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福州温泉文化 悠悠"汤"韵永流传

山东旅游信息 山东自驾游 14年前 (2010-10-26) 156次浏览 0个评论

  温泉大饭店、温泉公园、温泉小学……在福州,冠以“温泉”二字的不仅仅是沐浴养生或旅游场所,温泉已成为一种文化贯穿在福州百姓的生活、娱乐乃至文化之中。作为全国温泉最为富集的城市之一,福州不仅拥有绵延5公里的城区高品质温泉带,更因为温泉形成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温和而不失热情、内敛而不乏活力。

  “温泉怒涌近高城,洗却尘埃亮体轻。”清代文人陈池养在泡完福州温泉后曾如此抒发惬意的感受。

  有人说,福州是个浮在温泉上的城市,此话一点不假。在福州城区东北部,北起树兜南至王庄,西起五一路东至六一路,有一条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1公里的温泉带,这里温泉涌溢,沸珠串串。

  说起福州温泉的历史,恐怕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据史书记载,早在唐末五代时期,甚至更早时,福州人就开始利用温泉洗浴,人们把涌出地面的温泉称为“汤”,并把一些地方冠以汤后街、金汤境等名称。

  公元861年,闽王王审知建城时,民工发现地下涌出热水,就用石块垒砌成池,收工后洗浴,这就是福州最早的澡堂“古山座”。

  北宋嘉佑年间,福州城建起的“官汤”和“民汤”多达40多处,利用温泉沐浴、养生、疗疾已经成为当时一种时尚。这种情况从各处遗留下来的地名就可见一斑:永泰有汤埕村、汤洋村,闽侯有汤院村,闽清有汤下村、汤兜村等,这些村子里的温泉至今仍在使用。

  明清时代,福州城内澡堂业一片兴旺。据《八闽通志》记载,明时城区共有四处温泉,即温泉坊的内汤井,汤门外的外汤井,石槽汤泉和城东的崇贤里汤房(八角井)。清初出现的大众化澡堂遍布今汤门、东门、水部及王庄一带,澡堂内设亭、台、楼、阁,附设茶座。

  清代从康熙时起,福州便有私人澡堂。最早的汤池店是著名的“福龙泉”,据传创始于康熙年间。清施鸿保《闽杂记》载道光时“汤堂”曰:“闽县井楼门外,有温泉焉。居民于其处开设浴室,谓之汤堂,夏日尤多。有日新室、一清居、万安泉、六一泉等名,重轩覆榭,华丽相尚。”道光以后,私营“汤堂”发展。光绪年间,最盛时发展到四十多家,仍多集中在汤门外和井楼门一带。

  福州城区的温泉带,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1公里,面积达5平方公里,温泉涌溢,沸珠串串,泉口热气腾腾。浴池毗邻有许多单位都用“温泉”命名,温泉浴池更是比比皆是,温泉出露带面积约占福州市面积的7%,邻区还有桂湖、洪塘、宏屿、浦口等温泉分布。

  泡温泉之所以在遥远的宋代就成为时尚,是因为福州温泉特殊的水质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福州的温泉水质特别优良,相比其他地方的温泉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埋藏浅,水压大,温泉出涌口大多离地面只有40~65米,涌水量达每秒0.5~1升,钻孔涌水量可达每日900吨,不必像其他地方要打井百米到近千米才能打出温泉水;二是温度高,福州的温泉水温,一般在40~60℃,最高可达98℃。如树兜钻井打出的硫酸氯化钠泉的出井口温度为74℃;三是水质纯净,无色无味,泉水含丰富的矿物质对治疗肥胖症、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牛皮癣等疗效甚佳。因此,只要你来到福州,温泉绝对值得体验。


山东自驾游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福州温泉文化 悠悠"汤"韵永流传
喜欢 (0)
[微信打赏]
分享 (0)
关于作者:
山东自驾旅游攻略~