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枣庄:移步皆景让人“非来不可”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7年前 (2017-03-14) 194次浏览 0个评论

  近年来,山东枣庄市委、市政府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全域旅游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其经验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值得总结。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点的山东枣庄到底做了什么?他们怎样认识全域旅游的发展?如何通过全域旅游牵动整个经济社会转型提升?形成了哪些可资全国各地借鉴的经验?
  济南游客张晓波已经是第三次到台儿庄古镇。他说,多年前曾来过一次,感觉没什么可玩的,简单转转就返回了济南。这两年,一直听说台儿庄旅游变化很大,便决定再走一遭,发现景区内外交通和环境更好了,游船、美食、民俗表演等项目更丰富了,便带着家人第三次来游玩。
  “用脚投票”的游客,向来是检验旅游品质的“试金石”。据了解,近年来,枣庄市按照供给侧需求推动旅游业发展,紧紧依托京杭大运河中间节点的独特优势,以台儿庄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统领,积极推进“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打造全国一流休闲旅游目的地。2015年,枣庄市接待国内游客1873.88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突破1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8%和14.19%。
  顶层设计:枣庄旅游始终“快人一步”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早在2009年1月台儿庄古城破土动工,便铸就了枣庄旅游大格局,这也是枣庄全域旅游资源开发的首次探索。
  而今,枣庄市全域旅游在旅游机制创新、综合改革、景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山东省前列。2016年年初,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滕州市和台儿庄区成功入列,就此掀起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热潮。
  一座曾经的煤城,何以在旅游业发展上如鱼得水?枣庄市台儿庄区副区长李晓红给出了答案——枣庄旅游的顶层设计一直“快人一步”。
  近年来,枣庄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山东省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重大机遇,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能,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迈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推动城市转型中,枣庄市着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完善,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10年,枣庄市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委员会成立,成为旅游政府部门改革升级的全国第一家;2015年,枣庄市政府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枣庄市旅游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地位不断上升。枣庄市政府又先后出台了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建设旅游强市、支持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全域旅游厕所示范市工作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和扶持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鼓励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让有实力的大景区、大企业接管景区。体制机制的创新为枣庄市全域旅游发展打下良好的制度支撑基础。”李晓红说。
  枣庄市台儿庄区旅服局局长王玉珏表示,枣庄将全市市域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形成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抱犊崮·熊耳山三极呼应,运河文化、生态山水、文化休闲、红色旅游相互映衬,传统旅游要素与现代旅游业态相互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枣庄在推进全域旅游过程中懂得抓住旅游项目建设的“牛鼻子”,为此,高标准实施台儿庄古城重建,着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重建的台儿庄古城,现已成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区,现已纳入山东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重点建设项目。”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晓丽提到。
  为满足游客多样性需求,枣庄还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突出绿色品牌打造,建设一批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延伸优化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产品提档升级。
  据了解,2015年全市统计旅游项目64个,总投资394.23亿元。其中,完工项目18个,总投资79.8亿元,实际累计投资80.1亿元。全面推进环城市游憩带项目建设,获得省级环城游憩带资金500万元,建成12处旅游驿站,并整合周边景区、乡村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充实提升文化元素,环城游憩带建设初具规模。
  融合发展:整合“鲁风运河”文旅资源
  运河文化是枣庄旅游最大的优势,也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利好资源,如何做好运河文章,一直是枣庄旅游人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枣庄以建设“鲁风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为统领,深度整合历史文化及生态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行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参与全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强化运河明珠·生态枣庄城市旅游品牌建设,大力推进文旅融合、产业融合,开展旅游品牌培育工程,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极大促进了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王玉珏介绍,枣庄段运河是大运河山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段东西走向的航道,联通微山湖,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产品较为成熟。“近年来,我们按照错位发展的原则,科学布局‘鲁风运河’品牌的核心项目和配套项目,并把文化建设与旅游项目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持续实施精品景区发展战略,让龙头景区、重点项目做出文化内涵,彰显文化特色,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
  为此,枣庄提出了“做精‘一核’、打造‘三极’、建设‘两带’”的发展思路。“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台儿庄古城历史上是重要的漕运枢纽、水旱码头,不同的文化在此汇集,为此,我们重建台儿庄古城,融八大建筑风格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让古城在原有面貌、形态、规制等历史的基因上复活起来,再现了南北交融、开放包容的运河文化。”李晓红说,为了满足游客的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枣庄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以台儿庄区(古城旅游区)、滕州市(微山湖湿地旅游区)、山亭区(抱犊崮·熊耳山旅游区)为三极,持续加大景区建设投入,深入推进景区提升工程,让游客在品味运河文化的同时,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做足全域旅游文章,融合发展是关键。据了解,枣庄充分整合运河沿线旅游资源,重点推进运河湿地、涛沟河湿地、双龙湖湿地、南水北调水利风景区、万年闸水利风景区、南闸渔村等建设,做好近水亲水戏水文章,积极开发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同时,辐射沿运河周边乡村旅游景点,围绕“运河人家”“湿地渔家”“榴园人家”“山乡人家”“森林人家”乡村旅游品牌的培育和打造,推动柴胡店梨园乡村公园、翼云湖片区、永安南部山区等11个乡村旅游集聚区连片发展,打造了一批生态宜居型、历史文化型、特色景观型、产业集聚型的旅游小镇和旅游特色村,带动乡村旅游全面提质升级。全市已培育形成省级旅游强乡镇29个、特色村60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1个、星级农家乐275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枣庄大力推动环城市游憩带建设,立足构建“一园三镇五点”乡村旅游发展格局,规划建设了总长200多公里的中心城区环城绿道,将沿线景点串珠成链,科学布局休闲健身、农家乐、采摘园、游步道等要素,加强12处旅游驿站的业态配套和服务管理,增强人性化、舒适度,打造“慢游枣庄”旅游新概念。
  全域旅游:给游客一个非来不可的理由
  有了“快人一步”的顶层设计,有了融合发展的核心路径,有了乡村旅游的遍地开花,有了5A级旅游景区的全市统领,枣庄开展全域旅游可谓“一切齐全,应有尽有”。然而,枣庄并不满足现状而停滞不前。为继续做好全域旅游工作,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枣庄继续发力,促进城市转型升级。
  2015年下半年,枣庄市启动了《枣庄市全域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规划已顺利通过评审,规划明确了全域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为旅游业未来五年发展谋划精确工作路线图,通过完善旅游目的地体系,强化供给侧改革,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市。
  在宣传营销方面,打造枣庄旅游“联合营销”模式,主动融入区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与济宁、聊城、徐州等区域旅游深度对接,建立宣传互动、市场互换机制。持续推进淮海经济区域、京杭大运河城市联盟和京沪高铁旅游联盟的区域旅游合作,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在配套建设方面,一方面,坚持基础先行,完善交通服务体系。发挥枣庄地处京沪中间节点的区位交通优势;另一方面,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注重旅游设施配套,着力把人性化、个性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服务贯穿于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全过程。把旅游厕所革命与农村改厕工作合并推进,按照卫生、简约、实用、环保的标准实施1259座旅游厕所新建、改建,确保今年年底圆满完成任务。把诚信建设作为“鲁风运河”品牌打造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诚信档案,定期不定期发布旅游诚信“红黑榜”,强化市场秩序监管,努力营造诚信公平的旅游环境。
  “我们一直在寻找,枣庄如何给游客一个‘非来不可’的理由,全域旅游的推进,让我们找到了方向。”李晓红说,他们定将抢抓全域旅游的契机,以全域的理念和思路推进各项工作,对照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创建试点标准,推进“景点旅游”在“全”上着手,在“域”上做文章,真正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枣庄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枣庄打造成为一个“大景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新标杆旅游胜地。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枣庄:移步皆景让人“非来不可”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