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山东阳谷渡河指挥部旧址修缮一新 分三大部分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2年前 (2012-07-02) 216次浏览 0个评论

  今年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65周年。为隆重纪念这段气势恢宏、彪炳史册的光辉历史,6月28日,山东省阳谷县在寿张镇沙河崖村举办纪念刘邓大军渡河65周年暨渡河指挥部旧址修复工程竣工庆典仪式。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激战鲁西南、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当年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就设在阳谷县寿张镇沙河崖村。从此,沙河崖这个普通的小村庄在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为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加强革命传统教育,阳谷县今年对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按原貌进行扩展式修复,投资300余万建设4处院落、31间房屋,新修或拓宽公路6000余米,并对通往该村的危桥进行了拓宽加固,并搜集补充了相关文献资料和军事文物。

  旧址包含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村长蒋广立家以及刘邓大军渡河纪念馆三部分。其中指挥部旧址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前院为渡河作战室、警卫员室,后院为当年刘邓两位首长居住的地方。房间内通过展示渡河作战图、发报机、电话、医药箱等实物,真实再现了当年刘邓二人在沙河崖指挥作战和艰苦生活的场景。

  时任村长的蒋广立家是一处极具地方特色的鲁西民居,渡河期间被改为指挥部伙房,如今这里陈列着织布机、纺车以及篓、杈、犁等农具,承载了老一辈人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三部分是刘邓大军渡河纪念馆,共分为四个展室,通过大量图片和文献资料,向人们详细讲述了渡河战役的前情后果。

  据了解,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修复工程,是阳谷县委为纪念建党91周年安排的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旧址已经成为山东省国防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省社科普及教育的重要基地。

  抗战时期 出名的“堡垒村”

  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沙河崖是一个普通村庄,原名蒋家村,位于阳谷东南方向约10公里,距黄河约12公里。这里曾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指挥部。今年86岁的村民于春梅,是当时的妇救会主任,当年她只有20岁,从冠县逃荒嫁到了该村。

  当年刘伯承、邓小平为什么要把指挥部设在沙河崖村?这主要基于三点考虑。首先,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就是出了名的“堡垒村”。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个村庄四周筑有围墙,外面有壕沟,地势起伏,比较隐蔽,恰似一座小城。村里房屋和地下都是相通的,墙是掏空的。

  第二,村里拥有民兵和自卫队武装60多人,拥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环境。第三,这里距离前线比较近,只有20多里,距离恰到好处,不太危险又便于指挥,所以刘邓二人才决定将强渡黄河指挥部设在这个村,并且把弹药库设在距这10多公里外的迷魂阵村。

  这个院落居住的都是蒋姓人家,一共有3个院落,6户人家,每处院落均为兄弟关系,刘邓二人当时住在了村民蒋广侠家,他的妻子是孔月仙,两人刚新婚不久。从胡同口到两位首长居住的地方要经过五道门,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小楼还是让给乡亲们住吧!”

  1947年6月下旬的一天,包括于春梅在内的村干部接到当时寿张县的消息,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强渡黄河要在1947年6月底进行,指挥部要设在他们村。这让于春梅等村干部既高兴又感到压力巨大:首长来了,最关键的是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两位气度不凡、穿着已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人来到村里,一位戴着眼镜,身材魁梧高大,另一位身材不太高,双眼却炯炯有神。他们与前来迎接的村民握手问好,有说有笑地向村里走去。部分村民并不知道,这两个人就是刘伯承和邓小平。

  于春梅等人把两位首长领到一座早已打扫干净的小砖楼前说:“村里条件比较差,这小楼还比较坚固,楼上通风也好,首长就住这里吧。”看看小砖楼,邓小平略加沉思后说:“我们是为老百姓打天下,不是来享福的。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这小楼还是让乡亲们住吧。”几句朴实话,让村干部心里热乎乎的。

  小砖楼首长执意不肯住,于春梅等村干部一合计,觉得村中心蒋广侠、孔月仙夫妇家比较隐蔽,四周被60多座民宅包围,比较适合首长居住。当时的孔月仙才十五六岁,听说指挥部要设在她家,并且是高级首长来住,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和公公婆婆把房子打扫干净。

  院子有三间北屋、两间东屋,两间西屋,东西屋是厢房,较为矮小,墙皮有些脱落。邓小平指了指东西屋说:“我们两家一家住东屋,一家住西屋。”当时,孔月仙一家13口人,全挤在北屋住。

  阳谷县组织创作了情景再现剧《一切为了支前》。阳谷县文化馆馆长杨风华说,这部情景剧大约有20分钟,主要再现了当时孔月仙一家为了支援前线,为首长腾出房屋的故事。

  邓小平为村庄改名“沙河崖”

  蒋景汉老人是孔月仙的邻居,刘邓两位首长在村里设指挥部时,他才12岁,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负责首长的保卫工作。刘邓住在这个村子时,每个大门至少两道岗,二门一道岗,非常严密。

  蒋景汉的舅表弟陈功元就是在此时跟随刘邓两位首长南下参军的,后来还成了解放军的高级干部。同样是在这个时候,孔月仙支持自己的丈夫蒋广侠参军,随刘邓大军南下。

  于春梅说,在临战前的一天早晨,刘伯承和邓小平带着几个警卫战士和村干部来到村东头赵王河边闲庭信步,看到赵王河西岸有个大土崖,村周围也都是黄沙滩。邓小平说,“原来的村名不太好啊,你看这里的这条河早晚要清淤,将来也会堆成土崖子,不妨把村名改成‘沙河崖’。”于是,沙河崖就成了蒋家村的新名字。

  时至今日,后人一提“沙河崖”就会想起邓小平,想起刘邓大军在这里运筹帷幄的日日夜夜。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4个纵队12万人,在东起位山、西至临濮集的300里长的地段强渡黄河,主要渡口设在孙口(今属河南省台前县),向国民党军发起强大反攻。

  1947年7月4日夜,刘邓大军指挥部撤离沙河崖,过河南下。临行前,邓小平将一个军用小木箱送给房东孔月仙作为纪念,他说:“我叫邓小平,那个戴眼镜的大个子叫刘伯承。”于春梅说,新中国成立后,各级领导也经常来沙河崖村看望孔月仙。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山东阳谷渡河指挥部旧址修缮一新 分三大部分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