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携子初游(五三)----水注琴韵琵琶泉

山东攻略 山东自驾游 13年前 (2011-08-23) 268次浏览 0个评论

携子初游(五三)

----水注琴韵琵琶泉

自黑虎泉西行百余米,在环城公园东南隅,过琵琶桥即为琵琶泉。

琵琶泉因池底冒出串串水泡,于水面破裂,咝咝作响,水声淙淙,夜深人静听之,犹如琵琶扬韵而得名。

泉池原为不规则状,1965年整修为长6米、宽5米、深2米的石砌方池,四周护以石雕栏板。泉池伸进护城河,比河面高出1米,池外壁有两层石阶。水自池底岩孔涌出,经石阶由北岸溢出泉池,跌宕下泻,迸落河中,发出悦耳的响声,仿佛弹奏琵琶之声。

据地质学家考证,琵琶泉下为奥陶纪的云质石灰岩,间有大大小小的溶洞和溶槽,地下水喷突涌动,拍击中空岩石,于是便发出了清越动人的琵琶声。

琵琶泉东侧有一石拱桥,因泉得名“琵琶桥”。桥头垂柳轻拂,人于桥上正可俯瞰“琴弦”,品听“琴音”。

琵琶泉西有一高阁探出岸来,名为“清音阁”。坐在阁内,即可聆听琵琶泉发出的清越之声,更可赏看琵琶泉的秀姿及周围风景。

见到琵琶泉,不由自主就会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顾名思义,琵琶泉取于其声,泉水涌流时,水溢出池沿,经石阶跌宕四泻,迸落河中,发出铮铮淙淙的声音,夜深人静听之,如同有人在弹奏琵琶,故名琵琶泉。有诗云:“泉水流注生琴韵,劝君聆听琵琶音。”

  琵琶泉名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济南城中黑虎泉边,有家馍馍铺,主人叫王忠,他身边只有一个女儿叫莲花,父女相依为命,为人厚道,而且莲花特别乐于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他们帮助了私访受困的龙王父子。为报答他们的恩情,龙王赠王忠玛瑙宝石一颗;龙子赠莲花一只拿着能避水,落地变清泉的“龙吟琵琶”,并将仙曲《龙吟三弄》传授于莲花。

后来,济南知府的公子看到莲花长得漂亮,便要强占为妾,莲花至死不从,便抱着琵琶跳进护城河中,从此,护城河南岸便又冒出一处清泉,泉涌水流,犹如琵琶扬韵。

人们都说那是莲花姑娘在弹奏琵琶,所以就给这泉起名叫“琵琶泉”。

琵琶泉西行不远有一石砌方池,很多年以前,一些附近居民常用此泉水生豆芽,而且生出的豆芽口感非常脆甜,故称其为豆芽泉。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豆芽泉,是黑虎泉泉群中一处人气甚为兴旺的泉池。这种兴旺的人气正是由于其喷涌气势极为旺盛,水质又较周围诸泉更为优异得来的。当时居住在司里街、所里街、半边街一带的居民生活饮用水就是靠它来供应的。从一大清早,南护城河南岸诸多街巷的居民就肩挑手提,到豆芽泉去打水。

但是,从半边街来到豆芽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在半边街中段有一条惟一通往豆芽泉的不足二米宽、坡度在45度左右的阶梯式小路。这条小路犹如千佛山上的盘路一样,需要拾级上下,阶梯有四五十凳,而其路面终年湿淋淋的。一遇上雨天或天寒地冻时节,其泥泞或湿滑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就是这条水淋淋的小路,无论冬夏,一年四季,总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当年,豆芽泉水日夜涌流不已,盛水之年泉水更是不断涌出石砌的方池。池外不**女围在泉畔浣洗衣物。在泉池不远处有数间小屋。有一间小屋放置着几只大红色瓦缸,每只缸的底部都有一个小圆孔,圆孔用缠着纱布的木塞塞着,这就是豆芽房。其实,生豆芽的工艺流程并不复杂,但是劳动量却非常大:先将黄豆或绿豆放入缸内,然后把泉水用水筲提到屋里灌满瓦缸。生豆芽需要新鲜的泉水,因此过一段时间就要换水。

一天之内,要如此往返不知多少次。除此之外,还要用木棍儿定时地在缸内翻搅,让豆皮浮起后,用笊篱捞出。如果不靠近豆芽泉这样的水源,就无法从事这样的行当。这种手工式操作生产的豆芽,可谓物美价廉,尤其是在蔬菜淡季或济南寒冷而漫长的冬天,一大碗黄豆芽炒豆腐经常作为当年老济南人的主要菜品出现在饭桌上,但“老济南”们却是百吃不厌。难怪50多年后的今天与他们闲聊起豆芽泉生出的豆芽时,“老济南”们心里还美滋滋的呢。

在护城河中段豆芽泉之南,有一不规则形泉池,周围自然山石垒砌,池长、宽各约5米,深2米许,盛水期泉水溢出河面,从四周的山石中泻入河中。

池水清澈,串串晶莹剔透的水泡从池底涌出,状如珍珠。因此泉在旧城内的珍珠泉之南,故名南珍珠泉。

南珍珠泉西北侧的护城河北岸下为任泉,南与五莲泉相对。以青石砌垒,水从砌石缝隙流入河中。

泉池北壁嵌泉名石刻,由济南当代书法家胡连珠题写,明代诗人胡缵宗题诗:杨柳溪桥青绕石,鹭鸶烟雨碧涵天。

“任”有无拘束之义,形容泉水自由自在的样子。有诗曰:“琵琶隔岸潭轻曲,涟涨泉流任自由。”

五莲泉位于任泉与南珍珠泉之间的南护城河河心,为黑虎泉泉群的14处泉池之一,但并不属于济南七十二名泉的范畴,泉名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马子恺题写。

五莲泉泉池高出河面约半米,池底泉眼甚多,较大者有五个,水泡成簇,升于水面破裂,溢出池外,似五朵盛开的莲花,故名。又因泉池地处河溪之中,离岸较远,故亦称“溪中泉”。

泉淌入河,绿波中水涌细浪,两水相叠,形成“流中之流、水中之水”的妙景,深得“泉河相依”的韵味。

泉池曾于1965年整修,为四方平整的池岸,周围砌以二层叠石,上层高出河面0.5米,下层高出0.3米,远望去像一块平放的大玻璃,老济南俗称“玻璃池子”,泉水涌上池口,向四周漫溢,尔后二叠而下,落于河中,如同挂帘,当护城河水位下降时,泉水飞流直下,如同瀑布。

1986年泉池四周高耸出河面的平台和池口被拆去,改为曲岸,堆叠自然石。山石以聚为主,叠砌成岛,高出水面,泉水从岛上石缝中溢出,流入河中。

同时池子西面和南面的河岸也被大面积拆除,使得河岸离泉水更远,游人需借助游船方能一睹其“芳容”。

1985年5月在泉南侧河岸上建“五莲轩”,由亭、台、廊、榭组成,规模较大,构成一组别致的景观。

一虎泉在五莲泉西,因水从一石刻虎头中流出故名。这里曾为清光绪壬辰科进士、翰林院编修、临清直隶州知州缪润绂的花园,所以该泉又称“缪家泉”。

泉水自河岸斜坡泄出,1983年作为黑虎泉公园的一个景区,整修泉池,就势叠山理水,创造了城市山林景观。山脚清流环绕,自西向东,三个洞穴依次排开,其形各异。

泉水汇成曲池,然后跌进河中。池边矶石横卧,水中巨石矗立,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胤嗣泉在金虎泉南,泉池很小,碎石砌岸,呈不规则形式,水流入不远处的护城河中。胤嗣泉由已故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题写泉名碑,嵌刻在护城河南岸半月亭东洞门上。

很久以前在泉池的崖上曾有一所小庙,庙内因为供奉的是身罩蓝袍、五绺长须、挟弓持箭的张仙,故曰张仙庙。据民间传说,张仙是专门保护人间幼童的。虽然他是男仙,却是护子之神,具有“送子”的神灵。

张仙的前身据说是花蕊夫人的丈夫——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后蜀被宋太祖赵匡胤灭了,孟昶的爱妃花蕊夫人被送到了汴京皇宫。花蕊夫人不忘故主,时时怀念前夫恩爱,就画了一张孟昶挟弓射猎的画像,挂在寝室。

赵匡胤见到此画,询问其故,花蕊夫人诡称道:“这是我蜀中的送子张仙神。”谁知她的随口一编却不胫而走,很快传到民间。妇女求子心切,纷纷挂起张仙。有些大户人家为求子嗣,也立庙供奉。解放后,张仙庙倾圮。

胤嗣泉正是由于地处张仙庙崖下,故而“有幸”得到如此的称名。

济南80多岁的当代女诗人王泽惠有诗赞曰:双亭秀立旁泉边,琼液蜿流碧水间。华夏子孙优素质,世传世代永连绵。

金虎泉是黑虎泉风景区继黑虎泉、一虎泉之后,第三个带“虎”字的泉,也是这个风景区最后一个带“虎”字的泉。

金虎泉在一虎泉西侧河中,名列金代《名泉碑》,清代时失迷。相传,该泉原在河南岸,水势甚猛,由曲折小溪注入河中。泉源处由人工用山石装饰,形式奇特,似虎非虎,故名“金虎泉”。

昔日,泉侧有一庭园,名曰“适园”。此园沿河构筑,东西狭长。园中有溪,溪上架桥,桥旁建亭。后来,园主家境衰败,庭园荒废,被山西商人李卓购买,加以修复,改园名为“须弥”,改泉名为“金粟”。解放前此园荒废,泉也与岸分开,移至河中。

1965年修建泉池,1986年护城河整修时,于泉上建亭,透顶、翘角、绿瓦,因泉得名“金虎亭”。南侧有三曲平桥与南岸相连,游人可由曲桥步入亭内。

清代田雯有《晚坐来鹤桥听道士弹琴》诗曰:

喷薄历山根,远往自王屋。

琴声和泉声,清响满空谷。

千载无赏音,山鸦鸣灌木。

汇波泉在五莲泉西侧,沿池四周,山石聚散布置,东、西、南皆为土坡,土坡以山石叠砌形成山峦。泉水在山脚下涓涓流淌,汇为小潭,两侧山石交错,细流潺,犹若山涧小溪。1986年于山上建“伴月亭”,亭挑出水面,跃跃欲飞,周围绿树垂荫。泉、石、亭、树有机结合,极富情趣。

对波泉在护城河北岸,与汇波泉相对,故名。池侧矗立小亭,名叫“对波亭”,1985年建,因泉得名。

古鉴泉又名鉴泉,古称“剑泉”,又名“岱宗泉”,俗称南门泉,在南门大街西侧,济南剧院北,石砌池,旧时泉上有“岱宗泉”石碣,今刻“古鉴泉”。

古人正是以该泉水“池如太极,而水更空明可鉴”而命名为“鉴”泉的。

据清道光《济南金石志》所收古鉴泉碑碑记记载:“此泉列寿康泉迤东,水净沙明,对之若镜。历年来大雨冲损,汲水者每苦其难。我街徐文举独力重修,其有便於街里不浅也。”

该泉在解放前,其泉池为南北二池,南池5米见方,深2米许,供居民吃水用;北池6米见方,则专供附近住家洗涤衣物。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携子初游(五三)----水注琴韵琵琶泉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