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济南老地名不再随老街巷消失而永久消失(组图)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4年前 (2010-09-08) 228次浏览 0个评论

  部分已消失的老街巷门牌

  顺河高架路

  论坛现场设置的“济南地名文化展”

  纬二路门牌

  后宰门街

  经十路

  经十路门牌

  王府池子街

  经一路

  秋柳园街

  舜网讯 宽厚所街、东西菜园子、南北菜园子、东西仓巷、苗家巷、小王府、后宰门、历山顶、后营坊、后场街、云彩眼、旧军门巷、太平寺街、高都司巷、米廒门字街、武库街、县学街、黄华馆、阁子后街、高祥后前街……这些现已消失而让老济南人倍感熟悉、亲切的老地名,在9月5日开幕的“2010济南地名文化论坛”上又一次屡屡被人提起。提起这些地名不是为了怀旧或纪念,而是为了研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济南的地名文化。“2010济南地名文化论坛”由济南市民政局主办,是我国第一个以地名为主题的论坛。除了民政部区划地名司、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等国家级地名研究管理部门的专家,地名保护工作开展较早的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地名部门的负责人也专程前来参加论坛。作为论坛的东道主,与会的还有山东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省地名研究所的领导以及省市的专家学者,包括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作璋,济南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荣斌,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和济南市民政局规划地名处处长陈淑毅、市地名协会会长冯兆荣、秘书长李晓力等。淄博、泰安、威海、德州等多个城市的地名部门负责人也前来参加论坛。

  论坛还设置了“我们的城市记忆——— 济南地名文化展”。精美的图片,济南地名的文化特色和济南名胜及城市风光,让各地来宾啧啧称叹,而看到济南已经消失的老地名名单时,又不禁发出惋惜之声。

  据主办方介绍,举办论坛,目的是为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与建设,提高公众对地名文化的认知度,增强保护意识。论坛开幕前后,记者就论坛的中心议题——— 地名文化及老地名的保护与发展,对省内外多位专家进行了采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旧城改造速度加快、强度加大,大量深具文化特色与底蕴的老地名、老街名迅速消失,而济南某些新建社区或街道的地名命名也曾一度出现乱象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众多地名,是济南独特的文化资源。除了上面提到的地名,还有老城区的芙蓉街、曲水亭街、铜元局街、剪子巷,以及商埠区的“经纬路”等等,都具有鲜明的济南文化特色,是泉城历史的活化石。时至今日,这些地名仍然承担着其社会功能。

  但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旧城改造速度加快、强度加大,大量深具文化特色与底蕴的老地名、老街名迅速消失,而济南的地名命名也曾一度出现乱象。像所谓的“巴黎花园”、“加州花园”、“莱茵小镇”、“荷兰庄园”等等,就是盲目借用外国地名,没有考虑济南的历史文化渊源,与历史、地理、人文联系不密切、不协调,与其功能、形象不吻合。而这只是其中一例。还有的地名随意命名,不重视功能和文化内涵,其结果是,导致济南市部分地名的混乱,割断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

  济南市地名协会作为民间社团,当好政府的参谋与助手,近年来协助和配合地名管理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地名文化、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活动,为我市荣获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先进单位称号做出努力。除得到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上级地名管理部门的精心指导外,协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地名文化研究活动的沙龙和平台,广泛邀请了科研院校、主流媒体、开发建设单位以及活跃在民间的颇有建树的学者、专家、记者、民俗与乡邦文化爱好者等各方面人士,组成协会的专家队伍。

  作为此次论坛的策划者和召集人之一,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阎锡广先生告诉记者:“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声音还很弱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挺被动。尤其是整个社会对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推进速度严重估计不足。具体地说,就是对旧城改造的推进速度严重估计不足。当我们还未整理或正在整理和提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意见的时候,一些深具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已经伴随其载体——— 老街巷、老建筑的永久消失而消失了,这让人感到非常可惜。如何面对这一现象,通过研讨,采他山之石,能够科学有效地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地名,弘扬地名文化,使新地名的命名保持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色,是我们今后需要面对的严峻现实与任务。”

  济南城市地名更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这种个性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而老地名又是价值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我们理应珍惜、爱护并发扬光大它

  论坛上,来自北京、南京及我省的专家、学者讨论得非常热烈,他们对国内各地面临的地名大量快速消失和保护等问题,交换多年来的研究心得。

  安作璋教授认为,地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物质文化遗产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老街巷、老建筑等消失了,因此而生的特色地名也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意义。所以,地名保护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应同时进行。目前城市发展速度异常迅速,很多历史遗迹消失了,再重修或硬性保留地名就显得非常无奈。地名是城市的一种符号,没有了载体,这种符号就是虚的。城市发展是必然的,但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要调和矛盾,这样才能保护好城市特色。而地名就是显示一座城市特色的文化,没有了这种文化作支撑,城市也就失去了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千城一面必然出现。

  荣斌先生一直关注济南地名文化的研究,他从济南的历史、文化及济南人的性格等几方面分析了济南地名的特点:多姿多彩的济南地名,既体现了中国城市地名的文化共性,也有济南地名的文化个性。济南是享誉中外的“泉城”,济南的许多地名理所当然都会在“泉”字上做文章。例如,济南市因泉而得名的街道就有20多条,如芙蓉街、趵突泉南路及北路、黑虎泉西路及北路、浆水泉路、玉环泉街、王府池子街、涌源胡同、濂泉胡同、平泉胡同、泉城路等等。1999年建成的济南中心广场,亦命名为“泉城广场”。泉城广场的主体雕塑为“泉标”。近20年以来,济南市以“泉”字取名的新建居住区就有12个,如趵突泉小区、泉景四季花园、泉星小区、泉印兰亭。“济南商埠街道规划为棋盘型,有纵横直交的特点,取名时,确定以‘经、纬’来定名。但济南人没有沿用国际通用的地球仪经纬线划分法,而是遵循了中国民间织布时将长线称为‘经’短线称为‘纬’的习惯。国内其他城市也有使用‘经、纬’编序法命名街道的,如郑州、沈阳等,但他们使用的都是地球经纬的概念,唯独济南人别出心裁。这恰恰反映出了济南人文化个性中即讲规则而又不失灵动的一面。这种地名文化的个性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传承它,发扬光大它。”

  济南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认为老地名的保护很有紧迫性。他说,现在城市发展速度太快了,而由此带来老地名消失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很多老地名应受到“绝对保护”,也就是说不管到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留。像曲水亭街、芙蓉街、将军庙街、上新街等价值,都是包含济南文化特点的老街巷名称,这些地名不能消失,否则必然会让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失去文化载体,显得浅薄而空虚。

  李铭还说,不要认为历史地名可有可无,老地名是一个地方民众的情感寄托,这是其他东西所无法代替的。老地名是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但现在,许多人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地名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独特的促进作用。像济南西南部的胡庄,在很多济南人看来不过是一座村庄的名字,但你可能没有想到,这个名字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因为胡庄教堂,让这座村庄的名字成为一种标志。如果在国外给这个村子写信,只写中国胡庄收就可以了,不用写具体哪个省、哪个市。胡庄这个地名已经超越了市界、省界和国界,这充分说明了地名在历史进程和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

  “大经十路”全长95.3公里,堪称国内市政道路的长度之最,设置门牌号超过2万,从而成为一个“奇观”;而之后纬二路的命名,则见证了济南对改造后的街道以科学民主的方法加以命名的过程

  阎锡广还介绍了济南地名协会近几年来对老地名保护所进行的努力。2004年10月举办的“市民喜爱的老街老巷评选系列活动”,在一个多月内,收到市民选票21000多张。经专家审议,在300多条街巷中,确定了20条为市民喜爱的老街老巷。最后,协会在已经消失的“东流水街”、“五三街”的遗址上立石刻碑,供市民观瞻,使之成为济南的一处新的人文景观。协会组织撰写出版了《济南老街老巷》一书,成为专门宣传济南地名文化的佳作;2007年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最具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海选系列活动”、2008年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的为期10天的“我们的城市记忆——— 济南地名文化展”等。

  阎锡广还特别介绍,我市2006年先后改造完成了贯通市区东西走向的经十路和南北走向的纬二路。当时在追求“之最”的观念影响下,“大经十路”成为国内市政道路的长度之最,达到了95.3公里。这条道路分为经十东路、经十路、经十西路三部分,西接长清、东连章丘,沿途设置门牌超过2万号,给单位工作、市民生活和社会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至今还遗留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这条路命名显示出的问题,提示有关部门与市民,由四段路名贯通起来的纬二路又如何命名呢?为此,市民政局委托地名协会组织召集了由城建、公安等相关部门、人大代表、沿途单位及协会成员参加的“纬二路更名、命名专题讨论会”,最终提出了尊重历史、方便群众、保留原名、新开路段命新名的意见。接着,市民政局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了保留原名和变更路名两个方案,在省城的各个媒体,以“南北交通大动脉如何命名”为题发布消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10天时间收到市民意见和建议471条。7成多市民赞成沿用老地名。市民政局向市政府全面汇报专家论证会意见和征求市民意见情况,并据此提出了“保留原名和向社会征集新开路段路名的命名方案”。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上报方案的批示中,充分肯定了“专家论证、媒体公布、市民选择和以多数意见为准”的做法,并提出这种民主与科学的命名道路方法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

  改造后的纬二路更名、命名的最终结果,保留了承载着近80年城市建设与变迁历史的济泺路、58年历史的天成路和近30年历史的英雄山路,以及延续了百年历史的纬二路路名;同时,通过社会征集、专家论证和上报审批程序,正式命名“望岳路”为新开路段道路名称。纬二路更名、命名过程意义深远,是以科学的民主的方法,纠正在地名命名、更名中,以个人喜好拍板决定的做法,为地名管理工作探索出了新机制。

  2007年,我市决定在三年内完成38个旧城改造项目。当年就启动了12个棚户区拆迁改造工程,涉及100多个老街巷名称的变与留。这让协会越发感到保留体现济南人文历史风貌、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老街巷地名的紧迫性。经过努力,协会与有关部门达成共识,使旧城中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地名移植沿用,对保护传承老街巷地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发祥巷小区项目,就保留了“发祥巷”这个承载开埠历史的老地名,延续传承了济南这一街区特有的人文内涵。

  很多济南人注意到,随着旧城改造,很多老地名消失了,但也有很多老地名被保留下来,同时,得益于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机制,一批新地名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如卧龙路、望岳路、桑梓大街等。这些地名虽然启用时间不长,但已经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南京地名保护的经验值得借鉴;济南市地名协会正在编制保护名录并筹备地名“申遗”;专家认为,应当让实体不存的老地名“移植再生”;新地名的命名,既要注重指位性和方位性,又要尊重历史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所长刘保全这次也在被邀请之列,但因故未能到济南参加论坛。记者通过电话对他进行了采访。他从全国的视野对地名保护与发展工作进行了介绍。

  在我国,由于对地名文化缺乏认知,因而对古老地名随意更改和废止的现象屡禁不止。“大跃进”时期改了一批,“文革”中又改了一大批,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资源开发和环境整治中,随意更改或废止古老地名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如北京市旧城区的胡同地名是古都历史文化风貌的一大特征,然而在1980年至2003年间,因旧城改造就消失了40%。随意改变、废弃古老地名,在当时背景下虽有一定道理,但将其放到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看,则极少有合理性,实质上造成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严重破坏。

  刘保全说,根据我国古老地名不断消亡的严峻形势,为了对全国地名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研究与保护,2004年,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拟定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在全国实施,取得了巨大成果。在今年5月召开的联合国第25次地名专家组会议上,专家组主席决定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列为联合国地名组织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

  刘保全对济南的地名保护与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济南市在这方面一直都做得非常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尤其济南市地名协会对济南的老地名保护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还有像主办这次论坛,从中可以看出济南市地名协会在这方面用了心思、下了气力。

  南京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副处长陈悦欣先生结合南京地名保护工作的经验,谈了自己的看法。

  陈悦欣介绍,南京的地名保护是以历史地名保护为中心,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平台,以地名保护名录为形式,以弘扬先进地名文化为目标来进行的。在具体实施时,注意建章立制保护老地名。这些做法在全国是比较先进的。2007年底,老地名成功申报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全国也是比较早的。同时,南京还制作了第一批老地名“非遗”石碑形的标识牌,共11个,安放在适合位置,上面刻有中英文简介,说明这个老地名的位置、历史沿革、文化内涵、遗迹等,并配有示意地图,效果非常好。像乌衣巷的标识牌,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处景点,到此游览的人们都要在这块“石碑”前留影,充分说明了人们对老街巷的喜爱与留恋。此外还有保护名录,前后共将两批100条老街巷名称申报为历史文化遗产,还分两批重新起用了46个老地名,而这种重新起用被称为“复活老地名”。

  阎锡广在论坛研讨中介绍了济南市地名协会在这一方面的具体做法。比如,通过积极参与地名规划方案的编制论证工作,让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前移,争取地名文化保护的主动权。与此同时,济南市地名协会正在积极筹备地名“申遗”工作,也在进行保护名录的编制工作,这两项工作将对未来济南地名的保护起到关键性作用。

  论坛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对济南现有的老地名、古地名的注销一定要慎之又慎。有必要对济南正在使用的老地名和已经消失的老地名、古地名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广泛搜集有关档案资料,开展翔实细致地研究考证,界定确需保护的老地名的范围和数量。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一些地理实体可能不复存在,可将这个地方的地名移植到新建筑和经过改造的街巷上,或在区、社区、公交站牌等载体上使用,这样就可以更多地保留老地名,以使品位较高、著名的老地名得以传承。对于新地名的命名,要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既要好听好记,反映城市新貌,又要和老地名在氛围上和谐一致,使地名、历史、文化、经济和谐统一。要更加注重地名的指位性、方位性;还要尊重历史,地名的命名、更名要充分尊重市民的意见,反对商业化冠名。“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肤浅的城市,同时一个没有老街巷、老地名的城市也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但愿,当生活越来越现代化的时候,我们没有遗弃那些曾经深深影响过我们生活的地名,而是让它们成为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断前进的助推力!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济南老地名不再随老街巷消失而永久消失(组图)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