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山东攻略 山东自驾游 13年前 (2011-07-06) 204次浏览 0个评论

携子初游(卅二)

----風月无边解虫二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从经石峪必须原路返回到泰山中路斗母宫,否则无路可行。

从经石峪向前不远,在斗母宫北路旁有“万笏朝天”石刻。一块块峻峭的巨石朝天而立,看上去颇像古代朝庭里大臣朝见皇帝时手持的狭长笏板,故喻之为“万笏朝天”。万笏朝天摩崖高55厘米,宽190厘米,系丙子菊月,历邑萧式铭题书。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这里一涧深广,石桥横跨,称之为“注水流桥”。桥西北是危崖千仞,飞瀑垂珠,如带若帘,被称为“天绅岩”,俗称“水帘泉”。又因在岩壁上有横阔石缝如洞,又被称为“水帘洞”,有人附会为《西游记》中所描述的“水帘洞”原型。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自斗母宫继续向山下走去,沿盘路之下便是桃花洞景区,这里有大量石刻群,令你目不睱及。

距斗母宫不远处盘路之西,有“虫二”之拆字游戏刻石,为清光绪二十五年历下才子刘廷桂题镌,属泰山七十二景之一。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创造此景的济南名士刘廷桂是十二岁即中秀才的风流才子,相传光绪二十五年刘廷桂邀杭州友人登泰山至此,谈及杭州西湖的无边风月亭,被此地情景触动,灵感一现,当即挥毫写下了“虫二”二字,并对朋友说:这里虽无无边风月之亭,但却有风月无边之意。据说当时刘廷桂也想题“风月无边”,怎奈之前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已题过,为避讳,灵机一动,才题下“虫二”两个神妙的字。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后人破解“虫二” 刻石有三种说法:

一是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边一个亭子题有“风月无边”匾额,作为子民如重复使用这词写景,就有欺君犯上之嫌,故巧设字谜,更胜直白,不愧名士风范。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二是此地距斗母宫很近,且“风月”一词据《辞海》所注,除了指自然景色以外,还指男女情爱之事。斗母宫中的尼姑在当时既要修身养性也要自谋生计,因而开店招待游客,赵新儒注《泰山小史》记载:“幼尼皆妙婉秀丽,解文字,衣饰如美少年。其室宇陈设,饮食供客,极其豪奢。”刘廷桂游泰山时,看见当地绅士与斗母宫的小尼姑调情,为讥讽空门不洁净而题之。

相传一次刘廷桂登泰山过斗母宫向尼姑讨水喝,尼姑不给。刘一怒之下还送了尼姑一块匾,写着“因受”二字。是将恩、爱两字去掉心,寓“恩爱无心”之意,骂得也是尼姑的水性杨花。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清代著名作家刘锷在《老残游记》中有详尽描述尼姑或被情丝束缚,或被强人欺凌之男女私事。斯时于刘廷桂相近,难免这位风流才子未有艳遇,才设下这流传至今的字谜,讽喻宫中之事。此解颇受雅人不齿,各有所见不可强求。

三是刘廷桂登泰山,见此处风景秀美,峰岭排达,树木葱郁,溪水淙凉,红色宫墙掩隐在翠柏之中,感叹祖国大好河山,欣然题写此谜,赞颂泰山美景。此说广为接受,游人至此,解谜之后,环顾周围青山秀水,颇有同感。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虫二”何意?原来“风”字的繁体“風”去掉外廓后剩下“虫”,“月”除掉外框留下“二”,意为“风月无边”,用来形容此处风光无限美好,以至好得无边无际的意思。“虫二”两字本无意义,但被文人雅士用来“戏说”泰山的美丽,竟演绎得如此意蕴丰厚,华夏文字之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传说风流才子唐伯虎当年也曾为青楼**湘英家题匾风月无边,见者皆赞美,只有祝枝山见之曰:“此嘲笑汝辈为虫二也。”湘英问其义,枝山曰:“風月字无边,非虫二乎,即两条虫也。”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鲁迅在致林语堂的一封信中也写到:“不准人开一开口,则《论语》虽专谈虫二,恐亦难,盖虫二亦有谈得讨厌与否之别也。天王已无一支笔,仅有手枪,则凡执笔人,自属全是眼中之钉,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当然,鲁迅写这两个字,是对上个世纪30年代林语堂主编的一本杂志《论语》的批评讽刺。那时杂志无边无际的谈风月,不关心实事,也是无勇气面对现实的表现。鲁迅先生尖锐的批评当时那些文人墨客的消极,同时也暗刺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用“风月无边”来概括泰山的风光,实在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实。不要说泰山自古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不要说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受皇帝封禅、朝拜最多的名山,不要说历代名人宗师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到此游览,就是泰山名闻天下的七十二景,尤其是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四大奇观,就足以堪称“风月无边”。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泰山日出 这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当黎明时分,游人站在岱顶举目远眺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橘红。而天空的云朵,红紫交辉,瞬息万变,漫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展。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掀开了云幕,撩开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须臾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好一派壮观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云海玉盘 泰山云雾可谓呼风唤雨,变幻无穷:时而山风呼啸,云雾弥漫,如坠混沌世界;俄顷黑云压城,地底兴雷,让人魂魄震动。游人遇此,无须失望,因为你将要见到云海玉盘的奇景:有时白云滚滚,如浪似雪;有时乌云翻腾,形同翻江倒海;有时白云一片,宛如千里棉絮;有时云朵填谷壑,又像连绵无垠的汪洋大海,而那座座峰峦恰似海中仙岛。站在岱顶,俯瞰下界,可见片片白云与滚滚乌云融为一体,汇成滔滔奔流的“大海”,妙趣横生,又令人心潮起伏。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晚霞夕照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若漫步泰山极顶,又适逢阴雨刚过,天高气爽,仰望西天,朵朵残云如峰似峦,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雾,直泻人间。在夕阳的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镶嵌着一层金灿烂的亮边,闪烁着奇珍异宝般的光辉。那五颜六色的云朵,巧夺天工,奇异莫测,如果云海在此时出现,满天的霞光则全部映照在“大海”中,那壮丽的景色、大自然生动的情趣,就更加令人陶醉了。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黄河金带 新霁无尘、夕阳西下时,举目远眺,在泰山的西北边,层层峰峦的尽头,还可看到黄河似一条金色的飘带闪闪发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黄河金带”。它波光粼粼,银光闪烁,黄白相间,如同金银铺就,从西南至东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处。清代诗人袁枚在《登泰山诗》中对黄河金带描写得生动而传神:“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晚霞夕照与黄河金带的神奇景色,与季节和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想领略和享受这一奇观美景,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应该说秋季最好,因为这时风和日丽,天高云淡;其次是大雨之后,残云萦绕,天晴气朗,尘埃绝少,山清水秀。你尽可放目四野,饱览“江山如此多娇”的秀容美貌。

其实,风月就是泛指山川景色,泰山如此众多的奇观佳构,如此梦幻般的自然造化,还不足道一声“风月无边”吗?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巧设字谜是古代文人的雅趣,无独有偶,在祖国最南端海南省三亚市的天涯海角,也有一个石刻字谜,在“年华”二字的外面各加一个方框,隐喻“年华有限”。惜乎去三亚时,在天涯海角未能得见。

一南一北两个字谜一个去边一个加框,隐喻互补,告戒人们莫贪恋眼前的风花雪月,要抓住有限的年华去努力向前。堪称绝对。

沿盘路而下,路边两侧出现有大量精美的书法石刻。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蔚然深秀 光绪癸巳荷月,历下张传如、李祺纪题。

此题刻在烈士纪念碑北约180米盘路西侧石壁上。刻于光绪十九年(1893)。字面高50厘米,宽172厘米。“蔚然深秀”4字横列1行,字径47厘米,行书。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洞天福地 光绪己亥秋月,历下刘廷桂立。

此题刻位于纪念碑西北,摩崖高46厘米,宽140厘米,大字径18×20厘米,系清光绪己亥年(公元1899年)秋,历下刘廷桂立。隶书。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步玉清 光绪辛已仲夏,历邑杨逢霖敬题。

此题刻位于万仙楼北,摩崖高118厘米,宽52厘米,大字径35×20厘米,系清光绪辛巳年(公元1881年)仲夏,杨逢霖题书,行书。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膚寸生云 光绪己亥仲夏,历下苏容德、刘芳桂立。

此题刻位于万仙楼北,摩崖高63厘米,宽137厘米,大字径27×22厘米,系清光绪己亥年(公元1899年)仲夏,历下苏容德、刘芳桂镌立。隶书。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在盘路东侧中溪之上耸立有一革命烈士纪念碑,它是为纪念1946年夏季第一次解放泰安时被敌机轰炸牺牲的新四军烈士而建。

纪念碑方锥体碑首,由新四军一纵三旅司令员何克希撰写铭文,李金玉书丹。中层为四棱柱体,其南侧刻《烈士纪念碑志》,其余三面刻708名烈士衔名及籍贯。石栏环绕,古柏掩映,庄严肃穆。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上层为梯台形碑身,四面刻题词。南面贴金题额“革命烈士纪念碑”,”西面为:“英名与东岳并寿,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死,虽死犹生。”北面是:“先烈们,你们的死重于东海泰山,永垂不朽。”东面的题词是:“功业同日月争光,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鼓舞着我们勇敢前进,我们要为完成你们未竟事业而奋斗到底。”此碑原建于1946年7月,后被国民党炸毁,1953年3月重建。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在纪念碑西侧石壁之上,有清朝高唐龙祖森于光绪壬辰蒲月,集汉史晨碑字题写的“拜石”二字。摩崖高50厘米,宽128厘米,字径37× 38厘米。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拜石”典故出自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轶事,言米芾在无为任通判时,因看不惯其上司麦知州不顾老百姓死活,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坚持不拜贪官,却每天拜石。每天早起更衣,揖石而口中念曰:“宁拜无知石,不参面老鼠”。此石刻赞颂了米芾清廉耿直,不与贪官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

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山中人诗曰:

光绪名流好字谜,岱游虫二石壁犁。

风月无边玩新雅,书法字文两称奇。

注:虫字上有一撇。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携子初游(卅二)----風月无边解虫二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