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山东济宁:汶上旅游的"禅变"之路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2年前 (2012-06-24) 583次浏览 0个评论

  这里自古佛教繁盛,素有“中国佛都”之美誉,千年宝相,佛光塔影流淌在这个小县城的每一个角落。这里长年香火不断、青灯长明。袅袅升腾的檀香,融尽尘世的虔诚。这里儒、佛的浸润容易让世人形成独特的心理情节,这里虽不是人们漂流的最后一站,却是许多灵魂流放的天空。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凝练,使得儒、佛这两个荡涤心灵的文化脚印深深留在了汶上……

  佛文化给了汶上一次机会

  汶上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千年古县城,早在2500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第一次做官就是在汶上。1994年,县文物部门在修葺宝相寺太子灵踪塔时,偶然发现了佛牙地宫,当时从地宫里出土了141件佛教圣物,其中就有被誉为佛教界至高无上的释迦牟尼佛主真身佛牙、舍利。从1994年以后,汶上县就开始以大宝相寺为核心,着力打造佛文化景区。

  汶上县在“佛都”品牌构建中始终坚持文化、文物、旅游和宗教一体发展,规划、建设、宣传和经营四措并举,不断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立足佛牙、舍利等国家珍贵佛教文物,2004年,汶上县开展了《中都佛苑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成立了宝相寺建筑群工程建设指挥部。2008年,为做好全县旅游产业布局,汶上县政府开始编制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营销规划,并于2011年启动了宝相寺景区素质提升规划设计工作。

  通过规划,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建设,宝相寺景区先后完成一期、二期工程,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宝相寺景区正着力推进三期工程宝相宫建设。景区扩建后将成为融圣物展示朝拜、宗教修学体验、旅游观光休闲、佛教建筑博览等为一体的佛教文化主题公园及山东省著名的佛教文化体验地。

  此外,自2004年以来,汶上县已成功举办九届太子灵踪文化节。文化节以“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打造中国佛都品牌”为主题,场面宏大、影响广泛,每年吸引数十万人齐聚佛都汶上参观游览,对弘扬佛都品牌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

  文化旅游项目遍地开花

  近年来,汶上县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积极打造以宝相寺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发展格局。截止目前,全县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近10亿元,主要完成了宝相寺景区一、二期工程建设,莲花湖湿地一期工程建设和大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的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大运河科技馆和水工模型建设。目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高达108米的宝相宫主体工程已建设到60米高度;宝相寺东片区制定了拆迁方案,完成拆迁居民1000余户;莲花湖湿地一期工程2011年5月对外开放,12月顺利通过国家3A级景区验收,逐步引领着汶上旅游从单一的观光礼佛向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以承办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相关活动为契机,开展了大运河南旺枢纽大遗址文物考古发掘和古建筑维护及抢修,建设了大运河科技馆和水工模型,2012年计划投资1亿6000万元,全面反映和展现大运河的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汶上军屯乡生态民俗旅游开发规划已全面启动,将以大汶河为主线,实施综合开发,打造生态游、休闲游目的地。全县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一大批知名餐饮、住宿等服务品牌相继落户汶上,极大地提高了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县城区居住环境、交通环境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得到极大改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根据规划目标定位,立足景区景点,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宝相寺景区为核心,南有南旺运河历史文化旅游区、北有莲花湖湿地和大汶河度假区,以泉河、小汶河景观带为廊道的“三区一带”旅游发展格局。

  敢于争先 做“吃螃蟹的人”

  经过几年的发展,汶上县清醒地认识到,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建立公司化经营的市场主体,逐步将景区推向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大势所趋。2011年8月,宝相寺景区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要求实行公司化市场化运作,迈出了经营管理改革的实质性一步。自公司独立经营8个多月以来,共盘活资产1.8亿元,接纳从业人员86名,实现收益651万元,为实现景区发展壮大、对外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汶上县委副书记、县长孙琪表示,今后汶上旅游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模式,完善制度、健全机构,认真落实并逐渐强化景区公司化和市场化运作。坚持大企业、大市场发展战略,以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为发展目标,开发建设酒店、宾馆、特色商街等实体,壮大企业经济实力。要认真执行《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促进景区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不断推进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

  旅游让汶上变了模样

  2011年,汶上县全县完成GDP175亿元,年均递增18%,取得地方财政收入7.1亿元,可用财力达到13亿元的可喜成绩,但与周边县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汶上既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要推进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的双重考验,肩负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经济发展压力与日俱增。

  旅游业作为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带动力强,覆盖范围广,消费潜力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汶上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汶上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后发崛起,并逐步打响“中国佛都”旅游品牌,成功创建“山东旅游强县”,城市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城市知名度得到较大提升,为全县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吸引了众多客商落户汶上,投资兴业,进一步促进了旅游项目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开发、旅游链条完善,实现汶上县旅游经济大发展。

  孙琪介绍,通过旅游产业发展,汶上县坚定要把有限的财政收入投入到无限的旅游产业发展上来,力争到2016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汶上县按照“产业兴县”战略,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率先启动了城市大拆迁、大改造,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宝相寺景区快速扩张,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成为汶上最亮丽的名片,城市知名度得到极大提升。汶上展开全面转型的框架布局,推动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互促并进,扭转了经济对煤电资源过度依赖的局面,探索出了一条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旅游建设的同时,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使得汶上的经济发展,几年内打了一个翻身仗。

  全城化旅游格局即将呈现

  孙琪坦言,旅游是城市形象的灵魂。在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抢抓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难得机遇,深度开发汶上县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高标准规划“中都文化城”,建设佛苑景区、孔子仁政园景区和关帝庙景区,促进其融合发展,对于打造儒释道多元文化兼容、古色古香的文化旅游城,壮大汶上旅游产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都文化城”南起尚书路、北至五台山路、东起护城河、西至泉河,规划面积约1.6平方公里,该区域内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交相辉映,文化资源级别高、知名度大、优势突出。

  中都文化城以佛苑景区和孔子仁政园景区为支撑,力争将两处景区建设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打造成中华文化体验基地。围绕宝相寺和文庙两大核心,利用城区北部丰富的水系资源,引水入城,贯通路网,采取仿古新建、修旧如旧等方式,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打造出一座“儒释道”三大文化交相辉映,集游览、观光、休闲、体验、修学于一体的主题仿古城池。

  “佛”文化旅游目的地正在形成

  未来的五年,汶上县确立了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选择,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加快“三区一带”旅游格局建设,大力实施挂大靠强联名、景区市场化运作、产业链条培育和立体宣传营销四大战略,精心培育佛教文化体验、运河古迹探寻、生态民俗观光和休闲娱乐度假四大特色旅游,着力提高中国佛都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孙琪表示,2012年是“十二五”旅游规划全面实施之年,是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加速的关键之年,更是产业培植、景区布局和跨越发展的重要节点,将进一步完善汶上“三区一带”大旅游格局,打好叫响“千年佛都”品牌。力争到2016年全县拥有旅游强乡镇4家、4A级及以上景区2家,3A级景区3家,四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3家、三星级旅游饭店5家,旅行社和营业部达到20家、持证导游人员超过100人,旅游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县GDP8%以上。

  汶上县在“佛都”品牌推广中,以“一个禅界佛国、一片心灵净土、一次朝圣之旅、一生平安幸福”为内涵和核心的“心灵之旅”品牌逐渐深入人心。这个“千年佛都、儒贤圣地” 正在通过自我的完善和努力,对游客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张令伟 郑艳艳 陈洪亮)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山东济宁:汶上旅游的"禅变"之路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