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山东攻略 山东自驾游 13年前 (2011-06-02) 323次浏览 0个评论

携子初游(六)

----道法自然太清宫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进入崂山风景区之后,沿着海边一路向前。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山海相连,弯弯转转,美不胜收。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太清宫是崂山南线上的一个著名景点,为崂山道教祖庭,同时也是崂山内规模最大的一座道观,是全真道天下第二道场。道教的“返璞归真”内涵与崂山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太清宫居崂山东南端,由宝珠山的七座山峰三面环抱。老君峰居中,左为桃园峰、望海峰、东华峰依次而东,右为重阳峰、蟠桃峰、王母峰依次而西。宫在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

道教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太清宫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为主殿,以附属设施关岳祠、东西客堂、坤道院等构成的房舍共150余间。每个大殿都立有山门,并有便门甬道相通,房舍简朴、古拙,基本上承袭着宋代的建筑规模和特色。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太清宫的创建人是江西才子张廉夫,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生于汉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他精研玄学,入终南山学道数载,得师传道,来崂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三清殿”,将两殿合成“太清宫”。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修建三皇殿供奉三皇。宋朝时期,道士刘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

刘若拙武艺高强,宋太祖听说他修道高深,于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宫中,刘若拙坚决要求回崂山,宋太祖就赦封他为"华盖真人",由此给他巨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宫并重修太清宫。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刘若拙仙逝后葬于即墨城东关村,墓前有明万历二十年(1592)即墨知县李奎所立石碑,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和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隐居潜修,著书立说。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走近太清宫景区,山门处是高8米,宽16米的牌楼,牌楼由底座、立柱、额枋、字板四部分组成,为四柱三门式。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牌楼是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虽然它只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小品",但其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其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它具有强烈的装饰、衬托、气氛渲染的风格,被广泛地应用到寺观庙宇的建筑中来,起到了标识引导、空间分界、装饰美化、纪念颂扬的作用。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牌楼阳面"崂山太清宫"五字为中国宗教局闵志庭道长题写;阴面"阆苑圣德"为本观现任道长刘怀远所题。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阆"字意为"空旷",庄子外物曾记"胞有重阆,心有天游",意指心胸宽阔;"苑"指花园,"阆苑"则指具有"阆风的花园"。李商隐有"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栖鸾"诗句。"阆苑圣德 "是指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处。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牌坊前面是太清湾,后面是茂林修竹。古树名木掩映中的千年古刹,就是古今闻名的崂山太清宫。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过售票处,在太清宫正门对面有一块巨大的影壁,上书 “道法自然” 四个大字。道法自然为无生有,有归无。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无外无他,无蕴含有且是有。无生有,是无动而有然,也就是说,无自然而有然。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走近道观院墙,一块巨石上刻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十个大字,后配有六十余小字的跋文。因太清宫仅次于北京的白云观,故称为“天下丛林第二”。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太清宫的正门宽敞大方,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也称"山门",这一名称还保留着当初道众聚于山林隐修的痕迹。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山门内两侧供奉着道教的四大护法天师:三眼灵光马灵耀、黑虎玄坛赵公明、威灵瘟元帅温琼和关圣帝君关羽。

马灵耀又称华光大帝、灵官马元帅、华光天王、马天君等,系道教护法四圣之一。因生有三只眼,故民间又称“马王爷三只眼。”道观中多塑灵官像,形象奇特,赤面、三目、披甲执鞭作为镇守山门之神。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晋宝」、「招财使者邓久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後来,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

温琼元帅在我国浙江沿海一带,是颇为有名的尊神之一。据《三定太监西洋记》描绘说:蓝靛包巾光满目,翡翠长袍花一簇。朱砂发梁遍通红,青面擦牙形太毒。祥云露露离天宫,狼狼牙妖精尽伏。

关羽为道教护法四元帅之一,因其忠义,亦将他作为财神供奉。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邪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宫观中仙、俗相分的标志就是山门,按照道教的说法,跨过山门,就意味着踏进了仙界,与立于山门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别、仙俗之别。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篆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山东湛山佛学院书法教授魏本善所书。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走进山门,道路的左边是鼓楼,右边是钟楼。古代有晨钟暮鼓之说,道士早起敲钟名为“开静”,意味着一天的开始;晚上敲鼓名为“止静”,意味着一天的结束。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目的是为了警示众道士勤修苦练,不可虚度光阴。

钟鼓楼后有两座高大雄伟的建筑,分别是元辰阁和元君阁。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元辰阁正中供奉的是斗母元君,为北斗众星之母,道教称为“圆明道母天尊”,又称“紫光夫人”。据说她在宝座上化生九朵金莲,经七昼夜而化生九子,即天皇大帝、北极大帝和北斗七星。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其形象为三目四首八面,神威浩荡、法力无边,在道教中的地位非常尊贵,其圣诞为九月初九。

元辰阁两边供奉的为六十元辰,又称六十甲子或六十太岁,六十年一轮回,为值年之神,掌管一年的祸福。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元君阁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全称“泰山玉女碧霞元君”,她是东岳大帝之女,为泰山女神,俗称泰山奶奶。道教称男子得道为真人,女子得道为元君。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碧霞元君是中国古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在我国北方信仰极盛,庙宇遍布长江以北,素有“北碧霞南妈祖”之说。碧霞元君左右常配祀送子娘娘、眼光娘娘、催生娘娘、天花娘娘四位辅神。

元君阁两边供奉的是道教有名的八仙。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在元辰阁之后有一棵古老的松树,因其树皮斑驳如虎皮而得名虎皮松。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穿过太清宫的仪门,进入三官殿前院首先看见的是两颗"耐冬"。耐冬又叫山茶,花期从每年的12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5月,长达半年的时间。因盛开时正值隆冬季节,却能迎风怒放,所以称为"耐冬"。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右边这棵耐冬高近7米,近60厘米粗,树龄600多年,传说是明朝道士张三丰从长门岩岛上移植过来的。植物学家对这棵山茶评价极高,认为它是国内山茶树中最大的之一,属国家级古树名木。这棵耐冬开单瓣红花,当花盛开时,每朵花在开放时都贴到了叶面,好像在树上落下一层厚厚的"红雪"。

这棵树就是蒲松龄老先生《聊斋志异》"香玉篇"中"绛雪"的化身。"绛雪"就是红色的雪的意思,随着《聊斋志异》的流传于世,这棵山茶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左边这棵山茶开花是重瓣白色,树龄也有400多年。开花时节,它与绛雪一红一白,交相辉映,争芳斗艳,实为太清宫隆冬季节的一大奇观。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三官殿正门前还并列着两棵高20余米的银杏树,枝叶婆娑,生机盎然,树冠荫地约一市亩。是宋太祖为道士刘若拙敕建道场,修建太清宫时栽种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银杏树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性别之分,这两棵银杏树都是雄性。银杏树还有"白果树","公孙树"等别称,因为它生长很慢,爷爷种下的树,到了孙子那一代才能吃到果实,所以在民间有"桃三梨四杏五年,无儿不种白果园"的说法。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三官殿主要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位大帝,也就是我们的三位祖先尧、舜、禹。相传尧敬天爱民,上应天象,风调雨顺,被人尊为"天官"。舜在位时,民风高尚,地不生灾,被尊为"地官"。大禹继承父业,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了水患,理所当然地被尊为"水官"。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三官的来历比较久远,就道教本身来说,在道教创始人创立道教时,经常为百姓治病消灾,使用的就是与三官相关的"请祷法"。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先让病人承认有罪,然后将病人的姓名和服罪的意思写在纸上,一式三份,一份藏在深山石缝中,交给天官;一份埋在地下,交给地官;一份投入水中,交给水官,如果三官接到信息就能为病人赐福、赦罪、解厄。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三官殿东侧是清代翰林尹琳基修建的 “翰林院”,院内有隆冬独放的腊梅,早春绽开的木兰,初夏弄艳的灯台,深秋飘香的银桂,还有四季常青的亚热带植物,是一个十分雅致的庭院。

尹琳基在这个院子正厅供奉东汉时期的大经学家郑玄,所以此院原名又叫“经禅祠”。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郑玄字康成,山东高密人,他精通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在当时的经文和古文经学论战中,他自成一家号称“郑学”,成为当时“天下所宗”的儒学。郑玄著作颇丰,曾在今天的崂山惜福镇书院村一带聚众讲学,门徒有1000多人。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院落里有一颗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棕榈树。棕榈在北方的室外很难生长,但这棵树却依然生长得枝繁叶茂。原因是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气候非常温和,足证东海崂山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棕榈树旁有素心腊梅,属梅花中的上品。花色浅黄,给人以清雅高洁之感。每当腊梅花开,幽香飘出墙外,游人往往在院外寻香寻源,最后才能见到它的芳容。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咏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棕榈树的下面也有两棵南方植物,那棵叶面上布满黄色斑点的植物是“桃叶珊瑚”。桃叶珊瑚旁边的那棵是“木兰”,因为含苞的花蕾形状像一支笔,又称为“木笔”。干燥的花蕾可入药,被称为“辛夷”。木兰通常每年只在春季开花一次,而这棵木兰却每年开花两次,4月一次,7月一次。花瓣硕大厚实,内层洁白,外层紫红。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传说这棵木兰原来也是一年开花一次,有一年宫中道长梦见巾帼英雄花木兰示意饮酒出征。道长醒来,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披衣起身到院中散步,忽见木兰花在月光中摇曳起舞,道长猛然领悟,匆忙取来存封多年的老酒,浇灌在木兰树下。从此这棵木兰就每年开花两次,成为宫中一奇。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院落里还有一棵高大笔直的水杉。水杉生长快,喜光,喜湿润,是古老而稀有的珍贵树种,多少年来,人们都以为它早已绝迹,直到1943年在神农架地区重新被发现,经植物学家的培育、繁殖,使它被许多国家广泛引种,这是我国植物学家对世界植物学的贡献。这棵水杉是20世纪50年代栽种的。

水杉旁边是一颗枫树,这棵树春天叶子是红的,夏天变绿,到了秋天又变成红色,所以俗称“两头红”。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走出三官殿,在通往三清殿的路上有一棵8米多高的黄杨,树干虽不是太粗,但已有800年树龄。黄杨树最大的特点是生长非常缓慢,所以木质就特别细腻坚硬,是雕刻艺术品的上等材料,在民间有"鸟中之王称凤凰,木中之王是黄杨"的说法。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经过黄杨,又见一棵弯弯曲曲的榆树,因它是唐朝道长李哲玄亲手栽植,故称为"唐榆"。唐榆树龄已有1100余年,居全国古榆之冠。叶面上有一层沙质,摸去较糙,故学名叫"糙叶树"。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又因树干盘曲,形状似龙头,亦称"龙头榆"。龙头榆树高约19米,树冠东西长25米多,南北约33米,遮荫面积达一亩多地。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龙头榆对面一块大石头上刻着“逢仙桥”三字,相传宋代道长刘若拙除夕迎神,在这里遇到一位白须飘胸的老翁走上前来与他交谈了两句,正想问其姓名,老人却不见了,只在雪地上留下了两个脚印,刘若拙因为在这座桥上曾经与仙人相逢,所以就将此桥称为"逢仙桥"。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携子初游(六)----道法自然太清宫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