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旅游立市 全域发展 探索旅游业科学跨越发展临沂道路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9年前 (2015-04-28) 207次浏览 0个评论

  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近年来,在“好客山东”品牌引领下,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产城融合、全域发展”,全力打造“亲情沂蒙”旅游品牌和“沂蒙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19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69.7亿元,占GDP比重13.2%。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充分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带动革命老区科学跨越发展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我们将按照国家旅游局“515”总体部署,坚持旅游立市、全域发展,不断探索旅游业科学跨越发展的临沂道路,实现旅游兴业、富民、强市的“临沂梦”。
  一、抓好顶层设计,坚定不移实施“旅游立市”战略
  临沂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后,面临着经济转型发展、结构调整优化、大气环境治理、保障改善民生等多重矛盾与压力,探寻切合临沂实际的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现实所需、形势所迫。市委、市政府认为,临沂旅游资源丰富,“王羲之故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沂蒙精神”红色文化独具风韵,“生态沂蒙山”环境优美宜人,“市场名城 、物流之都”繁荣发达,“沂蒙人家”民风淳朴,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条件。而旅游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对于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具有独特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确定了“旅游立市”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两型社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建设先行产业、县域经济主导产业来抓,提出了“发挥资源优势,实施品牌引领,打造‘一心一圈四带五极九区’结构布局,建设全国红色旅游高地、乡村旅游胜地,建设区域性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带动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思路和目标。
  工作中,我们结合临沂实际对如何加快旅游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有效探索。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将旅游业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完善旅游部门管理职能,优化政策环境,在干部配备、资金支持、设施建设等方面向旅游业倾斜,形成了“千方百计谋旅游、千军万马抓旅游、千山万水兴旅游、千村万户做旅游”的氛围和局面。目前全市A级景区达到100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3家,构建了“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水城商都、温泉养生”六大板块产品体系。  二是注重规划指导。坚持“全域旅游”理念,建立旅游规划引领下的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四规合一”的城乡建设体制机制,完善城乡旅游服务功能。目前临沂“宜居宜游”生态水城的城市形象已经树立,“一机场、两铁路、四高速”立体交通网络构筑起来,临沂机场将于5月底开通直飞韩国航班,临沂—曲阜高铁将于2018年通车。三是坚持创新引导。勇于改革,大胆实践,鼓励支持县区、旅游企业先行先试,先后在全国、全省创造了以“全域旅游、全景沂水”为核心内容的“沂水现象”、以“政府主导、文旅融合、统筹城乡、全域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沂南模式”,以及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实现旅兴、民富、村美的“竹泉村”旅游开发模式等先进经验。
  政策扶持、规划指导加上示范带动,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创建省级旅游强县6个、旅游强乡镇23个、旅游特色村33个,有1县2镇4村被授予“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县、镇(村)”称号,有4镇3村获评“2014好客山东最美村镇”。其中,沂南县竹泉村夺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旅游产业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中沂水、沂南等县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甚至超过20%。旅游发展改变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农民致富,如沂蒙影视基地建成后,带动沂南常山庄村发展农家乐50余户,安置当地农民就业210余人,村民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5200元提高到2014年的22630元;蒙山百花峪、百泉峪两村的乡村旅游经营业户,年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最多的达到30多万元。
  下步,我们将牢牢把握“旅游立市”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未来”的理念,把抓旅游、兴旅游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职责,建立更加完善的旅游目标考核责任制,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将旅游业打造成千亿骨干产业,确保2015年—2017年,全市旅游业保持10%左右增长速度,到2017年,游客接待量突破6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65亿元以上,占全市GDP比重15%。
  二、实施品牌驱动,全力打造临沂旅游升级版
旅游业是理念更新快、业态变化快的产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借鉴“互联网+”思维,做好“互联网+旅游+X”的文章,打好“六张牌”,打造临沂旅游升级版。
  (一)做好“旅游+沂蒙精神”文章,打好“红色沂蒙”旅游牌。加快13家红色旅游景区改造提升,整合孟良崮战役纪念地、红嫂家乡暨沂蒙影视基地等红色景区资源,高起点开发建设“红色沂蒙”旅游区,以大投资、大项目带动红色旅游的大提升、大发展,将临沂打造成以“沂蒙精神”为文化内涵、以“亲情沂蒙”为地域特色、以“红色沂蒙”为品牌形象的中国红色旅游名城。
  (二)做好“旅游+山水生态”文章,打好“绿色沂蒙”乡村旅游牌。按照“绿色发展”总体要求,围绕“商、养、学、闲、情、奇”新六大要素,积极培育温泉滑雪、登山运动、书法研修、红色体验、水上运动、休闲垂钓、低空飞行、房车旅游等休闲旅游项目。以“养生长寿”为主题,抓好蒙山5A级旅游景区改造提升,打造精品项目和“龙头”景区。以“沂蒙人家”品牌为引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环城市游憩带,打造沂河、祊河、沭河三个旅游长廊,建设全国著名的沂蒙风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大力发展温泉度假产品,推出一批山地温泉、养生温泉、民俗温泉等特色项目,打造临沂温泉度假集群。
  (三)做好“旅游+历史文化”文章,打好“文韬武略”沂蒙文化修学旅游牌。以王羲之故居、书法广场等为载体,弘扬书法文化,打造全国书法研修高地;以诸葛亮故里、中国兵学城、马陵山古战场等为依托,打造兵学文化研修高地;深挖孝文化资源,讲好“王祥卧冰求鲤”等故事,打造孝文化研修高地;挖掘包装珠算文化和刘洪文化,建设青少年趣味数学研修基地;依托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旅游研修高地。
  (四)做好“旅游+商贸物流”文章,打好“商城购物”商务休闲旅游牌。大力发展旅游商务休闲和旅游商品产业,用旅游思维推动农产品、工艺品研发生产,培育一批城市休闲广场、旅游购物街区、旅游购物商店等文商旅融合业态,着力打造“商城临沂、购物天堂”旅游品牌。
  (五)做好“旅游+三农”文章,打好沂蒙乡村旅游扶贫牌。把旅游业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载体抓手,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为载体,以农业为本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沂水县四门洞村、沂南县竹泉峪村等94个村庄作为旅游特色村进行培育,将沂南香山村等37个村列为旅游扶贫村进行重点扶持,将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六)做好“旅游+新型城镇化”文章,打好沂蒙风情小镇旅游牌。选取沂水县泉庄镇、院东头镇、沂南县铜井镇、莒南县大店镇、蒙阴县岱崮镇等30余个资源条件较好的城镇,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镇。
  三、坚持全域发展,探索科学跨越发展的临沂道路
  旅游业发展已从产品竞争时代进入目的地竞争时代。我们将把整个临沂作为一个大的景区进行打造,加快旅游服务、旅游交通、旅游产品三个体系建设,推动旅游产业空间从要素经济布局向全域化布局发展转换,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
  (一)扎实推进旅游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成立实体化的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将市内旅游企业、涉旅企业纳入旅游发展委员会管理,强化旅游综合协调管理职能。积极争创“中国旅游模范城市试点市”、“全国革命老区绿色旅游发展试点市”,支持竹泉村旅游度假区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扎实推进“红色沂蒙”旅游区和“沂蒙崮群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
  (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提升旅游形象。加强城镇旅游形象设计,深入开展美丽乡村评选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保护好自然景观、地质地貌、古村古镇等原生态资源,维护好“沂蒙山区好地方”旅游形象。二是完善服务设施。推进全市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网络建设,加快“旅游厕所革命”,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创新旅游服务。挖掘亲情文化内涵,打造“亲情沂蒙”特色服务品牌,用亲情化、标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感染游客、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三)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体系。加快旅游大交通建设步伐,改造提升通往景区道路,优化市内公交线路布局,加快日照—临沂—曲阜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临沂国际机场,大力发展旅游包机,稳步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
  (四)精心培育旅游产品体系。细分市场,细化产品,围绕红色风情之旅、乡村休闲之旅、温泉度假之旅、文韬武略修学之旅、商城购物之旅、沂蒙美食之旅等品牌,策划推出一批二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临沂旅游业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其时已至,其力已聚,其势已成。我们将借着“新常态”的东风,实施旅游立市,拓宽临沂道路,力争用3—5年时间将临沂打造成全国著名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实现临沂旅游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旅游立市 全域发展 探索旅游业科学跨越发展临沂道路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