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旅游发展专家把脉聊城旅游 打造旅游发展新亮点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9年前 (2015-07-16) 190次浏览 0个评论

  “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温泉之城”,这是聊城拥有的城市特色品牌。
  不容置疑的是,聊城已经从一个相对闭塞落后的城市走上了历史的前台。曾经鲜活在历史小说中聊城,曾经伴随运河辉煌四百余年的聊城,开始向中国、向世界展示她独有的魅力。也由此,一个不能回避的抉择摆在聊城面前。那就是着眼未来,聊城旅游如何破冰?
  近日,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凤贵对聊城旅游提出要求:聊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未来要进行有效资源整合,形成“旅游+一切”和“一切+旅游”的发展模式,实现从旅游观光到休闲度假的转变,吸引更多的休闲客人来旅游,将旅游发展与城市规划融入一体。
  事实上,随着“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城市品牌和水浒故地、阿胶之乡、温泉胜地、民间艺术之乡等一批旅游品牌,被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所了解、所认可。令人惊喜的是,仅去年全年就接待游客170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13%,实现旅游总收入115.7亿元,同比增长13.88%。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消费总额68亿元,同比增长14%;旅游总人数967万人次,同比增长10%。同时,“游水城、做好汉、泡温泉、品阿胶宴”已形成品牌产品,初步占领中原及济南等周边客源市场,打开京津及京九沿线市场。
  在7月份刚刚召开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我市邀请省旅游局负责人及多位专家学者,为全市旅游大发展“望闻问切”,结合聊城旅游的实际情况,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王德刚,山东省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忠,山东大学教授许峰,文化生态社会学者刘建华分别从城市定位、发展规划、营销策略、体制机制等方面,对未来聊城旅游发展开出“处方”。
  借力、跨界发展实施“旅游+”和“+旅游”工程
  虽然聊城在旅游事业上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仍然存在不足。
  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王德刚给聊城旅游的“诊断书”是:近年来聊城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产业链短、产业发展不足,没有5A级景区、旅行社经营能力低等问题,但这正说明旅游发展和增长的空间大。
  他认为,目前,体制增量兼顾的情况下,努力增量是目前更重要的发展任务。他说,聊城旅游要实现跨越发展,首先,要把现有的产品卖出去;其次要跨界发展,引进非旅游企业跨界投资;同时要实施“旅游+”和“+旅游”工程,利用工业、农业、商业等相关产业优势发展旅游,还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旅游发展。
  王德刚表示,日前,山东省正在实施《西部经济隆起带规划》,对聊城是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规划中,将阿胶养生和创意旅游列为两个重要领域,结合聊城目前的情况,正需要一个跨界、融合、多规合一的园区规划,而且是一个旅游和园区规划的总体规划,创意农业旅游方面,同样需要一个农旅一体化规划,形成“旅游+农业”和“农业+旅游”两种业态。聊城能否在全省率先打造一个创意农业示范区。
  另外,要系统规划,以东昌湖、水上古城旅游为核心,整合整个主城区的城市旅游,将东昌湖与水上古城、运河,临清古城遗产旅游等整体规划,东昌湖与水上古城,与城市社区生活融合发展,形成历史文化与新市井生活体验旅游。古城形成完整的业态,与东昌湖一起,水上、岸上互动与业态整合,形成“南秦淮北东昌”的品牌。
  王德刚认为,旅游综合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十年前的观念可能是要不要发展旅游,现在的观念问题,则是怎样发展旅游,资源转化型的旅游发展阶段已经过去,代之以投资拉动型、文化创意型、融合发展型,希望聊城旅游通过综合改革实验,开创山东旅游发展新模式,形成中国旅游发展新经验。
  把握优势
  “要看运河就到聊城来”
  山东省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忠表示,对聊城旅游发展非常重视也充满期待。聊城是中国蔬菜第一市,少有的畜牧大市,实现了原产地追溯,这在国内是最先进的。
  他认为,聊城旅游要想大发展要选好突破口、找好立足点、选准制高点,做好项目落地,做到“四个率先,六个创新”。即,率先落实西部隆起带规划中的旅游发展项目,率先落实十大旅游目的地品牌目的地,在主体客源市场率先对接济南,率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养老养生产品集群;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产品创新,文化创新,市场营销创新等,还要实现“五个突破”,旅游企业的突破、运作方式的突破等。
  聊城段是运河河道上重要的一段,北望京都,南接江南,并且还有东昌古城、中州古城、阳谷七级古镇等古代城镇,有了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就完全可以打造一个“儒风运河上的运河古都”;水浒故事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武松故事,一直鲜活在中国人的记忆里,也因此可以打造 “水浒故事中的好汉阳谷”;同时,三国时期的曹植曾经在聊城留下足迹,并且在鱼山创制梵呗,完全可以发掘整理这种“黄河入海中的梵呗天音”,并打造优质的旅游景点。
  在产品创新打造方面,紧紧围绕“商、养、学、闲、情、奇”六个方面,抓好商务旅游,发挥最大的养生文化优势,挖掘名著文化、运河文化固有文化,形成特色水城文化。聊城有“三奇”:千古奇丐武训、黄河天音和大小迷魂阵。
  文化创新方面,在月亮岛上打造“运河部落”,“走遍三千里,还是来聊城;聊城一日,运河三千年”,运河上所有文化的东西都在这里体现。
  做好品牌定位旅游发展放到更大视野
  山东大学教授许峰认为,当下还需要对聊城旅游品牌进行一个梳理,旅游发展定位进行一个开放性的思考。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这个城市品牌已经做的很好,但是这个品牌作为一个旅游发展品牌是否合适,是否能受市场的欢迎。目前,国家再做京津冀的规划,以及“一带一路”等大的发展战略,聊城旅游发展能否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进行一个开放性的思考。
  许峰认为,历史上的聊城处于运河重要河段,曾经延续了数百年的辉煌,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运河商业文化。在明清时代,聊城在漕运上处于良好的地理位置。如今,聊城地理位置仍然十分重要,不仅仅可以定位对接济南,还可以定位为连接石家庄和济南的重要节点,和连通山东和中西部的重要经济枢纽,可以对“一带一路”进行战略思考,在这一大背景下,适合发展民族旅游,同时,发展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
  他说,聊城的旅游产业项目业态来说,总体感觉正统有余、特色不足,项目不在大小,而在冷热。比如聊城有葫芦资源,就可以挖掘葫芦文化,形成聊城的民族旅游特色。
  深刻理解新常态旅游发展形成一个“聊城现象”
  文化生态社会学者刘建华首先从现在中国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谈起,他说,经济新常态是发展减缓大势所趋;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的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旅游国际化,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标准逐渐成为常识。
  刘建华说,深刻理解这三大背景对聊城旅游发展特别重要,这三大背景正是指明了聊城旅游发展的方向,就要求我们摈弃原有的经济大发展形式下的旅游规划语境和方式,聊城要做的,不是什么都朝着大去做,而是要做出自己的小城特色。
  刘建华分析,聊城旅游优势存在三大“两难”:位于地理中心,但不在常规旅游动线;旅游资源丰富,但没有相对突出优势;旅游项目众多,但缺乏要素优化组合。
  针对这些情况,聊城旅游发展要做到三个平衡:硬件建设与软件创新;形象建设与产品开发;重大项目与微小。他认为,聊城旅游格局要以中心城市、城乡网络、运河水系为主导,突破常规,做“全线、全民、全社会、全产业、全天候”五全旅游。
  比如,让运河行船,再现真正的运河生活方式;将聊城历史文化故事融入百姓家中,形成万户聊城人家,活化文化遗产;建设五千公里乡村走廊,沿途设置密集的停车港,乘车地即景观地,停车就有服务,有服务就有消费,有消费的地方就有绿色农产品售卖,有售卖就有就业,5000公里的乡村走廊,可以有5000处景观的旅游驿站,至少万人就业。大区小镇的观念,景区承担社会功能。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旅游发展专家把脉聊城旅游 打造旅游发展新亮点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