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宁波千年城隍老庙将重现1844年时原貌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0年前 (2014-06-17) 498次浏览 0个评论

  在宁波,提起老城隍庙,可谓家喻户晓。

  城隍庙位于县学街东端,西接宁波月湖胜景,南邻唐代著名古迹天封塔,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府城隍庙之一。

  去年8月,政府部门决心,将城隍庙所有的小吃与其他经营部门清退撤场,紧接着,一项“城隍庙区域改造提升”的工程被提上议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城隍庙保护维修项目。这意味着,宁波府城隍庙又将迎来一次大修。

  最近,记者从海曙区城隍庙区域产业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城隍庙的改造方案已经基本确定,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能一睹改造后的城隍庙面貌。

  古时有城市的地方就有城隍庙

  是宁波作为古城的象征

  “宁波府城隍庙”,别称郡庙。郡庙位于海曙区县学街22号,始建于梁贞明二年(916),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州易名为宁波,城隍神被正名为“宁波府城隍之神”,庙也因此被定名为“宁波府城隍庙”。

  整座建筑占地约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200平方米。平面呈中轴线对称格局,沿南北纵轴线上,建有照壁、大门、前天井、仪门、戏台、中天井、大殿、后天井、后殿,及东西偏殿和左右厢房。

  研究城隍庙20多年的林宇镇告诉记者,城隍庙,是宁波作为古城的象征,是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唐长庆元年(821年),剌史韩察因当时位于鄞江小溪的州治“北临鄞江,地形卑隘”,不利于明州的发展,上奏朝庭,将州治移往今天的三江口,并以今鼓楼为南隘,东西止于今府桥街和呼童街,北至今中山公园建立子城。

  唐乾宁五年(898)剌史黄晟率乡兵筑明州罗城,开始了明州(宁波)的发展历史。梁贞明二年(916年),郡守沈承业在子城西南五十步修城隍神祠(庙)。此时距明州在三江口建城才18年,可以说,城隍庙就是与明州城同时诞生的。

  到了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州改为现在的宁波,从此,宁波的城隍神庙就正名为《宁波府城隍庙》。

  这一幅宽3米、高1.7米的《宁波府城隍庙》巨匾,六个贴金大字为近代书法大家钱罕所书。

  但你知道吗,中国历史上,城隍庙曾发生过一个历史事件: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屠杨州、破杭州,兵临宁波城下,宁波城危在旦夕。时年闰六月十二日,以董志宁、华夏等为首的“六狂生”共举明兵部员外郎钱肃乐为首领,在府城隍庙起义抗清,百姓应者逾万,于城隍庙前盟誓,矢志报国,反清复明。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无比悲壮的反抗外族入侵、维护民族正义的斗争。

  老庙屡被大火所毁

  民间筹资助其修复

  这座老百姓用来祈福的古庙,其实命运异常坎坷。由于香火太旺,古庙屡建屡毁。

  文献记录中最大的一次火灾是明洪武四年(1371)春正月,一场大火把位于“治西南”,就是现在呼童街口的城隍庙烧毁殆尽,郡守张琪只好“以郡治南握兰坊故元帝师殿为庙以祀神。”从此城隍神就搬到今天的位置,屈居在帝师殿这“二手房”里。

  但此后,火灾屡有发生。清雍正十年,孙诏所撰的《重修宁郡城隍庙碑记》中对此有较详尽的记叙,较大的火灾有清康熙时的癸酉(1693)和庚寅(1710)两次,灾后的城隍庙“虽历经補葺,而因陋就简,弗甚庄严。”

  被毁后,雍正四年到十年(1726—1732),城隍庙一直在修。雍正五年(1727)时刚到位的知府孙诏按例到城隍庙斋宿,碰到诸生朱世煃等正在为重修城隍庙募款筹资,马上捐出自己的俸禄,因有知府榜样的影响,使其后任也踊跃相助。

  这一次修葺历时六年,而真正确定整座建筑的规格和形制,奠定了城隍庙在宁波历史古建筑中的地位的,还是雍正十年的大修,增建后殿和卷棚,使原来五间九檩重簷硬山顶的正殿之前多了面阔三间的卷棚,使长方形的大殿变成了凸字形,使原来单一的硬山顶成了美丽的“勾连搭”。

[1][2].css_page_content_list{line-height:30px;color:#333;width:100%;text-align:center}.css_page_content_list a,.css_page_content_list a:link,.css_page_content_list a:visited{color:#a4005b;font-weight:normal}.css_page_content_list a:hover,.css_page_content_list a:active{font-weight:normal}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宁波千年城隍老庙将重现1844年时原貌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