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旅游扶贫:“生态固本,业态增效”实现绿色发展的“山亭模式”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6年前 (2018-06-10) 199次浏览 0个评论

  在台儿庄古城没有复建之前,山亭旅游曾是枣庄乃至鲁南的翘楚,“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兼具绿色生态和红色文化资源,青山绿水能够满足当初有山就能游,有水就能停的浅层次消费需求。
  然而,随着旅游消费需求升级,“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式的观光型旅游逐步走向没落,休闲度假时代来临。山亭被推到旅游变革的十字路口,面对的是“徒有山而不能停”的困境,肩负着改变革命老区贫困乡村面貌的责任,虽然坐拥绿色和红色两大核心资源,却没有拿得出手的优质旅游产品。
  近十年来,面对邻居台儿庄古城旅游的如日中天,山亭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被冷落的危机。正是这种不甘冷落的劲儿,倒逼着山亭主动求变,从繁荣走向低谷又再次振兴,山亭打了一场翻身仗,依托绿水青山,借旅游之力,在精准扶贫施策上出实招,通过“整存搬迁”“公司带动”“合作社引领”等模式,带动更多乡村致富增收,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山亭通过“旅游+扶贫孕育新动能”发展典型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办列入“旅游扶贫典型案例集”,并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殊荣,创造了以“生态固本,业态增效”来驱动产业转型的“山亭模式”。
  “山亭模式”,是借助旅游扶贫向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大跨越。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鲁南乡土文化,独创“部落”集群,推进“全域规划、全业融合、全链提升、全程创新”系统工程,以新业态构筑“山水田园”休闲养生福地,营造“见山见水见乡愁”的山亭意境,探索出一条“生态立区、民生为本、城乡一体、绿色发展”全域旅游创新发展快车道。
  保持“原色”,凸显生态休闲
  追溯历史,山亭是古东方君子之国,2800多年前春秋早期的小邾国建都于此,中华民族颜氏、倪氏由此发源;明万历年间,《滕志》中有文记载,“山亭,在高山前,菸菟城后,飞云台上,传说为菸菟丞相所筑,山亭之名以此,亭废台尚存”。
  1983年11月,枣庄市山亭区正式建立,作为“鲁南氧库”“江北水乡”,是枣庄的“后花园”,拥有“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等自然风景区。
  近年来,围绕“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山亭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山亭区中长期服务业发展规划》《山亭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翼云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抱犊崮-熊耳山旅游区5A级景区提升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并重点对抱犊崮熊耳山5A级景区重点项目规划、岩马湖-莲青山景区综合开发等科学规划。
  在《山亭区全域旅游发展与提升规划》中提出,要着力构建“一核一环两轴四区+四大综合体”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围绕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打造,发挥生态优势、红色优势,以及原生态的民俗文化优势,进行全区统筹规划,实现“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目标。
  秉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旅游产业融合,抱犊崮风景区依托森林资源优势,打造户外休闲运动基地,建成抱犊崮玻璃滑道、树冠漫步、探险丛林、高空滑索等项目,其中首创世界第一道高空山体悬崖式极速全玻璃滑道,总长度200米。
  依托红色基因优势,在115师抱犊崮抗日纪念园里,纪念和体验集于一身,寓教于乐,在练兵场体验军事生活,做文艺兵、当红色宣传员,体验革命生活。此外,抱犊崮积极开展红色研学游,并推出“看一部老电影、唱一首红色歌曲、吃一顿忆苦思甜饭”等主题研学游活动,激活了景区的红色活力,释放旅游新亮点。
  山亭在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时,保留原生态、原居民,力求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面貌,提供真实的民俗文化体验。实施“生态立区、民生为本、城乡一体、绿色发展”的模式,全面激活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综合带动效应。
  创新“原乡”,打造山水田园
  山亭有山有水有田园,这里是世界适宜种植葡萄的最低纬度地区。“汉诺庄园”因两位德国专家诺博和汉斯远赴山亭,向当地老百姓无偿传授葡萄栽培、嫁接、改优的技术,并将传承几百年的家族商标授予当地的酒厂使用而得名的,是习主席出访德国,讲中德友谊时讲到的一个地方。
  汉诺庄园也是中国内陆山区第一个4A级的葡萄酒庄园。在青山绿水环绕中,这座葡萄酒洋庄园别致、典雅,是富有历史感、文化感和民族感的活的博物馆,不仅是旅游业态的创新,而是基于一产的葡萄种植,二产的葡萄酒酿造和三产的服务营销运营等融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化运作模式。
  山亭独特的资源构成了“山水田园”的乡土意境。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山亭独创“部落”概念,打造六大独具特色的部落集群。部落,是人类共同的童年,是人们对于生产和生活共同体的原始期待。山亭已经建成运营的“石头部落”和“柜族部落”,将传统乡村生活元素和后现代文艺元素融入旅游,实现旅游生活化,不仅构建了休闲度假旅游的空间,更有效地延长游客在当地的体验时间。
  2012年8月,总投资8.6亿元的翼云“石头部落”项目开工建设。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将兴隆庄实施整村搬迁扶贫,投资2600万元,建设了1.2万平方米安置房,将全村102户原村民全部搬迁到水、电、路设施齐全的“小康楼”。
  自此,翼云石头部落按照“逍遥翼云、世外部落”的主题定位,依托鲁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资源优势,借助丰厚的历史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底蕴,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特色。兴隆庄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石头部落”民宿已成为鲁南乡村民宿典范之作。
  兴隆庄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切实的可借鉴经验:科学有效的规划是前提和保障;大项目带动是关键,示范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相互促进;创新发展是动力,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整合资源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旅游富民是根本,要让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紧密的结合起来。守住蓝天绿水青山,坚持旅游惠民富民,把旅游业打造成旅游扶贫的主阵地、生力军。
  从与世隔绝的“穷命庄”,变身为响当当的“石头部落”,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之称的兴隆庄村,在社会资本和旅游消费的驱动下,真正享受到了旅游扶贫“真脱贫,脱真贫”的“自主造血式扶贫”。
  此外,徐庄镇通过规划引领、“旅游+扶贫”等途径,加快景点旅游向全域模式转变,有力带动群众脱贫致富。首先,以点带线,打造旅游扶贫示范带;追求多业融合,通过文旅“联姻”、农旅“联合”、商旅“联动”,开创旅游扶贫大格局;立足长效,合作共赢,建立旅游扶贫新模式,通过景区带动、资产折股、资金折股、公司就业等方式,让百姓获益,实现全方位扶贫。
  如果说“石头部落”是前工业时代淳朴乡村生活的复原,那么“柜族部落”则是后工业时代艺术气质的化身。2017年,山亭已落地建设过亿元旅游项目共有7个,总投资达39.56亿元。其中,翼云湖旅游度假区“柜族部落”项目总投资2.3亿元。
  作为国内第一个全部用集装箱打造的特色高端综合休闲旅游度假区,“柜族部落”将特色民宿和山水田园融为一体,将度假的舒适性和艺术的创新性巧妙结合,形成了面向中高端品质消费客群的休闲度假区。
  结合年轻客群文艺需求精心设计的“柜族部落”,融咖啡厅、音乐厅、篝火晚会等一系列体验项目于一体,已经成为山亭夜生活中的一道风采。“柜族部落”并被评为全国的优选项目、山东省文化主题创意酒店。
  按照规划,山亭将以一部落一主题一业态,打造六大“部落”集群,全面提升休闲度假产品和服务的优质供给。
  激活“原质”,丰富“旅游+”业态
  在全域旅游的实践过程中,山亭在保持山水乡土真品质的基础上,着力丰富新产品、新业态,以“旅游+”“+旅游”为路径,推进农旅、文旅、养旅、体旅等融合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文旅融合。为旅游植入文化因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湿地文化等资源,打造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银光文创园、王家湾-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青龙山古陶博物馆等项目,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活化。
  农旅融合。依托林果资源优势,重点推进水泉黄桃观光休闲农业、徐庄茂坤生态农业、北庄洪门葡萄等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发展各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3个、省级开心农场13个、省级精品采摘园14个,形成四季可体验的创意农业体验集群,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示范区”称号。
  养旅融合。坚持“医养结合”“养旅融合”,加快银光福源养老中心建设运营,提升汉诺庄园养生汤泉项目,鲁南生态康养项目等新业态,将“生态山亭、养生福地”的形象定位落实在具体项目。
  体旅融合。积极发展山地户外旅游、水上运动、森林运动等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先后举办抱犊崮登山节、梅花山山地自行车赛事、国际太极拳公开赛等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赛事,一方面通过活动营造旅游休闲氛围和活力,另一方面,也通过赛事节庆开展品牌营销。
  城乡融合。山亭区相继开展“城市建设年”“城建提升年”“城市管理年”活动,累计投资70亿元,实施道路畅通、园林绿化、环境整治等八大工程,城市规模扩大到40平方公里,新建改造城区道路46条,形成“八纵八横”路网体系,推动城乡融合。
  “旅游+”推动相关产业融合,不是产值的简单加法,而是效益的乘法,将村落中零散、稀疏的高效整合,激活潜能,使乡村旅游成为山亭发展全域旅游的主阵地,并在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释放“原味”,打造“闲养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离不开有效的品牌营销。山亭的旅游品牌,从无到有,从“寻梦台儿庄、休闲到山亭”到“生态山亭、养生福地”的重塑,独具风格的品牌形象终于建立。
  在这一品牌的统领下,山亭充分借助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市场影响力,目前已连续三年在央视《朝闻天下》播放“生态枣庄、长寿山亭”形象广告,高水平制作《山亭四月天》宣传片、《灵秀山亭》等系列宣传品,使其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此外,整合线路产品,推出了12条四季游精品线路。在此基础上,打造“长寿之乡”的营销亮点,发行“长寿山亭一卡通年卡”,把景区和乡村点串联,实现一卡畅游。
  在旅游区域合作上,山亭秉承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市场共拓的原则,共享共赢打造旅游经济带,强化与滕州市、台儿庄区的合作,并成功举办首届无人机航空大赛、长红枣和火樱桃文化旅游节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大大提高在旅游市场上的“出镜率”。
  在政府力量的引导下,鼓励企业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通过开拓市场、细分市场、拓展渠道、建立渠道,为旅游市场注入新鲜的活力。每年拿出800万的资金用于旅游营销,鼓励企业走出去宣传推广,建立平台,构建渠道,形成政府携手企业、景点带动全区、线上结合线下全方位开展市场营销的积极氛围。
  完善基础配套,升级公共服务
  在基础配套方面,山亭形成了全区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区域协调并进的新气象。
  实施“路畅工程”,提升山亭旅游便利化。山亭新建改造道路860公里,通车总里程达1396公里,使乡镇公路、“村村通”工程与旅游区间道路建设结合起来,抱犊崮、熊耳山、翼云旅游大道等通往景区道路全线通车,新增旅游交通标识牌240余块,实现景区旅游公交全覆盖,形成了畅通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
  打造“山亭绿道”,美化60公里风景廊道。为做好“水、林、道、净”的配套文章,山亭规划打造了汉诺绿道、枣园绿道等7条60公里山亭绿道,按照全市环城森林公园建设总体规划,建成青龙绿道西集常山至抱犊崮段建设,将全区所有景区景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一道靓丽风景线。
  狠抓“厕所革命”,全面优化城乡环境。目前,山亭区232座旅游厕所、加油站和购娱场厕所全部通过省级验收,争取上级补助资金400余万元,并积极探索以商养厕和贫困户管养的新路子新方法。结合“厕所革命”,对旅游线路沿线风貌集中整治,在重点旅游村镇实行“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和垃圾污水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全区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优化旅游环境,集中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美丽乡村旅游带。
  强化“技能培训”,优先解决百姓旅游就业。秉承“优先满足百姓就地就业”的原则,通过开展夜校培训,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努力带动更多百姓参与旅游创业就业,增收致富。2017年,国家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培训班、全省旅游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山亭区召开;山亭区获中国旅游总评榜“2016年度旅游扶贫奖”,2017年共接待外地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考察团40余个1000多人次。
  探索“六合一”监管,保障放心消费环境。山亭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规划先行、强化监督”原则,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首支旅游警察大队,在全市率先设立首家旅游巡回法庭,同时探索建立旅服、消防、公安、市场监管、食药、法院“六合一”旅游综合执法联动机制,推动旅游治理进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保障旅游消费市场的和谐有序。
  在旅游扶贫的实践中,山亭不断摸索,勇于创新。特色业态支撑让旅游扶贫更具活力,产业融合的“旅游+”让旅游扶贫更精准,品牌营销助力美丽乡村出新路。作为全域旅游亮点工程,并由此形成了对“山亭模式”的注解——保持生态“原色”,凸显山水田园的休闲特色;创新“原乡”概念,融合艺术感和乡村原貌,独创性地打造“部落集群”;激活“原质”,推进产业融合,丰富“旅游+”业态;加大营销力度,释放山亭“原味”,塑造休闲养生的品牌形象;完善基础配套,全面升级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保障,为高效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随着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程的推进,山亭旅游站在更高的起点,以原汁原味原生态构建“鲁南原乡”,营造“生态山亭、养生福地”的城市理想,必将在新业态和新创意的驱动下,缔造更加坚实的“山亭模式”。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旅游扶贫:“生态固本,业态增效”实现绿色发展的“山亭模式”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