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蒲松龄故居游

山东攻略 山东自驾游 11年前 (2013-09-28) 293次浏览 0个评论

蒲松龄故居游

2013年7月19日,因为参加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第六届百名专家淄川行暨科技成果引进洽谈会,会议主办方组织前往蒲松龄故居游览,时间短暂,匆匆成行,顺便搜集到这些有关资料发到网上与大家分享。尤其最后的“游览特别提示”内容,各位有意愿前往游览的朋友们一定要看一看,到时候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蒲松龄故居游

1、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东4公里有一个至今还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老村落--这个偏僻不易被人发现的村落,却因一部《聊斋志异》饮誉海内外而名声大震,传递到五洲四海、大江南北,它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诞生地--蒲家庄。

蒲松龄故居游

蒲家庄原名三槐庄,始建于宋代,以村内三棵古槐而得名。明初村东沟壑内有一水井,古时常满而溢为溪,故村名称满井庄。据康熙52年(1713)蒲松龄撰写 的《重修龙王庙碑》记载:“淄东七里许,有柳泉。邑乘载之,忘胜也。水清以渝洌,味甘以芳,酿酒旨。瀹增茗香。泉深丈许,水满而异,穿甃石出焉,故以又名 满井。”这是尚能找到最早“柳泉”和“满井”称谓的惟一文献记载。

蒲松龄故居游

村里建有满井寺,飞檐螭首,画栋雕梁,轩敞疏朗,典雅大方。明代邑令陈时万《重游满井寺即事三首》曰:“细草垂柳一涧青,病身聊复憩幽亭。老禅行脚归无 日,闲饵僧雏学诵经。寺门南对树峰斜,携酒重寻上界花。病骨瘦来终跌宕,犹能击鼓弄掺挝。敞襟露顶趁天风,叠膝临泉万虑空。坐对寒岩浑面壁,乱山折断夕阳红。”

蒲松龄故居游

2、蒲松龄故居(门票40元)

1980年,蒲家庄建蒲松龄纪念馆,对故居、柳泉、墓园进行修葺、扩建,征用民宅,改建著作版本、书画题咏展室,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增设南大门,使故居的管理日趋完善。蒲松龄故居已成为一处初具规模的蒲学研究阵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点。

蒲松龄故居游

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幽静古朴的庭院。院落坐北朝南,前后四进,西有侧院。门楣上悬挂着1962年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 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北院正房三间,为蒲松龄的诞生处和其书房“聊斋”, 正房为砖石、土坯结构的普通民房,木棂门窗,房内路大荒手书的“聊斋”匾额迎门高悬,室内悬挂着蒲松龄 74岁时江南著名画家朱湘鳞为其画的肖像,两旁是郭沫若手书的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房内还陈列着他生前用过的端砚1方、在毕家教 书时用过的床1张、手炉1个;还陈列着与蒲松龄有直接关系的绰然堂匾、灵璧石、三星石、蛙鸣石各1块。此外,室内摆放的桌、椅、几、架、橱和木影炉均是蒲 松龄曾设馆30余年的西铺毕家旧物。南院有平房两间,旧称“磊轩”,是以蒲松龄长子蒲箸的字命之。西院系新建的陈列室,蒲氏家谱、手迹和其多种著述以及 英、俄、日、法等外文版本。聊斋正房后为6间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的多种论著,以及当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丰子恺、李苦禅、俞剑华、李桦、戴敦 邦等书画家为故居所作的书画、题词100余幅。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松龄故居游

3、聊斋园(门票80元)

坐落在蒲松龄故居东 部的聊斋园,占地2.4万平米,建筑总面积为6100平米。聊斋园分为艺术陈列馆、狐仙园、石隐园、聊斋宫、满井寺、观狐园六个部分。艺术陈列馆保存着蒲 松龄生平的各种资料;狐仙园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小巧美观;石隐洞内建有各种石景;观狐园内有各种各样的狐狸一千四百多只,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聊斋 宫内有《罗刹海事》、《席方平》、《画皮》、《娇娜》、《尸变》等聊斋故事的艺术雕刻作品,并采用灯光、音响、电影特技等现代科技表现手法,活灵活现地再 现了蒲松龄手下的各种神鬼狐妖的艺术形象。

蒲松龄故居游

4、柳泉

蒲家庄外还有著名的柳泉。柳泉在蒲家庄东门外的“满井沟”底,泉口青石砌就,约0.6米见方,旁立沈雁冰书写的“柳泉碑”。柳泉本是一眼地下泉井,传说蒲松龄曾在此设茶待客,搜集创作素材。

蒲松龄故居游

5、蒲松龄墓园

蒲松龄墓园在蒲家庄东,长40米、宽38米,内有古柏37株。蒲松龄及其父亲、长孙的墓均葬于此。1980年,蒲氏始族蒲璋之墓碑也移存墓园中。

蒲松龄故居游

6、蒲松龄书馆

蒲松龄书馆坐落在山东省淄博市 周村西南昆仑路旁、王村镇西铺村西铺大街。原系明末户都尚书毕自严故居的一部分。先生一生的职业是教书,他在其32岁时,应好友毕际友[公元1679(康 熙8年)至1709年(康熙48年)]之聘离开家乡淄川区蒲家庄,在此设馆教塾30余载。直到康熙49年(1711年),先生在度过了近40年的塾师生 涯,71岁高龄时才撤帐归里田园,连续教了38年的书。在漫长的38年中,先生凭着自己的才能,栖身于王村西铺的高墙内,寓居于毕家的松龄书院,领衔伴读 在绰然堂,可以说,西铺是先生的第二故乡。

弹指三百余载,当年先生执教著《聊斋》的书院--“ 毕尚书府”,几经蹉跎岁月的风风雨雨,历尽沧桑,到文革时期一度破败不堪、面目全非。

春风又绿“江南”岸。从1985年以来,淄博市人民政府暨周村区人民政府为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遗产,加强蒲学研究,纪念一代文化伟人,相继拨款49万元,分两期工程对蒲松龄书馆进行了彻底修复,并作为淄博市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对外开放。

来到蒲松龄书馆,踏上西铺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一条名曰:“松龄路”的新拓宽的长300米,宽6米的高标准水泥路引我走向蒲松龄书馆。

这是一座具有浓郁明清朝代风貌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 千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765平方米。馆内共有大小建筑22间。抬眼望,前门上横挂着一块漆黑乌亮的牌匾,上书“蒲松龄塾馆”五个姿媚酋劲、超逸入神的镏 金大字、熠熠放光,夺人耳目。旁边则有社会各界损资碑记。

拾级而上,进门向里走,迎面便是古朴宏丽的绰然堂。原有牌额上题“绰然堂”三个隶书大字,落款崇祯甲戊白阳老人题(白阳老人即毕自严,该匾原件现存蒲松龄故居)。 它是幢三间高大的大厅房。先生来到毕府,便选定了绰然堂设馆住教。但见青砖灰瓦,飞檐斗拱,端庄俏拔,气势壮观。北房二间,东边暗间,作先生的写作和住宿 的地方,著名《聊斋志异》及大量诗词皆出于此,中外间作为学生们肄业的课堂。现有塑像来体现当时的情景。身临其境,可以看到几个毕氏子弟正伏案忙于学业。 有的诵书、有的习字,还有的在沉思。先生则侧耳倾耳,神态怡然。

蒲松龄故居游

7、绰然堂

蒲松龄先生一生从教。他经常结合幼年学生的接受能力,专意编写与教学有关的通俗读物。如他在58岁时编写了两部这样的书:一是《小学节要》,对当时塾馆所 用的道德教材删繁就简,取其中精要缩编而成。二是选编了《宋七律诗选》,对其教学所用的宋诗去粗取精,择选佳句,选择了22首作为学习宋诗用。先生教书, 有别于其他人多数的塾馆教书先生。他厌恶旧式教学那种墨守成规的死记硬背,不满故弄玄虚的“师尊”,毅然与学生平等相处,诚心以待,既悉心教育引导学生刻 苦攻读学业,又不压抑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纯洁童心。正是这种实际感受,使他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绰然堂会食赋》。赋文幽默风趣,生动描述了孩子们每当吃饭 时《出两行而似雁,足乱动而成雷》的场面。

蒲松龄故居游

8、振衣阁

转过“绰然堂”向北,正对的是省书法家朱学达题“振衣阁”门前楹联上书:万卷书当南面窗、一帘风拂北窗凉。这是在绰然堂后修建的一幢与之对称的砖木结构双 层楼阁建筑,阁上花窗雕棂,舒朗明快;阁下朱红漆柱承托重荷。整个阁的外壁饰有飞檐、禅兽、雕栏、花棂。“振衣阁”是“毕尚书府”藏书之地,有万卷诗 书”,可供先生任意博览,成了先生的文库。它为先生搜挟奇闻异事、著书立说提供了不少文献资料。因此,素日里的软事传闻便很快在天才的笔下“遂以成篇”。

走进下层阁楼里,墙上挂有先生的画像。他身着岁贡生服(生前没坐官,71岁官府授贡生),正襟端坐,室内设有古玩架、先生曾用过的双耳瓶、暖手炉、笔筒架等陈列其上,给室内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典雅。

9、万卷楼

登上阁楼上层,园内别致的圆心亭、绚丽的霞绮轩、奇特的卧龙石等大小各异、二十余景历历如画,尽收眼底,教人心旷神怡,难怪多次被先生写进其作品中呢。

振衣阁是先生写作的地方,先生知识渊博,却屡试不第,一生怀才不遇,从而激起了他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决心以志怪的艺术,假笔于花妖狐魅、精灵怪异以超尘 绝俗的笔,游刃于鬼狐世间,抒发自己内心愤郁的情感,并暴露和鞭挞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抚慰善良人受创的心灵。他在一道题为《感愤》的诗中曾这样写:“漫 问风尘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北邙芳草年年绿,碧血青怜恨不休”。道出了先生发愤著书,妙笔写尽人间不平事,“生花”绘出月下女儿情,不成书誓不罢休 的志向和决心。

10、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松龄性颖慧,文冠一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第一补 博士第子员”。但自此以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的古稀之年,授例成为“岁贡生”。 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 8 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书、著书、科考。蒲松龄出生在一个普通文人家庭,由于家道中落,请不起教书先生,便随父读书。他自幼聪慧过人,经史过目不 忘。 18 岁应父母之命,娶本县文人刘国鼎的次女刘孺人为妻。 19 岁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考中秀才。文章深受山东学政施愚山先生的赏识,一时名声大振。为了求取功名,实现理想,20 岁的蒲松龄与同乡好李友梅、王鹿瞻、张历友共结“郢中诗社”,潜心治学。淄川的留仙湖、般阳河等地就是他们当年经常活动的地方。25 岁时蒲家因妯娌不合,兄弟分家,蒲松龄只分得“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生活陷入困境。迫于生计,于康熙九年应同邑好友孙蕙的邀请,到江苏宝应为知县孙蕙做幕宾。那段时间蒲松龄开阔了眼界,写下不少诗文,但也饱尝了寄人篱下之苦,加上思乡心切,第二年便辞幕还乡。

归来后的蒲松没有考取功名,便屡屡设帐于缙绅之家,其中约三十年的时光是在淄川大家毕际有府上为塾师,在毕家他结识了当时的一批著名文人如王士祯、高珩、 朱缃等,这对于《聊斋志异》的创作和传播有极大的影响。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他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 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 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蒲松龄一生秉性耿直,愤世疾俗,常借狐鬼故事对当时腐败现象进行谐谑, 其文章诡诙块垒,自成一家。主要著作除誉满中外的《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 三部、杂著5种。

蒲松龄74 岁时妻子刘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苦短,就这样过了两年,蒲翁也于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 年正月 22 日,在故居聊斋与世长辞。蒲翁墓中出土的东西,有锡酒壶、锡酒杯、旱烟袋、念珠、宣德炉、四枚寿山石印章,还有其夫人用的铜镜、耳勺。一代文学大师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财富却是永不磨灭的!

11、蒲松龄大事年表

明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四月十六日,先生降生。

清顺治七年庚寅(1650》 ,先生11岁,是年从父读,经史过目辄了,父蒲槃最钟爱之。

清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先生18岁,是年与刘孺人完婚。

清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先生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

清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先生20岁,是年与张笃庆、王鹿瞻,李希梅结“郧中诗社”,撰《郢中社序》 。

清康熙九年庚戌(1670)先生31岁,是年应孙蕙聘,去宝应县署任幕宾次年辞归。

清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先生33岁,是年后在同邑丰泉乡王家坐馆。

清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先生40岁,《聊斋志异》书成,自有序,同年去西铺毕际有家设馆执教。

清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先生48岁,秋应乡试,闱中越幅被黜,为文《责白髭文》

清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先生49岁,重修族谱,自有序。

清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 先生50岁,王士祯为《聊斋志异》 题七绝一首“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先生依韵答之“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

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先生71岁,是年援例岁贡生、并撒帐返里。同年春,举乡饮介宾。

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已(1713), 先生74岁,妻刘孺人卒,同年江南朱湘鳞为其肖像,自有跋。

清康熙五十四年己未(1715)先生76岁,正月二十二日酉时,三月二十四日合厝村东妻刘孺人圹。

12、游览特别提示

蒲松龄故居与聊斋园同在一处,聊斋园建在蒲松龄故居旁边的停车场上,外地游客对淄博不熟悉,一下车看见聊斋园打着蒲松龄故居的旗号就会认为聊斋园就是蒲松龄故居。其实,真正的蒲松龄故居在停车场旁边的村子里,车辆无法进入。蒲松龄故居门票40元,而聊斋园门票80元,两个小景点竟然收费120元。这些蒲松龄不肖子孙搞得蒲松龄故居充满铜臭,两帮人划地为牢,各赚黑心钱,如果“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蒲松龄先生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蒲松龄故居又名蒲松龄纪念馆,而聊斋园中也有一建筑群名为蒲松龄艺术馆,两者所用字体完全一样,聊斋园是当地村民为挣钱后来修建的,蒲松龄故居为当地文化馆占有的古代建筑群,文化馆惧怕当地村民,所以蒲松龄故居藏在村落之中连个指示牌都没有,倒是聊斋园的广告入目皆是,外地游客被误导到聊斋园也就不奇怪了。

现在各地旅游景区管理混乱,李逵、李鬼分不清楚的情况比比皆是,而各地旅游部门为了利益又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作为消费者,只能自己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蒲松龄故居与聊斋园早在80年代实际为一个大景区,2000年以后,两个景区为了各自的利益独立经营,各自为营,各挣自己的钱,但这两个景点同属于淄博市境内的蒲家庄,有些旅游网站的景点介绍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含混不清,就算你做足功课,你也会以为他们卖的是通票,令人防不胜防,各位游客千万不要马虎大意呀。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蒲松龄故居游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