每天都要带着孙子到家附近的五四广场溜达,两岁的孙子在这里尽情地玩耍让她心中充盈着幸福。“前几年想找个地方乘凉都不容易,现在走出家门就是公园。”李明枝说。

  城市水系和植被的“灵魂”,是在此积淀的黄河文化、孙子文化、齐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赋予的。滨州市长张光峰这样表述:城市的魅力主要来源于文化内涵。城市规划要注重把城市的空间格局、城市色彩、建筑风格、生态环境等作为显现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

  五海分别以“天、水、地、情、人”为文化主题。记者所到的中海以“天”为主题,集湖泊、岛屿、湿地、林木和草地为一体,突出日月星辰的设计理念,散落在宽阔水面的小岛,似点点繁星镶嵌在天空,彰显着黄河文化、生态效应和环境特色。

  目前,滨州正在恢复历史八景,建设地标性建筑黄河楼,正在建设中的连接城区和外环的荷兰伊拉斯缪斯大桥、英国布列坦尼亚大桥等36座“世界名桥”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异地风光。

  滨州市规划局副局长曲秀峰说:“因为有外环河,城区所有道路与和外环路相连都必须要一座桥。我们就把世界地图和滨州市地图叠加,在相近的地方寻找世界名桥,并缩小后建一个世界名桥博物馆,既实现了交通功能,又让城市建筑富有文化内涵。”

  ·利民优先让城建充满人文关怀

  “城市规划的最高目标是使市民安居乐业。”——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和规划大师梁思成

  一个城市的新建,总是伴随着旧貌的变迁。近年来,滨州市城区城中村改造共拆迁院落8088个,拆迁面积达224万平方米。

  刘艳青原来是滨州市双庙刘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一家人种着五亩多地,现在她搬进了城中村改造回迁小区双湖家园,家庭收入包括丈夫开车挣钱和这个村改造时成立公司的分红。双庙刘村党支部书记杨玉国说:“抓住城区建设的机遇,大伙凑钱成立了置业公司和机械租赁公司,原来的农民都变成市民,现在又变成股民,收入从2007年的人均3000元增加到去年的1万元。”

  滨州市建设局建材办书记、城镇化办公室主任朱臣说:“拆迁是一座城市发展中必然经历的阵痛。但我们始终将坚持阳光拆迁作为前提,做到拆迁项目合法、手续合法、程序合法、主体合法、补偿安置标准合法,以及拆迁补偿资金和安置房源到位,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知道城市发展对每个人都是有好处的。”

  滨州市城区的建设不仅充分考虑到以民为本,而且还严格遵循不与民夺利、让利于民的原则。在建设“五海”、72湖过程中,滨州市不“硬造”风景,而是根据当地沼泽苇塘和盐碱洼地较多,而蓄水能力不足、淡水缺乏的实际,取土成塘,扩挖成海。

  彩虹湖是滨州城区72湖之一。湖面芦苇摇曳,绿波荡漾,不时可见野鸭追逐嬉戏。每天都要来在这里锻炼身体的市民王先立说:“这里原来就是一个臭水塘,到处是垃圾,现在一改造就漂亮多了,空气也好。”

  正在建设的投资7.7亿元的滨州市民文化中心地处城区核心区域,是商业开发的黄金地段。考虑到滨州市现有图书馆、艺术馆多数建设于上世纪中期,而且面积小,满足不了市民文化生活需要,滨州市毅然将占地296亩的文化中心建在这里。

  “群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迫切,过去滨州在文化休闲方面欠账太多,现在拿出这一块地来不仅可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要,而且也是对一个以民为本的城市建设最好的诠释。”滨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史建伦说。

  近几年,滨州连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就学、就医、增收、居住、交通等问题,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滨州市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四项重点支出完成112.9亿元,同比增长33.4%,占全市财政支出的56%。

  ·新老城区共享成果和谐发展

  “城市是一部史书,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属于它的一页,这部书是历史的记忆,每个人都有自觉保护它的义务。”——新加坡著名规划大师刘太格

  和多数城市的发展轨迹一样,滨州市城区也经历了老城区到新城区的演变,但滨州市并未让老城区自然衰落,而是让老城区和新城区同步发展,在近年来的城区建设中赋予老城区和新城区同样的权重,建设新城,不忘老城,让新老城区共享经济成果和谐发展。

  曲秀峰说:“新城区和老城区从地理位置上有所区别,但在整个城区建设规划中,我们一视同仁,并无轻重之分。”

  相对于新城区从无到有的建设,老城区“旧貌换新颜”的难度更大。滨州市将位于滨城区的老城区一分为二,一部分老城区的建设由滨城区负责建设,另一部分由市级财政一力承担。为此,滨州市曾安排三位副市长挂帅分别负责统筹包括开发区在内的三大块城区的建设。

  “老城区改造最大的难度就是一些街头建筑的拆除,尤其是核心商业地段的改造。虽然目前一些主要商贸圈仍位于老城区,但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并没有为商业利益让路,而是让老城区和新城区一样有绿有水,让老城区的市民也感受到滨州市区面貌的变化。”朱臣说。

  新城区各种基础设施由于起点高比较完善,但老城区的一些管网设施却日显陈旧,其中老城区赖以过冬的暖气管道更是因年代久远无法发挥作用,一些家庭锅炉污染也很大。2011年,滨州市投资4个多亿对新建小区和老城区的暖气管网进行改造,让老城区居民和新城区居民一样家里暖烘烘的。

  城区建设过程中,滨州市为了让老城区的市民有一个休闲场所,共拆迁80万平方米,建设绿地和广场58处,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按照每500米有一块街头绿地的规划,化建筑为绿地,变破旧为风景,让老城区到处绿意盎然,让市民抬头能见绿,低头可赏景。

  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曾有一位多年没回滨州的朋友要求到老城区忆旧,但围着城区转了几圈也没找到他记忆中的地方,他很感慨。“在滨州市民心里,老城区和新城区都是一样美好。”(新华社记者侯严峰、郝桂尧、席敏)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山东滨州:"民本城建"催生鲁北生态名城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