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威海七大海洋钓场打造海洋游钓资源生态示范区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1年前 (2013-05-09) 202次浏览 0个评论

  当前,世界性旅游从陆岛旅游向海洋扩展延伸,观光旅游向体验型、竞技型旅游转变,以海洋、海岛为主体,以海钓、游艇等海上活动为主题的休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一种旅游方式。为尽快适应这一休闲发展趋势,威海市开始着手制定《威海市海洋游钓基地布局规划》,全面描绘威海发展海洋游钓产业蓝图。发展海洋游钓,威海有哪些优势,将如何布局?
  ■自然条件  这里是天赐的海钓天堂
  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资源宝库,也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据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王传良介绍,威海海岸线全长986公里,有大小海岛168个,其中面积在500平米以上的岛屿98个,岛岸线全长105公里,有居民岛6个。北、东、南三面为黄海环绕,海岸线总长约占全省的33%、全国的6%。我市海岸线曲折,岬湾交错,沿海有大小港湾30余处,岬角20余个,并有众多优质沙滩分布。
  本规划主要策划人、全国游艇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王依欣介绍说,作为黄渤海湾的明星城市,威海是我国北方最适宜发展海洋游钓产业的滨海城市。王依欣说,威海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海底的底质分布特点是:南部沿海以沙、泥质为主,东部多为基岩底质,北部沿海沙泥与基岩交叉分布。整体海底形状为大陆架的合理延伸,坡度走向北部沿海由南向北渐深,东部沿海由西向东渐深。垂直岸线与等深线基本平行。这种海底底质,正是开展游钓阶梯式综合利用的优选垂钓之处。
  根据相关海洋生物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分析,威海海域有生物资源779种,其中动物647种,是黄海地区海洋初级生物生产力较高的海域。动物中,洄游性鱼类主要有带鱼、鲐鱼、真鲷、鱿鱼等,主要的区域性常规鱼种有石鲽、梭鱼、红娘、河豚鱼、褐牙鲆等100余种,均高出全省水域平均生物保有量水平。
  除了生物资源优势,威海市近海水域海冰期较短、洋流影响较大,也是发展海洋游钓的一大优势。威海近海水域的水温变化与黄渤海沿岸流、对马海峡寒流、台湾暖流等三支海流的强弱变化有较大关系。威海湾表层水温累年平均12.5℃,最高水温在8月份,平均为24.1℃。沿岸因受北上暖流及南下寒流的交替影响,表层水温的降温比气温降温推迟20天左右,充分延长了游钓时间。这些规律都是威海发展游钓产业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
  ■独特优势  威海游钓资源得天独厚
  王依欣介绍说,游钓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海洋游钓,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海洋游钓者不以渔获为目的,而是凭借对海洋鱼类、海域环境的了解以及对自身安全风险的控制能力,配合鱼的栖息洄游习性、季候气象等因素,以不同的钓具和饵料将鱼钓获的过程。
  宜钓鱼种30余个
  据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统计,目前威海市宜钓常见鱼种达30余个。而且,不同地形、底质拥有不同的游钓种类。如泥沙底质的白姑鱼与海鳗主要集聚在南部广大海域,大泷六线鱼与许氏平鲉等恋礁性鱼类主要集中在北部及其他基岩海域。根据鱼种的广泛性和我市特定的半岛区域位置,温暖带鱼种与寒温带鱼种在此交集,形成较好的全年性游钓条件,冬春季低温期间仍可开展鳕鱼、许氏平鲉等鱼种的施钓。由于海域水深的局部不规则变化,在沉船及深水处有鳕鱼、海鰤王等金枪科鱼种的钓获机会。
  目前,以海钓游艇、渔事活动、渔村体验、海岛探险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海洋休闲产业体系正在我市加速形成。海钓也走出赛事活动的局限,衍生、培育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钓游有市场
  发展海洋游钓,威海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目前威海市全年出钓时间在20天左右的海钓爱好者约2.5万人,初涉体验者超过5万人,其中主城区海钓爱好者就占40%。同时,作为享誉中外的滨海旅游城市,境内外游钓客源潜力巨大。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就有来自国内外近2000万人次游客造访威海。在每年的夏秋两季,国内大中城市的游客纷纷选择来威海度假,而海洋游钓作为亲海旅游的一项内容,有着磁力般的市场需求。
  钓鱼爱好者、市民王先生说,他和威海钓鱼QQ群中的很多朋友经常出去钓鱼,除了海冰季节外,他们基本每月都会出海一到两次。“每年3-11月份,来自全国的客户只要到威海来就要求租船出海钓鱼,尤其是北京的客户,基本上只要有空就会坐飞机前来钓鱼。”王先生说。
  来自哈尔滨的冷先生说,自己之所以选择在退休后来威海定居,就是迷恋威海游钓的便利。冷先生说,以前他经常拜托朋友在威海购买鱼竿,可是哈尔滨冬天冰冻时间太长,退休后他索性全家定居威海,一年到头都可以钓到鲜美的海鱼。
  游艇钓竿引客来
  对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城市来说,缺少了游艇,大海就像烹制的佳肴少放了一种调味品一样,让游人难以尽兴。游艇的存在且能规模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能载着游客出海观光,宣传推介城市形象,还能带动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威海市游艇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拥有游艇加工生产企业27家,这些企业大多属于加工贸易企业。据威海海关统计,仅2009年,威海市就出口游艇76960艘,出口量占全省游艇总出口量的72.65%,成为山东游艇出口第一市。
  5月4日,在威海西港游艇俱乐部所在的码头上,散落在码头的大多是白色的游艇,也有废弃渔船改造的“海上酒楼”。据威海西港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毕经理介绍,简易浮码头附近停泊的游艇都是他们公司自己生产的。
  除了游艇外,钓具是海洋游钓业最直接的关联产业,也是游钓产业链延伸的支撑性条件。威海是钓具及游钓配套件的主产地,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素有“世界钓具工厂”之称。
  ■发展前景  重点打造七大游钓基地
  “威海海钓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不仅可以促进渔业结构从捕捞、养殖向包括休闲渔业在内的现代渔业及海洋经济的转变,还将全面提高近海养殖以及人工鱼礁所营造空间的使用效率,为转产转业渔民及其家庭创造更多的就业选择。”王依欣说,《威海市海洋游钓基地布局规划》初步确定将发展七大海洋游钓基地。这一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与“蓝色休闲之都 世界宜居城市”的城市品牌有机融合起来,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威海市海洋游钓基地布局规划》将分3期,直至2020年全部完成。实施该规划,威海市将以形成功能互补的海洋游钓基地群为基本目标,构建全年性、多样化、层次型的游钓产品发展格局,形成以大众游钓为主体、以专业游钓为辅助、与国际高度接轨的产业化的海洋游钓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北方游钓资源品种最为齐全、游钓方式最为完整的常年钓场,打造国内海洋游钓资源生态保护示范区。
  规划早期至2015年底前,威海市将完成对近岸人工鱼礁、近海沉船、深水拖钓互为补充的游钓资源格局调整,以营造特色游钓资源为目标,形成功能互补、区域特色显现的保护性利用环境,并使之成为海钓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通过对七大游钓区域规划布局的实施,使资源的格局化更为清晰。中期2017年前,以近岸、近海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恢复项目建设为基础,实施重点海域、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恢复。完成以游钓资源立体性增殖为切入点的海洋牧场建设,实现部分珍稀海洋生物资源的有效增殖与濒危重要海钓鱼种的明显恢复。远期至2020年前,建设可钓鱼种齐全、本地常规游钓品种稳定增长、特色品种明显增长、游钓环境优美、服务功能齐备的高度国际化海洋游钓产业基地,实现名副其实的“黄渤海第一钓场”战略目标。
  ■相关链接  规划中的七大海洋钓场
  威海北游钓区
  西自与烟台市牟平区交界处的初村,东至东山宾馆,包括陆岸的高角、帽角、影视城、烟墩山、国际海水浴场、远遥中心渔港、靖子咀、山东村、王家村、江古咀至合庆-东山宾馆,海岛包括双岛、小石岛、褚岛、黑岛、黄岛、青岛、牙石礁、连林岛等。陆域与岛屿岸线全长约65公里。
  威海湾游钓区
  北自东山宾馆西侧沿整个威海湾沿岸到皂埠北,陆岸沿海滨公园、威海公园、海上公园、南港区码头至赵北咀西到皂埠北,海岛包括刘公岛及附属岛礁、日岛等。陆域与岛屿岸线全长约50公里。
  市区东南游钓区
  西自皂埠南延伸至虎头角西,陆岸包括皂埠渔港、卫家滩、沙龙王家、德明养殖公司、泊于渔港码头、茅子草口等,海上岛礁包括鸡鸣岛及附属礁屿。陆域与岛屿岸线全长约42公里。
  荣成游钓区
  自港西镇与经区交界处向东、向南到靖海湾东侧,陆岸包括朝阳港、荣成湾、桑沟湾、石岛湾等,海上岛礁包括鸡鸣岛、镆铘岛、苏山岛等。海岸线长度约487公里。
  文登游钓区
  自靖海湾西侧向西南到浪暖口,陆岸包括靖海湾与五垒岛湾等,海上岛礁包括二岛、里岛、牛心岛等。海岸线长度约176.9公里。
  乳山游钓区
  自与文登交界的浪暖口西侧向西南到乳山口,陆岸包括银滩、白沙口、乳山口等,海上岛礁包括宫家岛、南黄岛、竹岛、东小青岛、汇岛等。海岸线长度约185.6公里。
  沉船及深水游钓区
  主要包括成山头以北、刘公岛东侧以及靖子咀、褚岛以西以北的本市管辖海域,也包括中韩专属经济区中方一侧的70海区水域的深水浅滩。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威海七大海洋钓场打造海洋游钓资源生态示范区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