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携子初游(十三)----琴屿飘灯小青岛

山东攻略 山东自驾游 13年前 (2011-06-12) 264次浏览 0个评论

携子初游(十三)

----琴屿飘灯小青岛

在栈桥东南回澜阁的对面有一座小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北侧的青岛湾内,美景天成。其海拔仅为17.2米,面积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该岛小巧如螺,山岩峻秀,林木葱茏,因此得名小青岛。

清乾隆十六年的《灵山卫誌》载:“小青岛在淮子口对岸,入海者必由之道”。因该岛形如古琴,水如弦,风吹波音铮铮如琴声,故又被人们称为“琴岛”。

德国占领青岛时,将小青岛命名为“阿克那岛”,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将该岛改为“加藤岛”。

青岛回归后,胶澳督办公署将其命名为小青岛,并于20世纪30年代初开辟为“小青岛公园”。

公园设有茶厅、花圃、石凳、石椅,辟建了道路,修筑了游艇码头,游人可乘船前往。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后,成为日军驻地,此后一直被作为军用。

小青岛是1900年德军建造的,乳白娇小而又俏丽的身影是每个青岛人心底回忆的存在。岛上奇异的百合使人仿佛置身仙境般。每逢夏季,海风吹拂,树木葱郁,有“琴岗翠滴”的美誉。

每天夜晚,白色登塔发出的红色光柱,交互炫斓于波光之上,悠然飘向远方,令人神往。尤其是置身于回澜阁上,凝目于嫣红的光芒之中,不觉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著名作家郑振铎称“琴屿飘灯”一景的妙处在:“海面上时明时暗的红灯,如同乘舟于海上。”

小青岛与回澜阁一起如同青岛湾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白天,游人在回澜阁上凭栏眺望,只见小青岛山岩峻秀,林木蓊郁,红礁碧浪,绿树白塔,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入夜则岛影朦胧,塔上航标灯时明时暗,和周围的七彩霓虹交织出一个瑰丽的夜色世界。游人漫步于华灯之下,沐浴着习习的海风,观赏着小岛的夜色,无不为她那妩媚的身姿所陶醉。

小青岛原是陆地的一部分,距东侧海岸370余米,有长长的海堤与陆地相接。在海浪长年累月的冲蚀雕凿下,渐与陆地分离,始成今日之形状。

小青岛最显眼的景致是最高处矗立的一座洁白的锥形灯塔,这是海上过往船只进出胶州湾、青岛湾的重要航标。

灯塔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德国人建造,1915年启用,解放后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塔身高15.5米,八角形。

通体用白色大理石构筑,分上下两层,塔顶部装有水晶棱镜镶成的反射镜,并以牛眼形旋转式造镜电力发光。射程15海里,为来往船只导航。

每当夜幕低垂,灯影波光交相辉映,像一幅飘动的彩绸,形成青岛的—大胜景——“琴屿飘灯”。

解放后,该岛一直为中国海军快艇支队沿用,并对灯塔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增高了塔身。建筑总高18米。整个灯塔形状为底宽上收的宝塔状,有基座,登6级石阶至一层,塔门北向,花岗石券门。

基座及二层均为八角形,花岗条石砌筑。第三层为圆柱形,上有钢板尖顶,铆钉连接。塔内有30级石制螺旋楼梯。塔下有附属建筑,为一层石砌券门,建筑面积20平方米。小青岛灯塔现保存完好,由交通部青岛海监局航标处使用。

1997年更换为西班牙制造的航标灯,原灯送到秦皇岛航标博物馆收藏。有“茫茫海湾有红灯,时明时灭自从容,翠岛白塔沐夜色,琴屿飘灯传美名。”之说。

小青岛北侧的拦海大堤是20世纪40年代日本人修筑的,长377米、宽8米的堤坝将小青岛与海岸连接,今已成为海上游艇的停靠之处。

东部则与鲁迅公园相毗邻,游人可由鲁迅公园西侧的琴屿路经大堤上岛观光。岛上原长有许多稀有的黄色百合花,盛开之时,芳香扑鼻,十分喜人,是驰名国际植物界的一种花卉类型,德国人称之为“青岛百合”,可惜因游人日增,现在百合已无处寻觅。

小青岛早在30年代初就已辟为公园,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后,成为日军军事基地,自抗战胜利到解放后一直由部队驻守。

1988年,小青岛开辟为公园并正式对外开放,全岛以栽植黑松为主的基础上,还栽有樱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春、夏、秋三季开花的观赏植物。

在岛上地势较为平坦的南部有一个非常小巧的广场,广场中间立有手抱古琴、目视海面的“琴女”雕塑,从她凝视的目光之中,足以看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凄美动听的古老神话,为人们所代代传唱,感动着一代代后来之人。

传说,很早以前,有位弹琴的仙女爱上一个打鱼的小伙子。她悄悄地来到人间,与小伙子结为夫妻。每当丈夫出海,她就坐在小岛上弹琴,用琴声为爱人导航。

玉皇大帝得知后欲捉琴女回去,琴女对爱情至死不渝,徇情在小岛上,那琴声至今仍萦绕在小岛周围。

古老的神话故事凄美动听,感动着一代代艺术家,为纪念琴女,他们发挥想象力专门制做了琴女雕塑,线条流畅,形象逼真。

2002年,以琴女雕塑为原型设计的微缩版“琴女”被青岛市政府定为青岛的象征,作为礼品赠送国内外友人。

如今的小青岛上,黑松遍布,花木扶疏,盛开在高崖上的黄色百合非常少见,20世纪初曾被世界植物协会命名为“青岛百合”。海韵厅、神怡舫、飘台等新增设的景致使小青岛更加妩媚动人。

在小青岛西南面还有一座岛,那就是“薛家岛”。薛家岛原来是一个荒僻的小岛。明朝初年,岛上渔村里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员大将叫薛禄,从此逐渐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渔村,改名为薛家村,此后小岛又改名为薛家岛。

该岛又名“凤凰岛”,因其形状如飞凤,而得名。它的面积为2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8公里,有青岛最优美的沙滩之一“金沙滩”。

小青岛东面停泊着许多军舰的是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海军博物馆,海上展舰区设在小青岛港区。

海上展舰区主要展示中国海军退役的驱逐舰、护卫舰、常规潜艇等中型作战舰艇。

展舰区展出了中国人民海军第一艘驱逐舰鞍山号(舷号101)。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驱逐舰济南号(舷号105)。

中国第一代国产防空舰鹰潭号(舷号531)。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代护卫舰,并在捍卫祖国海疆的战斗中荣立战功的65型护卫舰南充号(舷号502)。

以及3321型**快艇和33型常规潜艇长城号等。

往北看,靠近海岸的那座古典建筑是天后宫,天后宫位于青岛市太平路19号,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青岛开埠于19世纪末,而天后宫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故有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之说。

远处楼群中那两座高高耸立的塔楼,就是著名的青岛天主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

拟建教堂应高百米,适逢二战爆发,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该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即建成现在规模。

教堂始建于1932年,1934年竣工,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天的小青岛红礁碧浪、相互抚慰,绿树白塔、相互衬映,俨然天工之笔绘就的美丽图画;入夜的小青岛在习习海风之中,岛影朦胧,华灯初上,斑驳多彩,使原本美丽异常的小青岛更加妩媚动人。

涨潮时,惊涛拍岸,激起簇簇雪白浪花,引来无数游人观看;潮退后,赭色岩礁和金色沙滩露出水面,海滩上满是赶海拾贝的游人。

小青岛翠碧如螺,岛上树影婆娑、绿荫哝哝,一座白灯塔亭亭玉立。湾东侧和北侧,红瓦绿树交相辉映,各式建筑参差错落的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

湾西侧的现代化高层建筑紧靠海岸拔地而起,壮丽恢宏。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岗岩垒砌,高出水面10余米。

涨潮时,惊涛拍岸,激起簇簇雪白浪花,引来无数游人观看;潮退后,赭色岩礁和金色沙滩露出水面,海滩上满是赶海拾贝的游人。

每逢风平浪静之时,成千上万只海鸥在湾内自由翱翔,使美丽的青岛湾充满了勃勃生机。

1992年7月31日记 2011年4月23日整理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携子初游(十三)----琴屿飘灯小青岛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