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周村古街游记

山东攻略 山东自驾游 13年前 (2011-03-24) 241次浏览 0个评论

早就闻听周村古街的历史,古街古巷颇有韵味,并且好多部电视剧在此拍摄,被誉为“活着的千年古城”。

“活着”的千年古城,青涩的石板路书写着亘古的丝丝浪漫,鳞次栉比的老墙屏蔽了时代的喧嚣,洗尽铅华,独留余韵。。。。。。。

周村古商城,位于山东周村,周村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商镇,号称“天下第一村”。周村古商业是在各种手工业、农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织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乡村盛行栽桑养蚕,所产的蚕丝、绫、罗、缎、绸等都在周村集散,从而推动了其他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通过从康熙到道光近150年的发展,周村成为相当繁华的市镇。 周村古商城坐落于周村城区西部,为古老的商业中心所在地,2001年被列为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

中央电视台《探索 发现》摄制的记录片《周村寻古》,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再现了周村古商城发展历程。著名电视剧《旱码头》,《大染坊》,《闯关东》及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活着》均以此为主要拍摄基地。

人们将周村定位“千年商埠旱码头,北方民俗第一村,”从此以后,蕴涵着浓厚齐鲁文化风韵的周村古商城,被人们称为北方民俗采风的首选之地。

第一村的旗帜。

大街北门。

  商城分东西南北四个正门,北门门口,抬眼南望,便见一座高大的牌坊古朴矗立,这个街口人称朔易门,门匾处有夺目的“大街”两字,沿大街放眼望去,古城内青砖瓦屋,石板铺路,商埠林立,旗幡飘扬,游人如织,令人恍如走进了百年以前的清末民初。现在仍然保存完好的大街,仍然保留着明清风格的建筑和著名商号的旧址。走在这条曾经辉煌的古商业街上,只见两旁店铺毗连,古街的两侧几乎全部是传承下来的老字号,虽大多是文物商店、茶庄、绸布庄、书斋等,但一些建筑外墙的古画有的已经严重褪色。古街上的各种摆件、家具、石碾子等都是珍贵的文物,室内青花古瓶、樟木箱子、古色古香的桌椅、精雕细琢的屏风等,无不显示着清末民初时期的繁盛。

  大街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它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约公元1410年)。明崇帧九年(元1636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雏形。虽说叫“大街,”其实不论它的长度和宽度都不能算大。至清朝后期,章丘旧军孟氏“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经商,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周村,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聚集经营的商贸中心。清末的周村被辟为商埠后,商贸范围进一步得到扩大,此街商业的发展进人了鼎盛时期,大街虽然不大,却能日进斗金。沿大街南行,各种店铺的门联都很有特色,例如异芝堂药店的“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巾品世家的“仰慕先贤忠孝传家流芳百代,崇尚商德诚信经营誉满九州;”瑞蚨祥绸布店的“紫白红黄皆悦目,棉麻毛葛总因时;”清馨斋茶庄的“宝鼎茶间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有绣庄的“变得鸳针如此巧,舒将风彩自成文;”等,单看这精致工整的对联和秀丽苍劲的字体,便让人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

周村的古商城,无处不让人悠然而发思古之幽情,无处不让人深深迷恋这里洋溢着的远古气息。加之各种各样的建筑琳琅满目,每座建筑上那斑驳的痕迹,都积淀着岁月的风风雨雨,都有着同样古老的故事。 

黄包车

  大街上除了瑞华堂、泰兴堂、万珍轩、玉廷轩、紫筠轩、古韵阁等众多的古玩、茶庄茶楼、字画、工艺品店铺之外,比较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还有许多民间艺人手工制作的小推车、地排车、手压水井、棉花纺车、古炮车、雕花笔筒等等,琳琅满目,花样繁多,制作精美,引人入胜,不论游人们有多么挑剔的眼睛,总有让人中意的一款。而那些引人眼球的主要景点,有为经商客户提供资金服务的票号展览馆。票号就是现今银行的前身,这家票号恢复再现了晋商乔致庸在周村开设大德通票号的历史场景,共社七个展厅,主要通过大量实物与人物模型形式,展示出旧时票号的经营业务以及周村钱业的兴起、发展、繁荣与衰败的过程。现在城市的经济贸易和资金流通肯定大大超过当时的周村,然而一条街上也没几家银行,可在当时一个小小的周村里,竟分布着上百家票号,商业繁荣的程度超乎想象。布艺品种较全的则是翔鸟蓝印布艺馆,有运用民间传统蜡染工艺印制而成的粗布床单、头巾、枕巾、坤包等多种布艺制品,宽大的粗织床单上有风凰展翅、喜鹊登枝、腊梅绽放等各式各样的精美图案,均以花形大方和质地坚韧而赢得人们的喜爱。周村的前身是古代的於陵候国,从商代起就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民谣曾经描述“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在古商城内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各种家纺布料。

大茶壶

  来到商城值得一看的是周村烧饼。沿着大街一路走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芝麻的香气,这是街铺烧饼店里所传出来的,“周村烧饼博物馆、”“天下第一村烧饼坊、”“杂粮烧饼”等等特色店铺比街而邻。周村烧饼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了,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了周村烧饼,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周村烧饼,全国各地的超市商场并不鲜见,只有在大街上的烧饼店里,现做现吃刚出炉的烧饼才最有味道。人们称周村烧饼确实具有薄、香、酥、脆四大特点,小小的圆饼薄如妙扇,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大街的南首处有座民俗展览馆,人们通过大量的实物、人物模型和展板,再现了周村过去的婚礼、祝寿、纺织、生产、娱乐等生活场景,有双双跪拜的新婚夫妻、;聊天叙旧的亲朋故旧,也有农村以前日常所用的木制农具、乐器、石具、木匠用具、瓦匠用具,有生活场景中常见的吹糖人、买糖葫芦,捏泥面人、逛戏院、进说书场,无不生动逼真,让人联想到不同风俗的许多生活乐趣。

大街南首也是个高大的牌坊,上书“旱码头”三个大字。旱码头牌坊虽然百年风霜雨雪,却仍然庄严地守护着这条古街,在清朝中末期,因为周村已经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枢纽,是商贾往来停泊之所,所以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并列为中国的四大旱码头。人们相传乾隆下江南时路过周村,正逢正月十五,天色已黑,乾隆帝远远地看到前方灯火通明,煞是好看,便驱车前往。原来是大街一带各商号借元宵节张灯结彩,乾隆帝见此龙心大悦,赐予周村为“天下第一村”之名。


  如果说古商城的商业味道浓重些的话,东西走向丝市街上的“状元府”却将古商城的铜臭味冲淡了一些。状元府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其主人是周村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王应统,他一生为官清廉,事事处处为民着想,“自服官以迄家居,囊无长物,唯有两袖清风,图书数卷而已。”即使是他的状元府第,也一如寻常百姓人家,简朴大方,不饰奢华,虽身处闹市,却如隐山林。

  由丝市街转向往南,是银子市街,满街都是古文化飘逸出来的缕缕余香。此街是山东影视中心周村拍摄基地,也是《山东文学》周村创作基地,周村商埠文化研究会的所在地。这里的杨家大院灯笼高挂,黑体的“杨”字在红灯笼上分外显眼,让人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杨家大院是近代鲁商杨瑞清的居所,2006年由中央电视台、山东影视创作中心和周村区委区政府联合摄制的电视剧连续《旱码头》,就是以周村百年商埠为背景,以主人公杨瑞清的从商经历为主线,反映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创业史。为了纪念《大染坊》和《旱码头》的作者陈杰先生,杨家大院还专门开设了陈杰先生纪念馆。从杨家大院继续往南行不远处,是银子市街90号东来生绸布庄旧址,人们熟悉的电视剧《大染坊》就拍摄于这里。土灶里的旺火蒸煮着锅里的布,车间里工人忙碌着手里的活计:有的在双手推车,有的在拎桶送水,有的在元宝石上碾布,有的在后院晾晒……这处清道光年间创办的大染坊,至今保存完好,生动地再现了人们将收购的丝绸、坯布进行染色、加工的全过程。一切是如此逼真,时光彷佛真的一下子回到了上个世纪初期。电视剧中的主人公陈寿亭从一个沿街乞讨的叫化子,奋斗成为印染业的大实业家,发奋创业的历史让人印象深刻。陈寿亭的原形是周村家喻户晓的大业主张星垣。张星垣开的染坊字号叫做“东元盛。”他出身贫寒,从小要饭。有一年的除夕夜,又冻又饿昏倒在周村大户商人石茂然门口,被好心的主人救起并收留当了伙计。因为聪明机灵且为人忠厚,石茂然就招张星垣为婿,并借了一笔钱给他开起了染坊,后来的“东元盛”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

  身边是流动着的是如织的游人,静止的则是周村古商城环境的古朴素雅、格局的错落有致,店铺的精巧别致,匾额和招牌的丰富多彩,以及充满深厚商业气息的街道名称,所以人们将这山东仅有、江北罕见的古商城形象地称之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博物馆群。”古商城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卷,承载着周村商埠发展的历史,诠释着鲁商创造的商界奇迹。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周村古街游记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