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济南考古馆开馆 带你穿越地下济南9000年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7年前 (2017-10-05) 175次浏览 0个评论

  近日,山东省第一个市级考古馆——济南考古馆正式开馆,《济南城市考古展》同时开展。众多市民纷纷在第一时间前往观展,为“地下济南”所涵盖的丰富文物所惊叹。
  展览集中展示了济南市近20年来50余项重要考古发现中的850余件(套)文物。与博物馆展览不同,济南考古馆以考古发掘项目为单位,对出土文物和考古信息进行了密集而详尽的展示,众多考古工具同时展出,让观众得以一窥“神秘”的考古工作。
  9000年前济南就有人类活动
  你能想象,距今约9000年前的济南人是怎么生活的吗?在济南考古馆里,第一个展柜,就是张马屯遗址的距今约9000年的后李文化遗存。这也是济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
  张马屯遗址位于历城区张马屯村南约1公里,发掘于2007年5月至6月,是为配合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的后李文化遗存包括灰坑、灰沟、烧灶、窑、井等遗迹,并出土少量陶片。从发掘情况可以看出大约9000年前的济南人的生活情况,他们住的房子是圆角长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子,这些房子的穴壁比较粗糙,未见加工痕迹,但房子地面中部偏东有一处烘烤得比较好的红烧面,平整结实,应该是当时的烧灶所在。红烧面东部一米范围内则是粮食储存区。当时人们所用的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也有少量夹砂灰褐陶,吸水性比较强,保存得也比较差。根据陶片的特征判断,当时的陶器应该有陶釡、陶罐等。
  年代久远的另一处重要遗址是天地坛街遗址,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灰坑,出土龙山文化陶片若干,这是我市第一次在古城内发现龙山文化时期遗址,说明距今4000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
  “家家泉水”不是吹的2000多年前济南就水源旺盛
  在《济南城市考古展》现场,一个大型的战国“陶圈”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原来这是考古人员修复的一口战国陶制井圈。济南素以“家家泉水”闻名天下,这话可不是吹的,而是有考古证据。
  多年来,考古人员在高都司巷、旧军门巷、按察司街等古城区内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各个时期的水井。特别是在2002年进行的高都司巷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水井43口,土井、陶壁井、砖砌井、石砌井等各种形式,证明自战国时期先民生活中就已充分利用泉水,证明古时济南就有“家家泉水”的美丽场景。
  根据考古发掘,这些水井的形状全都是圆形,采用直接下挖的方法凿成,个别有用砖或石头砌筑的井圈,其中一眼是用陶井圈圈筑起来的。水井之间大部分相距两三米,有的相距不到一米。在有限的地域内密集分布着如此众多的水井,非常罕见。不同时期的济南先民大都选择近似的位置打井,说明这些地方是水源所在,打井取水是一件极为容易的事,这也说明当时这里的人口非常密集。井不深,则说明济南地下水位一直较高。可以想见,在2000多年前,这一地区便是一个水源旺盛的地方,在以后的岁月里,出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从井的深度看,战国水井一般深两到三米,井下便是含水的生土层(未被人类扰动过的土层)。而宋代等晚期的水井大部分没有打到生土层,说明济南的水位是随着地层的堆积、年代的推移而不断提高的。这对于认识和探究济南泉水的内在结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佛像、王墓、壁画墓,一个都不少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告诉记者,20年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百余项考古发掘,随着一处处文化遗址的再现,济南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也清晰显现,他们希望能将这些成果向老百姓展示,让市民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有更深的了解。此次所选的50余项重要考古发现中的850余件(套)文物,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和市民见面,殊为难得。
  大辛庄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县西巷地下挖掘出的开元寺地宫和佛像,卫巷地下挖出的数千枚石弹,魏家庄出土的汉代铁炉、铁器,以及洛庄汉墓、危山汉墓等王墓出土文物以及众多壁画墓、汉代彩绘陶俑等等,无不显示了地下济南极为丰富的历史。而考古人员在济南老城区宽厚所街发掘的规模恢宏的两座小王府——宁海王府和宁阳王府,也会让我们在热闹的市中心,遥想过去。展览的最后一个展柜,是考古人员在华阳宫发现的一堆“袁大头”。
  去一趟济南考古馆,穿越“地下济南”9000年历史之后,我们在逛街时,或许便会想起我们脚下有着怎样的历史。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步进行,这座城市的地下,还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考古发现。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济南考古馆开馆 带你穿越地下济南9000年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