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赤山的千古传奇(上)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2年前 (2012-06-18) 192次浏览 0个评论

  在中国大陆最东端的海滨胜地,有一座风光秀美的赤山,山上有一座传奇的寺院,连结着韩国、日本两个传奇的人物,山、寺院和人物都在三个国家中演绎着传奇的故事。时隔千年,仍煜煜生辉,光彩夺目,广为传道。这就是中国的赤山法华院,韩国的“海上王”张保皋和日本的高僧圆仁。

  赤山法华院,唐朝时期新罗(今韩国)人张保皋初建于山东半岛东部海疆的一个山村——赤山村。这个由三四十位出家人住持的寺院,唐朝时仅存在了21年即毁于“排佛”运动,时隔千年后的1990年才重建开放。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寺院虽小,却穿越时空,连结三国,架起了中、韩、日三国人民友谊的金桥;它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为佛学“东渐”和在三国人民中弘扬佛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韩、日三国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持续不断,与时俱进。赤山法华院和张保皋、圆仁只是众多人物和事件的缩影、代表。

  张保皋赤山建法华院

  张保皋(790-841),出生于中国唐王朝时期的新罗国莞岛(现韩国莞岛郡)。韩国史书记载叫弓巴、弓福,日本很多史书称他为“张宝高”。

  东汉末年,朝鲜半岛形成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长期鼎立。新罗国(公元前57-公元935)地处朝鲜半岛东南部,与唐王朝交往密切。新罗实行“骨品制”,等级森严,像张保皋这样平民出身的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出人头地的希望和机会。

  9世纪初,新罗朝政松驰,徭役、赋税加重,社会矛盾激化,自然灾害加剧,人民生活艰难困苦。不少人为寻求生路,纷纷逃向大唐。

  张保皋来大唐时,正是安史之乱及其导致的藩镇割据时期。这时,唐朝人口锐减。盛唐时,约有人口7000万,而安史之乱一次损失人口约3000万。山东的人口减少更为严重。唐朝宰相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元和年间(806-820),德州的人口从开元之治时的61万减少到6万余人,博州的人口从34万减少到2万余人。唐王朝人口锐减,需要人员补充。唐王朝又是一个开放的国度,没有拒绝外国人的加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保皋和他的好友郑年于807年来到山东半岛最东端的石岛湾附近,后又流落到扬州一带。

  张保皋和郑年浪迹扬州时,镇海节度使李琦据润州(今江苏镇江)反。唐军扩募平叛,张保皋和郑年应征,被编入“武宁军”。

  他们二人都善于打仗,骑马挥枪,武宁军中没有人能与之匹敌。郑年还能潜水到海底如履平地,五十里而不噎水。张保皋年长郑年十岁,郑年呼他为哥。张保皋以年长自居,郑年以武艺高不服,二人常有龃龉。

  张保皋的军功,是在平息吴元济和李师道的叛乱中建立的。因战功卓著,张保皋被擢升为武宁军小将。张保皋在军中干到唐穆宗四年(824);郑年则在平定李师道后离开武宁军南下,投靠了楚州军,但久不得志,“饥寒在泗之涟水县(今江苏涟水)。”

  唐王朝对强藩的镇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连年的战事又大大增加了财政支出,引发了唐王朝的财政危机。唐穆宗时,为了减少财政支出,也为了去除藩镇的残余势力,采取了“销兵政策”,大量军人回乡。

  唐穆宗四年(824),张保皋也脱下盔甲,来到他首次登岸的赤山浦。

  赤山浦,即石岛湾。这里东南两面濒临黄海,西北两面与大陆相连。赤山浦从陆路往西到登州、莱州、青州,较为方便。从陆路和水路到扬州、楚州(今江苏淮安)、明州(今浙江宁波)都很便利。

  赤山浦是天然的避风良港。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它成为了唐王朝与朝鲜半岛各国及日本列岛往来、交流的重要口岸。三国人民通过这里相互往来、友好相处。

  张保皋在唐朝生活期间,是唐王朝崇尚佛教的时期。佛教从汉代传入我国,三国两晋朝北朝时期其势力迅速发展,隋唐为其势力发展的全盛时期。据统计,隋唐五代时期山东有14个州,每个州、每个县都有寺院,其中建有10所以上寺院的就有登州等八个州。佛教成为唐朝时期人们的普遍信仰。

  对新罗人来说,佛教文化在这时也深入人心。朝鲜半岛国家,最早接受佛教思想的是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372)前秦苻坚就遣使者赍来经书、佛像等。417年后佛教从高句丽传至新罗。到新罗真兴王时代(540-575),佛教在新罗因有王室的支持,寺院遍布,硕德辈出,佛教成为以王室为核心、深入百姓的国教。

  另外,在赤山修建寺庙,还可以为身处异国他乡的新罗人树立精神支柱,统一思想信念,提供活动场所,也为被贩卖到唐朝的那些背井离乡、衣食无着的新罗人提供庇护。据日本高僧圆仁日记记载,他所看到的法华院田庄一年能收五百石米。每石是120斤。据此推测,法华院拥有的田庄至少五百亩。

  张保皋在赤山建立寺院时请来诵经的僧人属天台宗,他们持诵的是《法华经》,故得名“赤山法华院”。法华院建有大殿及配楼、钟楼、讲经堂等。“冬诵《法华经》,夏讲八卷《金光明经》,长年讲之。”法华院除按佛事制度设有院主、上座等外,还设有新罗翻译,当地官府的“押衙”、大使等兼做法华院和所属的寺庄的管理、沟通、协调工作。

  法华院大面积的田庄,所收的粮食、蔬菜主要供寺内僧众食用。还建有食堂、客房,供吃斋和接待客人。圆仁在这里见到听经者有一天是250人,第二天约200人,“老少尊卑总是新罗人”。法华院讲经礼忏,有新罗风俗,也有唐朝风俗。

  这时的赤山法华院,是佛事胜地,也是新罗人在大唐的驿站、社会文化活动中心。

  842-845年,唐武宗于会昌年间发起毁佛潮流,法华院未能幸免。845年,庙宇尽毁,僧尼还俗或流亡。

  连着三国人民情怀的金光宝刹,尘封在了历史的长河。

  1923年,有两个日本人试图重走圆仁的求法路线,却没有找到赤山法华院的任何遗迹。他们请人制作了一块刻有圆仁求法路线的石碑,赠送给了青岛博物馆。

  1987年夏,日本“泰山与山东半岛之旅”考察团来考察遣唐使的游历路线,重点访问赤山法华院。当时的荣成县政府领导和外事侨务办公室的同志依据圆仁日记,遍访当地群众,于这年6月15日上午找到了法华院遗址。山东省旅游局拨专款重建。

  1990年5月1日,中韩日友人及宗教界人士等200多人出席了赤山法华院开光典礼。千年古刹,再放异彩!现在,赤山法华院既是有广泛影响的宗教圣地,也是颇负盛名的旅游景区。

  以赤山法华院为重要据点的海上国际贸易

  在唐朝军队中辗转征战16年,加上建赤山法华院及从事其他活动,张保皋在大唐国土上生活了21年。所到之处,他看到有大批新罗人被贩卖到大唐,沦为奴婢,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张保皋愤愤不平。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他毅然回到新罗国,奏请兴德王:“遍中国以新罗人为奴婢,愿得镇清海,使贼不得掠人西去。”张保皋见多识广,他一语中的,得到兴德王的肯定和支持。兴德王给他一万兵马,在莞岛设立清海镇,张保皋任“大使”,严厉打击海盗和海上人口买卖。

  新罗清海镇(今莞岛郡),地处朝鲜半岛南部沿海,扼中韩日海上交通要冲,也是新罗首都庆州的天然屏障。张保皋在这里建立了大本营。

  在武宁军中的历练,成就了张保皋的军事才能,他带出的这支队伍也英勇善战。通过岸上堵截、海上打击,很快就给猖狂的海盗以重创,贩卖新罗人口到唐王朝的势力被荡平。

  与此同时,唐王朝也颁布了一些诏令,禁止掠卖新罗人为奴。唐穆宗就于823年正月下令归还被掠卖为奴的新罗良民,已经被贩卖到大唐当奴婢的新罗人,一律放归本国。

  唐王朝的禁令与张保皋在清海的严厉打击相迎合,所以“自太和(唐文宗太和年827-835)后,海上无鬻新罗人者。”

  张保皋在成功完成打击海盗和禁绝新罗人口买卖任务之后,又迅速组建起了一只纵横东亚的海上贸易船队。张保皋船队的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中韩日三国之间,也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以清海镇为中介贸易港和自由港,对中国的贸易,主要由遣唐卖物使崔晕负责;对日本的贸易主要由对日迥易使杨圆负责。

  张保皋在莞岛象皇峰、济洲岛河源洞也建了法华院,与山东半岛的赤山法华院相呼应,互为海运贸易的联络点,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以清海镇为韩国本部,联结赤山(今山东石岛)、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山东莱州)、泗州(今安徽泗县)、楚州(今江苏淮安)、扬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泉州(今福建泉州)的庞大海运商业贸易网络。

  张保皋的海上运输队伍庞大,除直接产品运输和交换外,还经营出租船舶、车辆、水手业务。圆仁从赤山去明州(今浙江宁波),就是用布17端雇用的新罗郑客的车;去楚州是用绢5匹雇的新罗人陈忠的船;以藤原常嗣为大使的日本遣唐使回国时,是在楚州新罗坊租用的九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赤山的千古传奇(上)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